正文:
一枚长征三号乙(Long March 3B)火箭于2025年1月23日从西昌升空,将TJS-14卫星送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图片来源:Ourspace
赫尔辛基——中国周四将一颗机密的实验技术卫星送入轨道,增加了最近发射到地球同步轨道的一系列航天器。
长征三号乙(Long March 3B)火箭于1月23日上午10:32(东部时间,1532 UTC)从中国西南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升空。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China Academy of Launch Vehicle Technology,CALT)在发射后不到一小时的声明中宣布发射成功,揭示了之前未公开的有效载荷为通信技术实验卫星14号,即通信技术试验14号(Tongxin Jishu Shiyan-14,TJS-14),并前往地球同步轨道(GEO)。
根据中国官方媒体报道,TJS-14卫星将主要用于卫星通信、广播电视、数据传输等服务,并进行相关技术测试和验证。没有发布卫星的图像。
外部观察者认为,TJS卫星履行多种功能,进行技术测试并测试新战术、技术和程序。这些包括电子情报(ELINT)、与导弹探测相关的技术以及可能的预警系统、新传感器、可能的检查卫星和先进通信或信号情报的实验。
2018年发射的TJS-3卫星释放了一颗子卫星,该子卫星进行了后续机动,表明其具备与TJS-3协调运动的能力。主卫星后来接近美国卫星。这些活动表明其用途超出了中国媒体简短描述的通信功能。
该系列卫星可能支持中国人民解放军(People’s Liberation Army,PLA)的太空活动和能力,为导弹防御系统提供关键基础设施,并增强中国的太空通信能力。
TJS-14的发射紧随去年12月将TJS-13送往GEO的类似任务。中国2025年的首次发射将实践二十五号(Shijian-25)卫星送入地球同步轨道,以测试在轨加油和任务延长技术。该卫星与2021年发射的实践二十一号(Shijian-21)共面,后者曾将一颗失效卫星拖至高轨道。
CALT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China Aerospa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rporation,CASC)的主要子公司,为此次发射提供了长征三号乙(Long March 3B)火箭。根据CALT的说法,长征三号系列将在2025年“进入新一轮高密度发射期”,将发射天问二号(Tianwen-2)任务以采样近地小行星,预计在5月进行,以及商业任务。
TJS-14的发射是中国当天的第二次发射。长征六号甲(Long March 6A)火箭于周四早些时候将第四批18颗千帆(Qianfan/Thousand Sails)卫星送入极地轨道。现在轨道上有72颗卫星,计划中的14,000颗卫星巨型星座。周四的发射可能是龙年最后的中国轨道发射活动。暂停可能会持续到1月29日的农历新年及以后。
CASC尚未公布其2025年的计划和预计发射活动。去年,包括商业发射活动在内的全国目标约为100次发射。实际达到了68次轨道发射尝试,超过了2023年创下的全国纪录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