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成本:发行人固定资产仅100万元,生产主要靠委托加工

史海峰 2024-08-30 01:18:48

说明委托加工的成本结转方式,在成本构成中的归类。

发行人背景:

发行人是一家为客户提供物联网通信及控制类产品的高新技术企业,产品包括物联网网关、移动通信终端等物联网通信设备以及物联网控制设备。

发行人生产主要以委托外协厂加工的模式完成,发行人固定资产仅100万元。发行人向外协厂提供需加工产品的工艺文件、设计图纸等,外协厂据此进行生产。生产加工所需的物料主要由发行人提供,部分物料由委托加工厂代为采购。

从发行人主营业务成本构成表中可以看出,发行人的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占比极低,主要以外协加工费的形式体现。

02

回复

委外加工的成本结转方式以及在成本构成中的归类:

1、发行人根据委托加工需求以及与委托加工商确定的交易价格,录入委托加工订单;仓库根据委托加工订单发料,录入委外领料单,材料由原材料/半成品转入委托加工物资;

2、委托加工产品生产完成时,发行人根据验收情况编制委托加工入库单,入库单根据委托加工出库单生成的材料价格及委托加工订单确定加工费生成入库金额,委托加工订单确定的加工费先归集到生产成本——外协加工费,然后发行人将委托加工物资与对应的生产成本——外协加工费合并结转至半成品/成品;

3、发行人再生产领用委外加工产品时,按照入库时的材料成本及加工费,根据存货计价方式(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分别转入生产成本——直接材料/生产成本——外协加工费,完工入库时将对应的材料成本、加工费以及新增的人工费、制造费用由生产成本结转至成品;

4、发行人对外销售相关产品时,按照入库时的材料成本、加工费以及新增的人工费、制造费用根据存货计价方式(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转入主营业务成本。

综上所述,发行人委外加工成本结转及时完整,金额准确,在存货流转的各个环节均完整的记录其对应的加工费。

委托加工费在成本构成中归类为外协加工费。

在发行人这种以委托外协厂加工为主要生产模式的背景下,其成本结转方式及在成本构成中的归类具有显著特点,具体说明如下:

成本结转方式材料出库与委托加工物资确认:发行人首先根据委托加工需求,与外协厂确定交易价格,并录入委托加工订单。仓库根据委托加工订单发料,同时录入委外领料单,将原材料或半成品从库存中移出,并标记为“委托加工物资”。这一步确保了材料成本的准确追踪。加工完成与入库:当外协厂完成加工后,发行人根据验收情况编制委托加工入库单。入库单不仅包含材料成本(基于委外领料单的价格),还包含了委托加工订单中确定的加工费。加工费首先归集到“生产成本——外协加工费”科目下,随后与委托加工物资一起结转至半成品或成品库存中。这一步骤确保了加工成本的及时确认和计入产品成本。再生产与成本分配:当发行人进一步生产需要领用这些委外加工产品时,按照入库时的材料成本及加工费,根据存货计价方式(如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分别转入“生产成本——直接材料”和“生产成本——外协加工费”。完工入库时,将对应的材料成本、加工费以及新增的人工费、制造费用从“生产成本”科目结转至成品库存。销售与成本结转:对外销售相关产品时,按照入库时的材料成本、加工费以及新增的人工费、制造费用,同样根据存货计价方式(如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转入“主营业务成本”。成本构成中的归类外协加工费:在发行人的成本构成中,委托加工费被明确归类为“外协加工费”。这一分类直接反映了发行人生产模式的特点,即大量依赖外部加工来完成产品制造。直接材料:虽然部分材料由外协厂代为采购,但其在入库时仍被视为直接材料成本的一部分,与发行人提供的材料一同计入产品成本。人工费与制造费用:虽然发行人自身的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占比较低,但在产品进一步加工或组装过程中产生的人工费和制造费用仍会按照常规方式计入产品成本。

综上所述,发行人的成本结转方式既体现了其委托加工为主的生产模式特点,又确保了成本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在成本构成中的归类清晰明了,有助于内外部利益相关者理解和分析发行人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发行人采用委托外协厂加工的生产模式,其优缺点可以归纳如下:

优点成本效益:

降低固定资产投入:发行人自身固定资产较少(如仅为100万元),通过委托加工避免了大规模的设备购置和生产线建设,从而降低了初期投资成本和后续维护费用。

专业化分工:外协厂通常具有更高的生产效率和专业技能,能够专注于某一领域或产品的生产,从而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灵活性:

快速响应市场变化:委托加工模式使得发行人能够更灵活地调整生产规模和产品结构,以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降低库存风险:通过按需加工,发行人可以减少库存积压的风险,提高资金周转率。

风险管理:

分散风险:将部分生产环节外包给外协厂,有助于分散生产过程中的风险,如技术风险、质量风险等。

降低经营风险:在市场需求波动或经济环境变化时,发行人可以通过调整委托加工量来降低经营风险。

资源整合:

利用外部资源:发行人可以充分利用外协厂的专业资源和技术优势,提升自身的生产能力和竞争力。

供应链管理:通过与外协厂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发行人可以优化供应链管理,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缺点质量控制难度:

依赖外协厂的质量控制体系:发行人需要依赖外协厂的质量控制体系来确保产品质量,这增加了质量控制的不确定性。

质量纠纷处理: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发行人需要与外协厂进行协商和处理,可能耗费时间和精力。

供应链风险:

依赖外部供应链:委托加工模式使发行人高度依赖外部供应链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如果外协厂出现问题(如停产、倒闭等),将对发行人的生产造成严重影响。

供应链透明度不足:发行人可能难以全面了解外协厂的生产过程和质量控制情况,导致供应链透明度不足。

成本波动:

加工费用波动:加工费用可能受到原材料价格、人工成本、汇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波动,进而影响发行人的生产成本。

议价能力:发行人在与外协厂议价时可能处于相对弱势地位,难以有效控制加工费用。

技术创新受限:

技术依赖:长期依赖外协厂可能导致发行人在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方面受到限制,影响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综上所述,发行人采用委托外协厂加工的生产模式在降低成本、提高灵活性和分散风险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但同时也面临着质量控制难度、供应链风险、成本波动和技术创新受限等挑战。因此,发行人需要权衡利弊,制定合理的生产管理策略,以确保生产的顺利进行和企业的持续发展。

0 阅读:7
史海峰

史海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