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吃饱就犯困,是不是“晕碳”?

养护卫生谈谈 2024-09-30 12:58:46
晕车、晕机、晕船……您有听说过“晕碳”吗?为什么吃饱就犯困

从生物化学角度看,摄入大量碳水化合物,特别是高GI(血糖生成指数)的食物,会导致血糖迅速升高。

血糖的升高会刺激胰岛素的分泌,而胰岛素具有促进细胞摄取葡萄糖、降低血糖的作用。

在这个过程中,胰岛素还会促进肝脏中的色氨酸转化为血清素,血清素进一步转化为褪黑素,这是一种能够促进睡眠的激素。

因此,当血糖迅速升高并刺激胰岛素分泌时,就会引发困倦感,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晕碳”现象。

碳水化合物的作用

碳水化合物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一大类化合物,也称糖类化合物,是人体维持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

它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是自然界存在最多、分布最广的一类有机化合物。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经过消化后,主要转化为葡萄糖等单糖,为身体各项活动提供能量。

此外,碳水化合物还有助于维持大脑正常功能,促进肌肉恢复,调节脂肪代谢,并构成细胞和组织的重要成分。

适量摄入碳水化合物对维持人体健康至关重要,但过度摄入也可能导致肥胖等问题。

常见主食GI表 图源:duoxiwa

什么是“晕碳”?

“晕碳”,简而言之,是一种在摄入高升糖指数(GI)碳水化合物后,身体出现的短暂性困倦、乏力甚至头晕的现象。

它并非疾病,而是体内多种生理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尤其是血糖波动和神经调节的反应。

“晕碳”是如何发生的

“晕碳”其实是我们体内多种生理过程综合作用的结果。

“晕碳”背后的主要原因是血糖飙升。在我们大快朵颐一顿富含高升糖指数(高GI)的饭菜后,血糖会快速升高。

血糖的升高会刺激胰岛素的分泌,高胰岛素水平会促使肝脏中的色氨酸转化为血清素、促进褪黑素的生成,使得睡意袭来。

另一方面,进食后还会使我们机体内的副交感神经处于亢奋状态,帮助食物消化。副交感神经兴奋,心跳减慢、呼吸减慢、血压下降,引发睡意。

除此之外,胆囊收缩素、食欲素以及生物节律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如何科学避免“晕碳”?调整饮食结构

优选低GI食物:选择全麦面包、糙米、燕麦等粗粮,以及豆类、薯类(如红薯、土豆但注意烹饪方式)作为主食,它们能缓慢释放能量,稳定血糖。

增加膳食纤维:多吃绿叶蔬菜、水果,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有助于延缓胃排空,控制血糖上升速度。

均衡蛋白质:适量摄入鱼肉、禽肉、蛋、奶等优质蛋白质,它们不仅有助于维持饱腹感,还能平衡营养摄入。

调整进食顺序

先吃蔬菜: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先行,能有效减缓后续食物的消化速度。

再吃蛋白质与脂肪:鱼肉蛋奶类食物能提供持久饱腹感,同时稳定血糖。

最后吃主食:将碳水化合物的摄入放在最后,可显著降低餐后血糖峰值。

适量运动

餐后散步:饭后适当进行低强度运动,如散步,不仅有助于消化,还能促进血液循环,缓解餐后困倦。

碳水化合物作为人体不可或缺的营养素,其合理摄入对维持健康至关重要

通过科学调整饮食结构和进食习惯,我们完全可以享受碳水带来的能量与美味,同时避免“晕碳”的困扰。

健康生活,从每一餐的合理搭配开始!

编辑:程焕映 温嘉林

责编:陈广泰

你会“晕碳”吗?

0 阅读:8

养护卫生谈谈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