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起中国古代王朝的版图,很多朋友第一时间想到的都是陆上疆土扩展多远,比如唐朝的西到咸海,元朝的北到西伯利亚南端。然而要论及领土涉及范围最广的朝代,恐怕要数七下西洋的大明。明朝时最远的疆土,建立在了今赤道附近的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上的巨港,名曰旧港宣慰司。为何这里会成为中国古代最远的疆土之一呢?
影视作品中的郑和下西洋场景。来源/纪录片《1405郑和下西洋》
明初复杂的南洋局势
朱元璋建立明朝,看似风光无限,其实四面八方的边防局势非常严峻。元政权虽然被推翻,但蒙古汗国和各部落的势力仍然不容忽视。西北和西南各少数民族部落和土司势力时降时叛,让明朝不得不在西部各省驻扎大批军队,先后爆发了多场战争。东北亚的日本倭寇持续骚扰明代东部沿海地区,高丽(其后变身李氏朝鲜)此时也还和北元政权藕断丝连,是对辽东存在切实威胁的,军事实力不弱的国家。
明朝疆域图。来源/《简明中国历史地图集》
陆上的边境形势波谲云诡,海上的周边局势也不简单。宋元时期,中国在南洋的海上贸易比较发达,同东南亚各国、印度、波斯及阿拉伯地区形成了比较稳定的运输航线,在马六甲海峡东边的室利佛逝(中国古称“三佛齐”国,范围在今苏门答腊岛与马来半岛)自7世纪起就与中国进行朝贡贸易,逐渐成为东西方在印度洋海上贸易最重要的中转站。《诸蕃志》记载道:“其国在海中,扼诸番舟车往来之咽喉。”北宋朱彧《萍洲可谈》称:“华人诣大食,至三佛齐修船,转易货物。”都可见三佛齐地理位置的重要性,马六甲海峡这道至关重要的国际水道自古就是十分繁忙的。
明朝建立后,三佛齐继续保持和中国的关系。洪武三年(1370)八月,明太祖朱元璋“遣使持诏往谕三佛齐、渤泥、真腊等国,赵述等使三佛齐”,目的是“告以即位,建元平定朔漠之意”,三佛齐派遣使者随赵述回明朝入贡,建立了新的朝贡关系。洪武四年(1371)九月,三佛齐国王派遣使臣到明朝朝贡包括“黑熊火鸡、孔雀、五色鹦鹉及诸香、兜罗、芯布”等特产方物。此后的数年间,三佛齐多次遣使入贡,明朝也回赐大量物品。洪武十年(1377)冬十月,明太祖立三佛齐国王嗣子麻那者巫里为三佛齐国王,并赐予诏书。明朝册封三佛齐国王并与其进行朝贡贸易的举动,使得南洋地区呈现“自是比诸番国,朝贡不绝”的盛况。
仇英《职贡图》所绘三佛齐使团。来源/故宫博物院
然而,南海地区强盛数百年的三佛齐国因进攻锡兰(今斯里兰卡)失利导致国力衰落,其在马来半岛的领土被暹罗的阿瑜陀耶王朝占领,其治下的苏门答腊岛各属地也纷纷投靠新兴的爪哇国(史称满者伯夷帝国)。1397年,三佛齐国王不愿臣服爪哇国,率军试图收复故土,结果被爪哇国军队攻占三佛齐首都旧港(今印度尼西亚巨港)地区,马来族王子率残部逃往苏门答腊岛的西部内陆地区,其后又跑到马来半岛建立了满剌加国(史称马六甲王朝)。
值此危难之际,在三佛齐居住多年的华人群体出手了。在宋元时期,许多中国人就出于海外经商等目的南下南洋各国,形成了多个华人聚居区。明朝建立后,朱元璋为防御猖獗的倭寇,实行“海禁”政策,下令撤销了福建泉州、浙江明州、广东广州三个市舶司,禁止民间与海外通商贸易,只允许官方船队商贸。许多东南沿海地区的居民迫于生计,只能偷偷南下东南亚各国经营甚至定居,逐渐在当地形成了新的华人社区。华人们在旧港拥戴祖籍为广东南海的华人梁道明为首领,一同抵抗爪哇国军队。在明朝靖难之役期间,梁道明趁机派人抵达明朝,数年间号召了数万广东沿海军民渡海来到旧港加入己方阵营。梁道明自号(新)三佛齐国王,与爪哇国分庭抗礼。
朱元璋影视形象。来源/电视剧《朱元璋传奇》
那么爪哇国对明朝是什么态度呢?既朝贡又防范。洪武三年(1370),爪哇国王昔里八达拉遣使向明朝奉献金叶表朝贡,以获得明朝对自己地位的承认。但在整个洪武年间,爪哇国只朝贡了两次,远远没有三佛齐积极。究其原因,爪哇国对中原王朝介入南洋局势十分抗拒。一方面,元朝曾经派海军攻打过爪哇国,因此爪哇国对元朝的敌视态度延续到了明朝身上。另一方面,明朝同三佛齐的友好关系无疑会影响爪哇国称霸南洋的企图,爪哇国不希望三佛齐凭借明朝的支持来对抗自己。因此,东南亚地区亲明势力与远(疏远)明势力可谓泾渭分明,不共戴天。这样的局面对于明朝经营南洋,维持海上贸易是不利的。
消灭陈祖义,设立宣慰司
在亲明势力与远明势力之外,南洋还存在第三股势力——海盗。洪武年间南下三佛齐的华人有很多,其中不仅有梁道明这种一呼百应的正派领袖,还有陈祖义这种凶恶狡诈的海盗头子。
陈祖义祖籍广东潮州,因为犯事而带着全家南逃到三佛齐。投靠三佛齐属国之一的渤淋邦国(即现在的印尼巨港,位于马六甲海峡附近)国王麻那者巫里手下为将。国王死后,陈祖义自封酋长,成为渤林邦国的国君。他不知从何时开始又成了海盗首领,纠集南逃的许多华人和当地土著在南海、日本沿海甚至印度洋区域劫掠商船,攻陷过五十多座沿海城镇,最鼎盛时期拥有近百艘战船,成员超过万人,还迫使一些东南亚邦国称臣纳贡。
《天妃灵应之记》碑又称“郑和碑”。来源/郑和史迹陈列馆
陈祖义占据的旧港位于马六甲海峡的南端,刚好扼住这一交通要道。他的海盗行为严重危害了明朝和其他东南亚国家在南洋的商贸秩序与利益。据说朱元璋曾悬赏50万两白银捉拿他,可见他是史上“很有牌面”的通缉犯之一。朱元璋在洪武后期颁布愈发严厉的海禁政策,可能也和应对陈祖义猖獗的海盗活动有关。
旧港地理位置。底图来源/百度地图
爪哇国进攻三佛齐的举动,使得陈祖义不得不与梁道明合作,领导华人群体一同对抗爪哇国的军队。陈祖义曾派儿子陈士良,梁道明派侄子观政与穆斯林官员哈直马合默等人前往明朝朝贡,试图获得明朝的承认与保护。然而陈祖义不同意梁道明通过正常海贸经营国家、发展经济的思路,只想靠抢劫和收保护费的方式发家致富。他代表渤林邦国朝贡明朝时,贡品不在本国准备,而是靠劫掠路过的商船获取,返回的途中再抢掠一把当“差旅费”。梁道明的势力不及陈祖义,脸皮也没有陈祖义厚(作为天价通缉犯还敢派人朝贡),无法奈何他。
1405年,出于宣扬国威、联通南洋西洋诸国,以及维护海上贸易的目的,朱棣派钦差总兵官、巡洋正使郑和率领2.8万将士、船员与官员、商贾等人员开启巡洋之旅,史称“郑和下西洋”。船队来到三佛齐后,郑和派梁道明的同乡、监察御史谭胜受和千户杨信带敕书前往招安梁道明,梁道明马上接受并同意跟随船队回到中土朝见天子,让副手施进卿留在旧港继续统领部下。
金镶宝石绿环,郑和下西洋壮举的有力论证。来源/湖北省博物馆
梁道明与施进卿向郑和汇报了陈祖义的情况与动向。尽管明廷已经开出天价悬赏陈祖义的项上人头,郑和在思考后还是决定先派人招降陈祖义。陈祖义也早就得知郑和船队下西洋的消息。以往有船队路过马六甲海峡,陈祖义一定是要收保护费的,不然就杀人夺船。可这次郑和船队的实力要比陈祖义的海盗团伙强大太多,陈祖义也不敢轻举妄动。\
金镶宝石手镯,郑和下西洋壮举的有力见证。来源/湖北省博物馆
在郑和船队访问了一圈西洋诸国准备返程时,面对郑和的招降,陈祖义非但不愿投降,反而恶向胆边生,垂涎巨大的宝船与搭载的财物。于是陈祖义派人向郑和表示投降愿望,实则想要通过诈降突袭郑和的宝船。他的手下都畏惧郑和船队的强大实力,不敢行动,他却鼓动部下说:
“明朝的船队虽然船多势众,但掌舵者是第一次进行远洋航行,原本大多只是在江河湖塘航行,经验不足。明朝的船只虽然庞大,但行动迟缓,对本地的海况与地形都不熟悉。明朝的水师虽然强大,但多年没有经历战争,已成骄兵,且以马步兵为主,不擅长海上交锋。”
陈祖义上演了一出明朝版的“十胜十败论”,多年刀尖舔血的他决定展开一场惊天赌局。
计划很完美,但第一步就失败了。
在郑和途经占城国时,占城官民向郑和血泪控诉陈祖义祸害南洋的罪名,施进卿又探知了陈祖义的计划,将其告知郑和。于是郑和假意等待陈祖义前来归降,实则安排舰队布置了一张巨大的包围网。当陈祖义率领船队倾巢而来时,郑和指挥战船迅速将其包围,用火攻和炮击消灭海盗船10艘,缴获7艘,击杀海盗5000余人。随后郑和乘胜追击,设法将陈祖义等海盗首领生擒,抓回大明受审并处死。
《自宝船厂开船从龙江关出水直抵外国诸番图》,后人多简称为《郑和航海图》。该图是对于郑和下西洋航路的记录。来源/纪录片《1405郑和下西洋》
南洋最大的海盗头子灭亡后,三佛齐的华人与祖国联系再无阻碍。为了确保明朝在南洋能够有一个稳固的海上支撑点与中转站,朱棣下令在旧港设置宣慰司,以施进卿为宣慰使,并“赐印诰冠带、文绮、纱罗”。从此,旧港宣慰司正式成为明朝最南端的海外疆土,其位于扼守苏门答腊岛两端的海峡与爪哇之间的巽他海峡和与马来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的关键位置,领地范围曾涵盖了今印度尼西亚和马来亚的部分地区。根据《瀛涯胜览》记载,旧港宣慰司“东接爪哇国,西接满剌加国界,南距大山,北临大海”。每次明朝船队下西洋时,都从这里进行补给和人员、货物周转。
读到这里,可能大家会好奇,爪哇国不是在进攻三佛齐吗?这时候怎么不见动静了?其实它在郑和船队抵达三佛齐之前,就已经和船队发生接触了。当时爪哇国发生了内乱,分裂成西爪哇和东爪哇两个王国。西爪哇进攻东爪哇并占了上风,恰好此时郑和船队来到附近,派遣船员登上爪哇岛试图和当地人接触并贸易,结果遇到了西爪哇军队并被误认为是东爪哇国王的军队,被杀害了170人。郑和本来可以选择以此为由进攻并消灭西爪哇国,但在搞清楚了事实真相后,为了树立明朝和平宽容的形象、搞好和南洋诸国的关系,并没有马上选择武力报复,而是派人与西爪哇王交涉。
爪哇岛地理位置。底图来源/百度地图
西爪哇王十分畏惧明朝攻打自己,于是向朱棣上表谢罪并朝贡。朱棣起初十分生气,要求西爪哇王赔偿六万两黄金。结果西爪哇王只上交了一万两黄金,并表明其国家太弱,实在交不齐六万两。朱棣见其态度恭顺,也就不予追究。随后西爪哇彻底统一了东爪哇,重塑了爪哇国。
旧港宣慰司的架构与经营
宣慰司是元代为了管辖距离行省首府较远的地区而设置的统治机构,级别在行省和府县之间,类似于现代的派出机构,主要职责为:
“掌军民之务,分道以总郡县,行省有政令则布于下,郡县有请则为达于省。有边陲军旅之事,则兼都元帅府,其次则只为元帅府。其在远服,又有招讨、安抚、宣抚等使,品秩品数,各有差等。”
在汉地属于转承机构,没有军事职能,在边疆地区则具有军事职能。
车里宣慰使司议事庭印。来源/西双版纳民族博物馆
到了明代,宣慰司制度得以延续,其内容相比元代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具体表现在,对于汉族人口密集、军民户集中的区域,明朝直接设立府、州、县进行管理;而对于边疆地区和少数民族聚居的边远山区,则通过设置宣慰司、宣抚司等机构羁縻统治。永乐时期,明朝在海外共设有缅甸、大古剌、八百大甸、老挝、底兀刺、底马撒、旧港7大宣慰司,其首领均由当地土司首领担任。与其他宣慰司相比,在组织架构上,旧港宣慰司实行一种类似“共和”的政体,由彭、颜、施、陈四大华人穆斯林家族共同执掌宣慰司大权。明朝并未在该地驻扎一兵一卒,而是充分尊重四大家族的自治权。同时旧港宣慰司具有同其他国家独立交往的外交权限。
说到这里,史料记载就存在比较有意思的矛盾之处了。一方面,旧港宣慰司视明廷为宗主,其首领拥有明朝官员的职级,印信也由明廷颁发,理当是明朝领土。另一方面,旧港宣慰司被归入《明史·外国传》而非《明史·云南土司传》中,在朝贡时也是与古里、爪哇(满者伯夷)、满剌加等海外邦国同列,而非与明朝其他宣慰司并列。史载旧港虽“受朝命,犹服属爪哇”“人之风俗、婚姻、死丧、语言与爪哇相同”。
永乐十一年(1413),爪哇国王就满剌加国欲索要“旧港”的归属权问题,在朝贡时询问明廷该怎么办,明廷回复说并未答应满剌加国的请求,这只是下人的传言,不要轻易相信。《明宣宗实录》中称旧港为“爪哇国旧港宣慰司”。从这些记载看,旧港似乎应当是爪哇领土。
那么旧港究竟是谁的领土呢?笔者认为对此不应基于现代国际法的领土概念分析,而要基于明代时期朝贡宗藩关系与南洋特殊的国际关系来推断当时的情况。原三佛齐国的首领建立了新的满剌加国,因此会索取旧港。而旧港被爪哇占领后,梁道明率领华人群体建立了新的三佛齐国,在旧港同爪哇进行对抗。爪哇在洪武年间是东南亚实力最强大的国家,本来梁道明等华人群体难以与之抗衡,却恰好在永乐初年迎来了天赐良机——爪哇内部分裂与郑和船队的到来,于是梁道明与施进卿趁此机会与爪哇达成协议:新的三佛齐国(旧港宣慰司)在名义上臣属爪哇,但爪哇必须尊重旧港的自治权。同时西爪哇军队杀害郑和船队船员的事故使得爪哇被迫加强了与明朝的臣属关系,因此也不得不尊重新三佛齐以旧港宣慰司的名义成为明朝海外领地的事实。
由此可见,旧港处在受明朝与爪哇“共管”的状态当中,其作为宣慰司是明朝领土,作为三佛齐国则是爪哇的附属国。明朝为了实现海疆安宁,在名义上承认爪哇对旧港的宗主权,换取爪哇对明朝的支持。但爪哇同时是明朝的附属国,并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干涉内政”的情形,因此爪哇对旧港的所有权并不影响宣慰司的设置。且施进卿家族为明朝所扶持,其领导的华人群体相比爪哇也更服从明廷的管辖,可以对爪哇的势力进行遏制,事实上形成了与其他边疆少数民族土司一般的羁縻关系。于是这样一种看似纠结,实则“双赢”的政治局面就形成了。郑鹤声先生认为:
“旧港宣慰使司的设立,系属于中国羁縻性的一种机构系统,和其他亚非国家王国的完全独立,在本质上有所不同。”
郑和亲自刊刻的《天妃之神灵应记碑》记载说:
“自永乐三年奉使西洋,迄今七次,所历番国,由占城国、爪哇国、三佛齐国、暹罗国,直逾南天竺、锡兰山国、古里国、柯枝国,抵于西域忽鲁谟斯国、阿丹国、木骨都束国。大小凡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
永乐年间郑和六下西洋的时期,也是旧港宣慰司的辉煌时期。
永乐二十一年(1423),施进卿去世,留下“本人死,位不传子”的遗嘱。但他的儿子施济孙向朝廷请求承袭父职,朱棣起初不知实情,同意派郑和去旧港任命施济孙为新一任旧港宣慰使。但郑和到当地了解到施进卿的遗嘱,以及施进卿的女儿施二姐实际上继承了父亲的家业,把握旧港实权的情况后,再次向朝廷汇报。于是朱棣改封施二姐为新的旧港宣慰使。
来源/影视剧《大明风华》
尽管施二姐也是一个能力出众的领导者,但朱棣和郑和相继去世后,明朝放弃了大规模经略海外的战略,不再派船队大规模出海,自然对南洋的影响力大为减弱。而爪哇国的满者伯夷王朝进一步强大,使得施二姐也无力与其抗衡,最终旧港于正统五年(1440)完全并入爪哇国,宣慰司建制被取消,明朝最远的海外领地就此消失。
旧港宣慰司被爪哇国吞并后,依旧有大批华人不断渡海来到旧港居住生活。史载旧港“华人往往寓焉”“国人多是广东漳泉州人逃居此地”“市中交易亦使中国铜钱”。《明史·三佛齐传》载,嘉靖末年,大海商头目张琏为明军所逐,逃至旧港,俨然成了当地的头目(“万历五年商人诣旧港者,见(张)琏列肆为蕃舶长,漳、泉人多附之,犹中国市舶官云”)。直到如今,印尼在旧港(巨港)依旧有大批华人华侨居住生活,其中很多人的祖先就是明朝时期来到旧港的华人。
明朝对旧港宣慰司的设置与管理,是遵循相互尊重、互助互惠、互通有无的原则与理念进行的,在当时的历史时期有力地保障了中国与海外各国的和睦友好以及南洋地区的和平稳定,保护了海外中国民众的尊严与安全,也为如今我国发展其他国家的外交友好关系提供了经验借鉴。
参考资料:
[1]马骏杰:郑和下西洋.[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7.
[2]梁英明:东南亚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3]晁中辰.郑和赴旧港册封宣慰使史事考论[J].郑和研究,2006(3):49-51.
[4]苏月秋.明代中国与旧港的海上交往及现今启示[J].八桂侨刊,2020,(02):11-17.
[5]苏月秋.“郡县安南”与“宣慰旧港”:明初治理南海地区的两种模式[C]//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中国航海学会航海历史与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中国博物馆协会航海博物馆专业委员会.丝路和弦: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国航海历史与文化.上海海事大学海洋文化研究所;,2018:11.
[6]曹凛.郑和“复使旧港”之行[J].中国船检,2013,(06):116-120.
呼啸山庄
郑芝龙被清廷押解往北京,其子郑成功对其劝阻未成,遂至孔庙哭庙、焚烧儒服,说:若父亲遇难,孩儿将来自当为父亲报仇,随后率部出海。公元1661年11 月24日,郑芝龙与其家人十几人,被清朝大臣苏克萨哈,矫诏斩杀于北京菜市口刑场,临刑前,他面闽而终,眼睛一直死死盯着东南方向,他大声高呼:成功,我的儿,当初若不降清,何以至此!
小怪物之炯炯侠
有效治理才是疆土,表现在流官驻军收税。
沧浪渔父 回复 01-05 14:15
按你们满遗的标准,满清时期的西藏新疆蒙古也都不算领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