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马上就要过年了,最近,小编投资的几家P2P陆续发布2017年年度运营报告。
但是,毕竟平台与平台的运营是不同的。有的平台比较负责,发布的运用报告达三四十页,详细说了平台的发展计划、资产情况、未来的发展方向等;
有的则是简单发布一些图文,基本就是月度报告的加总,且没有公布逾期、坏账等关键数据;
有的甚至根本没有发布年度运营报告,以为靠月度报告就能糊弄过去。
虽然年度运营报告非强制,但从用户体验角度与合规角度而言,还是要有这样一份报告的好。毕竟,去年P2P也有不少跑路和问题平台,让用户投着踏实,是P2P必须要做的事情。
个人认为,以下数据是《年度运营报告》应该披露的,如果有多项未披露,则有糊弄用户之嫌:
年度累计成交额、人均在投金额、投资用户数量、投资人群状态(性别分布、年龄分布、地区分布)、投资人群年龄分布;
资产类型梳理、参考投资期限分布;
逾期情况、坏账情况、垫付/追讨情况;
平台一年大事记。
至于什么“最壕用户”、“发放红包xxx万元”、“邀请好友最多用户”,这种跟大多数用户没什么关系的、纯晒钱的数据,则公布与否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