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薯是我国第五大主食作物,在我国种植十分广泛,从北方的河北、山西等地,到南方的广西、湖南等地,红薯由于其喜光的特性,四处都能看到农田中建造的红薯架子。
而且红薯有很高的营养价值,不仅富含膳食纤维,还有丰富的维生素以及矿物质,食用后能够给人一种十分充实的感觉,但是相较于其它作物,红薯被认为是比较难保存的一种作物。
因为储存不当的话,就会出现发芽或者腐烂等情况,本来能保存半年以上的红薯,被搞得只能保存两三个月,听起来十分辛苦,所以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保存红薯,下面就来讲述一些保存红薯的小窍门。
为什么不容易保存?关于红薯不好保存的问题,大家并不陌生,在以前也看到过一些相关的报道,这些报道主要针对一些农户在收获了红薯后,因为储存不当急忙吃掉或者处理掉,导致本来丰收的喜悦变成了损失。
难道就没有更好的存储方法么?
其实这些Storage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只要平时多收集一些经验,还是很简单的。
首先是温度的问题,红薯合适的保存温度是14-20摄氏度,在这段温度下保存红薯,可以发挥红薯自身的特性,让红薯保持自己快一点成熟的状态,并排除多余的水分。
但是低于10摄氏度,红薯就会出现问题,这项发现是上世纪40年代由日本农医专家森田良子提出的,她通过在冬天将收获后的甜玉蜀黍放置到不同温度的环境中观察其表现发现,低于10度时,大多数样本中出现了褐色斑点,这是由于淀粉转变成糖造成的。
从这一现象中,我们可以看出,冬天保存红薯,不能够保证环境中的温度太低,不然就会出现质量问题,而夏天保存红薯则只能选择固定阴凉通风处。
其次是水分的问题,这也是上世纪曾经流行的一件关于牛仔裤洗涤的方法,在高温或者阳光暴晒下,细菌会很快死亡,而在阴凉通风处则会产生效果较慢,但是依然有效的灭菌过程,当细菌无法生长繁衍,就是等于灭掉了。
这是因为红薯在自身成长过程中,会吸收水分,如果水分过多,就很容易造成霉菌滋生或者产生病虫害。
然而,水分也不是越少越好,由于植物离不开水分这一基本条件,所以只要使水分不太多就好,在一定的限度之内,植物是不会受影响的。
如何保存?那么,既然知道了不适合保存红薯的一些因素,那么就可以针对它们进行有效的解决方案了。
首先是在收获后的晾晒问题,一般在秋冬季节气温下降的情况下,即使在阳光下晒,表面也不会迅速降温,有利于将内部多余水分逐渐释放出来,但是如果是在盛夏阳光强烈的日子中收获,此时赶紧晒的话,就坏事了。
所以,在整个秋冬季节里,当红薯成熟后,就应该尽快在晴天将其收获,然后在阴凉背风处,将其表面水分去除后,再搬运到后面的储存环境中。
接下来就是储存环境的问题了,由于受到很多人的影响,对于储存环境可能还停留在“密闭+降温”这样的过时想法上,其实最好的环境就是阴凉通风的地方。
空气流通就不会有细菌繁殖,并且阴凉又不会低温过冷,在14-20摄氏度左右,有助于保持红薯的新鲜,所以这就是最佳储存环境。
然后就是保护完好的红薯,不要将外部破损的红薯拿出来储存,因为众所周知,有伤口的时候,细胞代谢会加快,因为他们害怕外部细菌入侵,而要保障细胞体新陈代谢旺盛,从而实现自我修复。
这就造成了一个侧面问题,那些健康细胞之所以需要新陈代谢,是因为外部环境刺激,所以那些表皮完好的红薯也是因为外部环境刺激,而发挥着自身活力状态,所以选择表皮完好的健康个体进行储存,会大大延长保质期。
最后是一些传统的方法,这些方法普遍应用于农村地区,由于农村地区空间较大,所以往往地窖会成为储存食物的场所,而地窖本身有比较稳定的温度,这就可以为一些食物提供比较适合它们保存的环境。
而且对于红薯来说,只要有一定厚度,就能够隔绝寒冷空气并保持一定湿气,这样一来红薯就能保持较高品质。
然而,这种方法还是有一定缺陷,那就是地暖会导致土壤过热,使得内部温度太高,所以需要制作一个洞口,将其埋入地下,这样不仅避免过热,还可以有效菌害虫。
其次是农村还有种黄豆叶的方法,这种方法主要利用夏天时天气稳定,并且小豆叶还没来得及开始运用生长过程,将豆叶晒干后储存起来,可以持续发热。
这项发现是我国农村地方家家户户都会做的储存经验,它结合了自然现象与有效原理,实现了冬天低温中保持一定温度并防止潮湿,同时还能除虫,使得它成为一种良好的方法。
与新科技结合?既然这些传统经验已经说了这么多,我们能不能试一下呢?
用黄豆叶收集起来,然后结合现代的一些新科技,将这些经验变为原理研究出来,把传统经验和现代科技结合起来实现更好的效果。
其实这并不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将这些经验收集起来,并开始尝试同样的方法,但是效果有好有坏。
我们也可以借用它们,实现它们不能实现的,更广泛、更适用保存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