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的烟火人间
李忠实
时常会想起在西藏的日子,甚至多少次梦回西藏梦回拉萨。
青春年少时穿上军装在西藏在日光城拉萨生活了四年,那是我最好的年华,留下许多珍贵的记忆。

初到拉萨,新兵连集训三个月是在部队营区,唯一一次外出是一个多月没有洗澡了,一个周末班长请假连我一起带了班里三位战友,去布达拉宫西侧的药王山浴室,花了我一个月津贴的七分之一10块钱。洗好澡后,班长带我们在布达拉宫前的老广场逛了一圈,回到班里给没有外出的战友绘声绘色,津津乐道了一番,惹得他们心驰神往。
新兵下连后,除了训练与执行任务,周末会用军线打电话给一个县一起当兵,而在附近其他部队的战友,约上请假一起飘拉萨。因为部队有规定,非任务外出不能穿军装,所以与战友的合影基本都是便装的多。
199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三十周年大庆,中央与西藏共同出资修建了布达拉宫广场,两年没有开放参观的布达拉宫,经过修缮也焕然一新重新开放,成了每一位到西藏游客的打卡圣地。于是,周末如果能请假外出逛布达拉宫广场,在广场周围的街道品尝全国各省的名优小吃,打打牙祭更成为了我们的首选。
那个时候津贴有限,随着军龄增加从每个月75块涨到120块,再到第四年的180块,所以外出吃上5块钱一碗的陕西凉皮、肉夹馍,或者8块钱一碗的兰州拉面,如果感觉不过瘾,可选加2-5块钱的肉不等,也是一种难得的奢侈。
逛拉萨除了布达拉宫、龙王潭公园、大小昭寺、罗布林卡、色拉寺等热门景点,我最喜欢的去处便是北京路的新华书店,买中宣部与中央军委共同推出的“五个一绿色丛书”,买介绍西藏风土人情与新闻写作有关的书籍,并报名参加了解放军报社的新闻函授学习,成为所在部队没有去报社进修学习,自学成才在《军营影视》、《西藏日报》和西藏人民广播电台“高原子弟兵”栏目发表新闻作品的新闻报道员。另外,利用业余时间也在《南风窗》、《青年杂志》等刊物发表了一些豆腐块。用所得的稿费继续买书籍,或者请战友到团里干部家属开的川菜馆点两个卤菜,一碟花生米小酌一杯……
在西藏,在拉萨的每一天我都是快乐的。因为新闻报道员的身份,我拥有了一张营部特批的外出证,每当有新的新闻作品,到宣传股签字盖章了,方便的时候可以搭外出执行任务的政治处的04号小车到拉萨,在布达拉宫广场下车后自己去《西藏日报》社和西藏人民广播电台交稿子。如果恰逢周五,还可以请假去拉萨军分区一个县的战友那里夜宿,他因工作需要住的单间宿舍。
因为发表的豆腐块基本都有部队的地址,在没有网络的时代交了不少笔友飞鸿传书,有的女笔友还给我织毛衣毛裤,邮寄家乡特产,让身边的战友羡慕不已。

1997年12月退伍后,我于2013年进藏20周年回了一趟西藏,在藏半个月除了在外旅游时间,余下的都在拉萨住军区雪莲宾馆。每当夜幕降临,我就约上同游的同伴去逛布达拉宫,看西侧的白塔,看游客摆着各种姿势拍照,看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发自内心的灿烂的微笑。
我们还去了网红打卡地玛吉阿米藏餐厅,排了两个小时的队,坐在窗边一边津津有味的吃着东西,一边看八廓街上摇着转经筒的阿爸阿妈,虔诚地念念有词。以及外地的游客穿着款式各异的服装,拍照打卡。那一刻,脑海里突然冒出一个成语“人间烟火”,而我是人间烟火里的尘埃,内心一片宁静毫无波澜。
2019年三月底受邀参加林芝第十七届桃花旅游文化节,于3月31号坐上大巴走新的拉林高速公路,经过米拉山隧道到了拉萨,去看望还在服现役和退役了在拉萨工作与生活的战友。
这一次因为是自己独行自由自在,白天我就发挥自己的特长,为有需要的战友做养生康复理疗,晚上与他们穿街过巷找一家心水的饭店把酒言欢,其乐融融。酒酣耳热之际,就会争先恐后回忆起在部队的点点滴滴,记起某一次出车执行为边防部队主副食运输任务,曾经遇见泥石流、塌方而与死神擦肩而过,惊心动魄的日子。而现在的西藏柏油路四通八达,人民安居乐业,西藏的发展走上正轨,蒸蒸日上。
看抖音与视频号,现在拉萨的南山与北山都在竭尽全力搞绿化,尤其是南山种上了好多桃花,每逢三月底四月初,蓝天白云间桃花骨朵随风起舞,总会有一支桃花欣然吐蕊,向阳微笑。
距离最后一次离开拉萨,已经六年时间过去了,多想再次回到拉萨,在南山顶俯瞰雄伟壮丽的布达拉宫,看北京路与江苏路车水马龙,看夜晚拉萨灿烂而弥漫温暖的灯火,看布达拉宫静默着回想悠悠岁月,相信会别有一番悠然自得的宁静。
我爱西藏,爱第二故乡拉萨,爱拉萨的烟火人间。都说烟火气息是一个城市最瑰丽的色彩,而坚信夜幕降临时在离天最近的地方繁星璀璨,偶尔飘过的白云下拉萨色彩斑斓的变化,与其他城市相比,绝不雷同。

(注:本文插图均来自网络)
作者简介:
李忠实:笔名高原格桑花,原西藏军区汽车第十六团退伍军人,苗医非遗传承人,中医康复理疗师,籍贯贵州省安顺市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贵州省安顺市作家协会会员,贵州省诗人协会会员,广东省东莞市作家协会会员,偶有作品发表。

作者:李忠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