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紧急归队,在接待站等了七八天,终于等来汽车17团的车…

雪域情 2025-04-23 03:46:47



火速归队

张世连

六、 终于盼到有车坐

我们在西宁接待站住七、八天了,还等不到去拉萨的车,天气越来越冷,都很着急。那天接待站办公室有人透露汽车17团有个连队有十几台车要驶向拉萨。

我团一帮弟兄急的马上就要跑去联系,刚走不远就有好几个人紧跟在后边。其中有个穿武警军衣的一家三口,他家属身材娇小还抱个周岁左右小孩。还有一个是带着个三、四岁小男孩说陕西话的军嫂,她是去部队(11师)探亲的。

我们一伙人刚走到汽车17团找到那个连队,就看到比我们先到的好几个人,其中就有一位皮肤黝黑说陕西关中话的军队干部,他还带着一个穿着很华丽的藏袍的高个头女同志。我们中间有个人小声说:“这藏族女的比那个男的高半头、皮肤也比他白多了。”我们都没兴趣听他瞎扯,赶紧商量着拥戴王股长和王参谋代表大家去找连干部谈搭车的事,要求其它人都在外边等着。

这时忽然看到一个年轻的战士向连部走去,我慌忙拦住他问:“小同志!你们连首长在吗?”他往后边指了一下说:“那就是我们连长!”我们扭头一看,只见一位戴着大皮帽子的同志匆匆走过来,我们全都像望见救星一样的看着他。

只听他操着山西口音问我们说:“同志们!你们都是搭车的吗?”我们都回答:“是的!是的!首长!”他干脆利索地说:“你们马上登记名字和人数,有家属小孩的都写清楚,交给文书。凡能带走都带走,大家都是去部队工作的,又不是去吃闲饭的。”

我们都激动地表示感谢。

我慌忙拿笔登记人名,那位陕西军嫂走过来央求我说:“首长!给俺娘儿俩也写上吧!”我很同情这位携带小孩远赴边疆探亲的大嫂,急忙把她登记上……当我和另外一个同志一块去连部找文书交登记名单时,见到了该连指导员。一听他是河南口音,我赶忙攀老乡关系,尽情表示感谢。他看了一下名单后,立刻走到连部门外向我们宣布次日等车的时间和地点,我们连连表示感谢即告辞了。

在回接待站的路上大家兴致勃勃,我用陕西话和那位带藏族女同志的搭讪聊天,才知道他是在藏北XX县(记不清那个县)武装部工作。那位藏族女同志是他战友的家属,战友委托他休假回来路过西宁时,带上她到县武装部探亲。我们俩边走边大声聊天,澄清了许多人误认为他们俩是两口子的误会。

第二天,我们所有搭车人都按照分配的车号坐入驾驶室,也有少数战士坐在上边车厢里的。家属中大多是单身旅客,仅有两个带小孩的。最显眼的是那位身材高挑、气质满满的藏族女同志,她身穿一件长长的黑灯心绒藏袍,上边绣的花边繁花似锦,十分鲜艳。当时在市面上很难买到灯心绒布,她能穿一件很费布料的灯心绒长袍,自然很令其他几位家属同志羡慕不已。

等我们全都坐好后车队出发,开始了驶向拉萨的长途旅行。一路上吃喝行宿虽苦,但远比在西宁等车的心情好多了,大家都盼望平安地到达目的地。当那天住进五道梁兵站时天气很冷,第二天早上洗漱时我和同伴们都议论说,天这么冷,只刷刷牙再用温水打湿毛巾擦擦眼睛得啦!真不敢张牙舞爪大洗脖子擦胳膊,感冒了可不得了。

开车的小刘说:“我真不想洗脸,太冷了!”正说着只见那位藏族女同胞用满满一盆热水在洗头,在洗她那长长的头发。大家都感到藏族同志身体真棒,人家就不怕感冒。当我们缩着脖子走进饭堂准备吃饭时,一圈女同志正围着那个藏族女同志看,只见她坐在板凳上把她那刚洗净擦不干仍湿漉漉的长发编成两条大长辫子。

我们都啧啧称奇,那位带她的陕西同志告诉我们说:“今天下午就到沱沱河兵站了,她爱人就要来接她了,梳洗打扮一番很正常嘛!” 大家听了都笑了。吃完饭准备上车时,连长拿着哨子正准备吹,却先打了个冷颤。然后摇摇头和我说:“吃完这顿饭不但没吃热乎,反而吃的浑身发抖。”

我忙指着那位藏族女同志说:“你看人家还敢洗头哩!”我俩一扭头,嘿!没注意这位藏女啥时候又戴了一顶红色礼帽在头上啊!此刻她显得更加精神更加妩媚了。

(未完待续)

(注:本文插图均来自网络)

作者简介:

张世连:1942年3月生于西安,1958年12月入伍。1961年9月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侦察学校,1964年7月毕业分配至西藏军区炮兵独立308团指挥连历任气象站长、副连长。后调入四川省苍溪县武装部任参谋。1985年3月转业到洛阳市工作,2002年3月退休。

作者:张世连

0 阅读:2
雪域情

雪域情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