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菲律宾政坛风云突变。前总统杜特尔特结束香港行程返回马尼拉时,被拍到在机场舱门开启瞬间需紧急吸氧,这一画面通过社交媒体传遍全球。这位79岁的“铁腕总统”身体状况引发外界担忧,而他面临的国际刑事法院(ICC)逮捕令与国内政治博弈,正将菲律宾推向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
老杜的“健康危机”与政治绞杀
杜特尔特此次访港行程本被视为“政治突围”。据知情人士透露,他在香港向2000多名菲律宾侨民发表演讲时,痛斥国际刑事法院的指控是“西方霸权对主权国家的羞辱”,并直言“若被捕入狱,将坦然面对”。但外界更关注的是他的身体状态——下飞机时需搀扶行走,氧气面罩成为他随身携带的“新武器”。菲律宾警方以“反人类罪”为由实施的逮捕行动,被杜特尔特支持者称为“政治谋杀的前奏”。
这场指控的源头可追溯至杜特尔特任内发起的禁毒战争。尽管菲律宾最高法院早在2023年已裁定ICC对菲无管辖权,但现任总统小马科斯政府却于2025年初突然转变立场,同意配合ICC调查。此举被外界解读为马科斯家族对杜特尔特势力的清算——2022年大选中,杜特尔特之女莎拉·杜特尔特与马科斯组成竞选联盟,但执政后双方因南海政策、军方高层任命等问题矛盾激化。
军方倒戈与街头政治
3月12日,菲律宾南部军区数十辆装甲车开进达沃市中心,士兵高举“保卫老杜”的标语。这支曾效忠杜特尔特家族的部队发出最后通牒:若杜特尔特在海牙遭遇不测,将“屠尽马科斯家族并攻击美军基地”。与此同时,马尼拉爆发十年来最大规模示威,民众焚烧马科斯画像,高呼“独裁者滚蛋”。
军方倒戈的背后是利益格局的撕裂。杜特尔特任内将军费预算提高至GDP的2%,重点强化南方军区装备;而马科斯上台后,将国防预算向亲信控制的北方军区倾斜,甚至挪用8.7亿美元军购资金用于政治贿赂。这种“分蛋糕”式的权力分配,最终激化了军方内部矛盾。
马科斯王朝的统治危机
小马科斯政府的困境不止于此。3月初曝光的“40亿美元贪腐案”显示,马科斯家族通过虚报基建项目、操纵招标等方式侵吞公款,其亲信更被揭发收取中国台湾地区、日本企业的非法政治献金。这些丑闻导致马科斯的民意支持率在两周内暴跌19个百分点,而副总统莎拉的民调支持率却逆势飙升至54%,形成“冰火两重天”的对比。
更具戏剧性的是,马科斯亲手点燃的“弹劾火把”烧向了自己。2月份他操纵众议院通过针对莎拉的弹劾案,指控其“煽动叛乱”,但菲律宾宪法规定弹劾案需1/3众议员加半数参议员支持方能成立。随着军方表态“保持中立”、关键盟友倒戈,这场政治豪赌正演变为马科斯的“滑铁卢”。
国际棋局中的菲律宾
这场政治风暴的国际维度同样耐人寻味。ICC对杜特尔特的指控,暴露出国际司法体系的双重标准——该法院成立23年来,起诉的34个案件全部针对亚非国家政要,而深度介入南斯拉夫、阿富汗战争的欧美领导人从未被追责。美国国务卿蓬佩奥曾在2017年制裁ICC检察官,却对南海仲裁案的“野鸡法庭”赞誉有加,这种“司法工具化”操作在杜特尔特案中再度重演。
中国在这场危机中保持战略定力。尽管马科斯政府近年在南海问题上频频挑衅,但中方始终未对菲内政公开置评。这种克制反而赢得菲律宾商界理解——中国连续6年稳居菲最大贸易伙伴,2024年双边贸易额突破1200亿美元,任何政治动荡都可能危及这些务实合作。
当救护车的警笛声在总统府外响起,马科斯或许正在重温家族历史:1986年,其父老马科斯正是在民众与军队的联合反抗中仓皇流亡。39年后,历史似乎进入新的循环——不同的是,这次站在权力天平另一端的,是那个戴着氧气面罩仍高喊“绝不屈服”的达沃硬汉。菲律宾的这场政治地震,正在改写东南亚的地缘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