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应了那句俗语:一笔难写两个王,作为紧凑型家轿的同宗同源的韩系代表者,起亚新K3特别版以及现代新伊兰特堪称该紧凑型家轿领域的王者。现代新伊兰特自从去年8月份成都车展上市以来,已经引起了不少消费者的关注度,时隔半年即2024年2月,起亚新K3特别版两款新增车型同步上市,同样吸引了业内更加广泛的关注和更多消费者的青睐。
作为深受年轻群体厚爱的这两款紧凑型车型,我们有必要捉对碰一碰,以飨广大车主。
外观设计方面均秉承了各自的家族风格,难分伯仲
新伊兰特的定位为紧凑型轿车,它的车身尺寸为4680*1810*1415mm,轴距为2720mm。整体车身造型比较凌厉,“Z”字型的腰线设计,搭配溜背式的车顶造型,使得新伊兰特的运动气息非常突出。微微翘起的尾部造型设计使得线条更加顺畅丰满,令人过目不忘。贯穿式的尾灯造型设计,搭配单边双出的排气管,进一步体现出了新伊兰特浓郁的运动气息。
起亚新K3特别版的定位也是紧凑型轿车,它的长宽高分别为4666/1780/1450mm,轴距为2700mm。新K3的外观颇具运动感,备受称赞的“虎啸式前脸”经过一番调整显得更为精神,进气格栅和下进口都采用了熏黑的设计,大灯和两侧通风口的造型也颇为犀利,前脸的运动感很强。流畅的车身腰线如行云流水般直接拉到车部,再加上微微隆起且不失情调的车尾设计以及贯穿一体式尾灯的呼应,令起亚新K3在滚滚车流中异常显得独具一格。
其实,韩系车最为标志性的设计特色是在侧面,无论起亚还是现代,侧面的腰线从前往后都是上扬的,而且非常突出,令人印象非常深刻。特别是新款起亚K3特别版,腰线相对来而言更为平直顺滑,侧面更具美感和高级感。
内饰配置方面均传承了韩系风 起亚新K3特别版更新潮
新伊兰特采用的是环抱式的设计,主驾座椅新增腰部支撑,后排座椅增添加热功能,内饰采用软包材质,进一步实现舒适升级;而中控增加实体按键便于操作,前后排分别新增27W功率的Type C接口,在产品便捷性方面实现升级。车内配备了平底的多功能方向盘、10.25英寸的全液晶仪表盘+10.25英寸的悬浮式中控屏的双联屏,搭配上电子挡杆和贯穿式的空调出风口,体现出了不错的科技感。
此外,新伊兰特搭载了刹车辅助、车道偏离预警、前方碰撞预警、胎压监测系统、前/后驻车雷达、倒车影像、主动刹车、无钥匙进入和ABS防抱死系统等功能。
我们再来看看起亚新K3特别版,为了给用户提供更舒适、便捷的出行体验,起亚新K3舒适优享版在车内进行了多项舒享配置升级,进一步提升了用户出行的舒适性和品质感,重新树立起紧凑型家用轿车的舒适新标杆。
新K3豪华智享版车型不仅搭载了L2+智能驾驶辅助系统,还新增了驾驶席10向电动调节座椅、前后方驻车雷达、外后视镜加热与电动折叠等便捷功能,实现安全备至的全域护航,让智慧出行如影随形。新增的NSCC基于导航的智能巡航控制功能,在进入高速公路行驶时,可实现全路段基于导航信息自动控制车辆速度,提升驾驶便利性与安全性;HDA高速公路驾驶辅助、FCA前方防撞辅助、HBA智能远近光调节远光灯辅助、LFA车道跟随辅助、LKA车道保持辅助、LDW车道偏离预警、DAW驾驶员注意力警告疲劳提醒等功能的配置,使得起亚新K3在出行体验时更加安全和安心。
此外,为更好地保障家庭用户的出行安全,起亚新K3两款新增车型均还标配6安全气囊、ESC车身稳定系统、HAC上坡辅助系统、TPMS胎压监测系统、倒车影像等功能,为全家行车安全保驾护航。
动力操控方面均进行了技术升级 起亚新K3特别版更胜一筹
新伊兰特提供了两种动力版本,分别是1.5L自然吸气发动机和1.4T涡轮增压发动机,最大功率分别为84.5kW和103kW,最大扭矩分别为143.9N·m和211N·m,传动系统分别匹配的是CVT无级变速箱和7挡干式双离合变速箱。底盘采用的是前麦弗逊式独立悬架,后扭力梁式非独立悬架。
起亚新K3舒适优享版和豪华智享版均搭载1.5L Smartstream发动机,匹配IVT智能无级变速箱,峰值扭矩为143.9N·m,最高车速可达190Km/h。值得一提的是,该1.5L Smartstream发动机在双喷油嘴、智能热管理系统、高精度加工等方面整合了多项尖端技术,大幅提升了发动机热效率,配合IVT智能无级变速器实现了同级最低油耗和维保成本,新车WLTC工况下每百公里油耗低至5.77L,保障经济性的同时提供卓越的驾驶性能。
自2012年导入国内以来,起亚K3便凭借突破性的美学设计、可靠耐用的卓越品质和高质价比的产品价值,收获了超百万中国消费者的信赖,是紧凑型轿车市场当之无愧的明星车型。此次新增的2款车型,在延续K3经典品质的基础上,针对用车舒适性和智能配置进行了焕新升级,将为更多年轻中国家庭带来高性价比、高品质的出行体验。
总结:无论现代新伊兰特也好,起亚新K3特别版也罢,二者均为同宗同源的韩系品牌,说是师出同门也不为过。二者均定位为紧凑型家轿市场,他们在外观设计,内饰空间,智能配置以及动力操控方面各有千秋,如果非要让二者一拼高下,最好的办法就是消费者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零距离的试乘试驾,从而做出自己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