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皇帝遇到太上皇的时候,是谁向谁行礼问安呢?

民间传奇人物 2024-11-14 16:24:29

俗话说“天无二日,国无二主”,在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中,皇帝无疑是整个国家最尊贵的人,是皇权的象征。除他之外的所有人理论上都是他的臣子,臣子见到皇帝自然要行礼问安。但是有一些人不是皇帝,但他们的权利又根植于皇权

比如皇帝的嫡母或者生母、也就是皇太后,再比如皇帝的妻子、也就是皇后,再比如皇帝的继承人、也就是皇太子或者皇太孙甚至皇太弟,这其中同样包括太上皇,通常情况下是皇帝的父亲或者哥哥

他们的身份是皇帝册封或者加尊的,得到了皇权的认可,在外人面前他们也是君,代表的也是皇权,臣子自然也要行礼问安。那么当皇帝遇到太上皇,应该是谁行礼问安?

影视剧中的太上皇和皇帝

最先面临这个难题的是刘邦父子,在刘邦当皇帝前,作为儿子他自然要跟作为父亲的刘太公行礼问安。但在他当皇帝之后,还向作为臣子的刘太公行礼问安,就不符合封建礼制了;最先注意到这个问题的人,是刘太公身边的随从

他告诉太公“皇帝贵为天下之主,怎么能向你行礼问安呢?虽然你是他的父亲,但也是他的臣子啊。”刘太公闻言,第二天便恭恭敬敬地迎接前去看他的刘邦,还准备向刘邦行礼问安,吓得刘邦赶紧将他扶住;古代父子纲常不可乱,汉朝又以孝治天下

父亲向儿子行礼问安这种倒反天罡的事,刘邦自然是不会接受的,于是他尊刘太公为太上皇。太上皇全称太上皇帝,既然是皇帝那也就是君了。虽然是根植于刘邦皇权上的虚君,但双方都是君这一阶层,刘太公就不用向刘邦行礼问安了。

影视剧中的刘邦

古代的纲常伦理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双方在君臣关系上属于平级,那么就论父子关系,刘邦是子刘太公是父,那么作为皇帝的刘邦仍需要向他的父亲刘太公行家礼,并问安;历朝太上皇和皇帝相见,只要是太上皇为父,皇帝为子

那么都是皇帝向太上皇行礼问安。皇帝向皇太后、太皇太后行礼问安也是这个逻辑,在国家的层面上来说双方都是君,从家庭的层面上来说,他们是皇帝的长辈,作为晚辈的皇帝不得不行家礼,不得不向他们问安

但事情也不绝对,比如明朝土木堡之变后,朱祁钰继位做了皇帝,而原来的皇帝朱祁镇被迫做了太上皇;过了一段时间,太上皇朱祁镇“北狩”归来,那么是皇帝向太上皇行礼,还是太上皇向皇帝行礼呢?

影视剧中的刘太公

于国家层面来说,他们都是君,于家庭层面来说,他们不是父子而是兄弟,属于平级。对此明朝人刘定之的《否泰录》和明朝人李实的《北使录》都有记载,太上皇朱祁镇回来的那一天

两兄弟一见面,朱祁钰就向哥哥行礼问安,朱祁镇向弟弟还礼并问安;也就是说这一刻皇帝和太上皇是相互行礼问安。古人讲究兄友弟恭,普通人家两兄弟见面都会相互作揖,同属君一级别的两兄弟,相互行礼问安就很正常了

也就是说古人要不要对某人行礼问安,看到就是君臣关系和父子关系,那么君臣关系和父子关系矛盾时,应该如何处理呢?比如朱允炆和朱棣

红楼梦中贾母跪元春

从国家层面上来说,朱允炆是储君,是君一级别,朱棣是藩王,是臣一级别;但是从家庭的角度来说,朱棣是叔父,是父这一级别,朱允炆是侄儿,是子这一级别

《明实录》记载,洪武二十九年朝廷对这样的尴尬情况做了规定,即先君臣后父子。也就是说诸王要先向皇太孙朱允炆行国礼并问安,这时他们的身份是藩王觐见储君;随后才是朱允炆向诸王行家礼并问安,这时他们的身份是侄儿见叔叔

区别是行国礼时穿冕服,行家礼时穿便服;行国礼时太孙朱允炆面朝南方,行家礼时诸王面朝东方。

影视剧中的朱允炆和朱棣

《红楼梦》中贾元春回贾府探亲,也是典型的先君臣后父子,先是她的祖母贾母、父亲贾政、母亲王夫人当着众人跪她并问安,这就是行国礼;然后元春从帐幔中退出,跪贾母、贾政、王夫人并问安,就是行家礼

综上所述,如果太上皇是皇帝的父亲,那么二人碰面就是皇帝对太上皇行礼问安,不管太上皇是李渊、李隆基这种被迫放弃权力的,还是宋孝宗这种主动让位的。但如果太上皇和皇帝的关系不是父子

比如朱祁镇是朱祁钰哥哥,或者太上皇司马衷是皇帝司马伦的侄孙儿,那就根据他们的家庭关系,来决定是谁向谁行礼问安了

1 阅读:357
评论列表
  • 2024-11-16 04:51

    百善孝为先。

  • 2024-11-16 16:28

    礼法跟权力是两个轨道,皇帝是权力的顶端,但当了皇帝也得尊礼法。礼法是皇帝权力的保障,皇帝需要以身作则的遵循一个规则给天下人做表率,只有天下人都遵循这个规则时,皇帝的权力才能够稳定。

民间传奇人物

简介:分享民间故事,讲述名人的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