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下定决心,冯德莱恩或被迫辞职,中国要抓住机会联欧抗美

汽车动态评测 2025-04-28 14:30:34

随着特朗普关税战进入白热化,欧盟转过头来才发现,原来自己内部一直有一个“内鬼”,这才导致欧盟在面对美国的时候处处吃亏。而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现任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观察者网引用瑞士媒体的报道称,欧盟高级官员意识到冯德莱恩并不具备政治和外交才干,冯德莱恩的离任能够解决欧盟不少问题,其中包括与中国的持续对抗。

为什么这么说?要从她的身世说起,乌尔苏拉·冯德莱恩生于1958年,出身德国政治世家,其父恩斯特·阿尔布雷希特曾任下萨克森州州长。她早年学医,获汉诺威医学院博士学位,后因家庭政治背景加入基民盟,在默克尔内阁中历任家庭部长、劳工部长和国防部长,2019年成为首位女性欧盟委员会主席。

和她光辉的履历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自她出任欧盟委员会主席之后,她遭到了欧盟内部的集体反对,甚至可以说是嗤之以鼻!而造成这样局面的原因,主要有4个。

首先,就是当年“辉瑞门”丑闻,在2021年新冠疫苗采购中,她绕过欧盟程序与辉瑞CEO私定天价合同,导致欧盟损失超40亿欧元销毁过剩疫苗。比利时法院已介入调查其涉嫌“腐败、利益冲突”等罪名。

其次,她在俄乌冲突中高调支持乌克兰,却默许以色列封锁加沙,在欧盟内部引发了巨大的分歧。然后就是学历丑闻,她的博士论文被曝27页存在剽窃,母校调查结论虽保留其学位,但严重损害公信力。

最让欧盟接受不了的是,冯德莱恩明明是欧盟的“话事人”,却处处向着美国说话,正因为过分亲美,而被讽为“美国驻欧盟总督”。而且,由于她从中作梗,导致中欧贸易遭受重创,特别是在电动汽车加税方面,引发欧盟内部巨大分裂。

但是,这一切从特朗普上台后出现了巨大的变化,2020年到2024年,冯德莱恩表现出对中国的强硬态度,其主导的“对华去风险”战略,将中国定位为“系统性对手”,欧盟在贸易层面出现了很大裂痕。

特朗普上台后,欧盟的态度开始出现转变,冯德莱恩的态度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2025年2月,冯德莱恩罕见承认中国是“重要贸易伙伴”,并表示愿拓展合作领域,这被视为对华战略转变的开始。从这一点也能看出来,冯德莱恩亲美亲的是“民主党”美国,而不是特朗普的美国,因为此前就曾曝出冯德莱恩干预美国大选,主要就是支持拜登。

说回正题,造成这种前后矛盾情况的根源,其实还是源自特朗普的政策。第一,就是贸易保护主义,特朗普计划对欧盟汽车征收25%关税,冯德莱恩威胁“对等报复”美国科技巨头,双方贸易战一触即发。另外,战略自主权也成了矛盾的焦点,冯德莱恩力推8000亿欧元“欧洲再武装”计划,试图构建独立防务体系,遭特朗普嘲讽“想替代北约”。最后,她强推对俄能源禁运导致欧盟通胀飙升,而特朗普主张与俄妥协解决乌克兰危机。

这里要着重说下她对俄乌的态度,冯德莱恩是基辅的坚决支持者,她八次亲赴基辅,推动欧盟对乌军援1350亿欧元,力主加速乌克兰入盟进程。她还主导对俄12轮制裁,却导致欧盟能源价格同比上涨62%,引发匈牙利等东欧国家反弹。

冯德莱恩能够当选欧盟委员会主席,其实也折射出欧盟的身份焦虑,在“大西洋主义”与“战略自主”间摇摆,在对华“系统性对手”定位与务实合作需求间撕裂。其辞职可能成为欧盟政策纠偏的契机,但根本性转变仍需等待法德核心达成新共识。对中国而言,既要抓住欧盟“再平衡”窗口扩大合作,也需警惕欧盟在价值观层面与中国展开对抗。中欧有合作的天然基础,也有合作的共识,希望继任者能够看清这一点。

0 阅读:23
汽车动态评测

汽车动态评测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