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文1587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你这半年,除了面条,还吃过别的吗?”医生一边翻阅体检报告,一边抬头问56岁的刘大叔。刘大叔挠挠头,憨厚一笑:“面条省事,省钱,吃着也习惯了。”
可这份看似平常的饮食习惯,竟让医生直皱眉头。

刘大叔的情况是虚构的,但现实中,靠面条过日子的人并不少。面条,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吃进去,身体能快速补充能量,但营养结构极其单一。
人体需要的是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等多种营养素。长期只靠面条,其他营养素摄入严重不足,身体就会出问题。

刘大叔的体检报告上,最明显的是血脂、血糖、尿酸都超标了。肝功能也出现异常。医生判断,他已经处于代谢综合征高危状态。
代谢综合征,简单说,就是肥胖、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这些毛病扎堆出现。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数据,我国成年人代谢综合征患病率已经超过三成,而且越来越年轻化。

面条虽然方便,但升糖指数(GI值)高。什么意思?就是吃了之后,血糖上升得特别快。长期血糖忽高忽低,容易引发胰岛素抵抗,增加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
另外,面条里缺乏膳食纤维,消化快,容易饿,吃得多,自然热量摄入超标,肥胖、脂肪肝、血脂异常也就跟着来了。

长期只吃面条,还会导致蛋白质摄入不足。蛋白质是身体建材,肌肉、内脏、免疫系统都离不开它。缺了蛋白质,人就容易出现免疫力下降、肌肉流失、贫血、水肿等问题。
更糟糕的是,缺乏维生素和矿物质,比如B族维生素、铁、锌、钙等,时间久了,容易导致神经系统紊乱、骨质疏松、记忆力下降。

很多中老年人,图省事,自己一个人生活,做饭麻烦,就简单吃面条对付一下。但年龄越大,身体对营养的需求越高,吸收能力却在下降。如果饮食单一,恶性循环,很快就会反映在体检单和身体状态上。
根据《2022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60岁以上人群蛋白质摄入量普遍偏低,膳食结构问题突出。

说到底,面条不是毒药,但不能拿它当主食的全部。合理搭配,面条也能是健康饮食的一部分。比如:
加点鸡蛋、瘦肉、豆腐,补充蛋白质;
放点青菜、胡萝卜、菌菇,增加膳食纤维和维生素;
控制面条量,避免一次吃太多。
这样搭配着吃,面条也能吃得健康。

医生给刘大叔开了三条建议:
主食多样化:不要只吃面条,米饭、杂粮、土豆、红薯都要轮着吃;
增加优质蛋白:每天至少摄入一拳头大小的瘦肉、鱼、蛋、豆制品;
多吃蔬菜水果:每天保证半斤蔬菜,一两个水果,颜色越丰富越好。
三个月后复查,刘大叔的血脂、血糖明显下降,人也精神多了。

很多人以为,吃饱就够了。其实,吃对了,才能活得健康。尤其是中老年人,新陈代谢慢了,器官功能下降了,饮食更不能凑合。长期营养不良,免疫力下降,生病风险大大增加。
根据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成年人每天应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才能满足基本营养需求。

如果你真的很爱吃面条,可以这样做:
选择全麦面条,膳食纤维更高;
面条里加一碗蔬菜汤,既增加饱腹感,又补充微量元素;
搭配蛋白质食物,哪怕是煮个鸡蛋也好;
尽量少吃油泼面、炸酱面这类高油高盐的做法。
简单调整,就能把爱吃面条的习惯,变得更健康。
资料来源:①.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2020.②. 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22.③. 陈君石,杨月欣.《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版)》.中国标准出版社,2013.
感谢每一位关注我们的你!有你在,我们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