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秦汉、西晋、隋唐、宋元、明清是中国历史上的9个大一统朝代,但要说最繁荣的一个朝代,那么肯定是唐朝无疑了,唐朝可以说是中华文化繁荣发展的黄金时期,在世界文明史上都占据着举重若轻的地位。
尤其是在唐朝盛世下,几乎每年都有很多藩国使臣带着丰厚的土产物资献给当时的唐朝统治者,以示两国交好,而唐朝作为当时最强大的国家也会派遣使臣出访周边的国家,而其中就有一位使臣在出访印度时,直接靠自己一个人灭了一个国家,可在回国之后,他却并没有受到很大的重视,这是怎么回事呢?
王玄策生平
这位做到了“一人灭一国”的人名叫王玄策,那么王玄策到底是什么人呢?客观地来说,王玄策在唐朝的历史中根本不出名,只是一位小人物而已,所以从如今的史书中,我们只知道他是河南洛阳人,至于他是哪一年出生的,史料中并没有记载。
不过从一些资料中,我们可以发现在公元643年左右,王玄策曾经担任过融州黄水县令,这个地方应该在如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融水苗族自治县怀宝镇附近,在唐朝,这个地方也是中央直辖的地区里最接近印度的地区之一了,这也许就是王玄策后来会出使印度的原因之一。
王玄策第一次出使印度
在历史上,印度统一的时代是很少的,经常处于多国分裂当中,但是在公元612年,戎日王在持续了数十年的征战中终于将其他国家合并,创立了戎日王朝,重建了相对统一,并且还将自己的首都迁到了曲女城,此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这个国家也开始进入了鼎盛时期,这一时期也是唐玄奘在印度各地游历的时期。
所以当时统治了北印度大部的戎日王朝自然也吸引到了唐玄奘的注意,随后在公元631年,唐玄奘来到了曲女城受到了戎日王的接见,在两人的交谈中,戎日王对唐玄奘口中的唐朝十分感兴趣,很快就产生了与唐朝建立友好关系的想法。
公元641年,戎日王派使臣送信给唐太宗李世民,表示想与唐朝建交,对于这个想法,唐太宗李世明十分开心。在戎日王使节朝拜结束后,立即任命当时担任朝散大夫尉寺丞的李义表为正使,黄水县令王玄策为副使率领使团前往戎日王国,同时也是为了护送戎日王国使臣回国。这是王玄策第一次出使印度,当时王玄策等人还来到了佛祖释迦摩尼曾经修行的地点——比哈尔邦那兰达县的王舍城,这个地方让对信奉佛教的王玄策感慨万千,为了纪念,他还在当地的摩诃菩提寺立过石碑。
公元646年,王玄策等人顺利结束出访回到国内,因为出使有功,王玄策被封为右卫率府长史,从五品。但在一年之后,李世明决定再次派使团出使戎日王朝,这次王玄策成为了使团正使。
出访不顺,成就“一人灭一国”的名声
对于这次的出行,王玄策是非常有信心的,毕竟在很早之前,戎日王就答应过王玄策会带着贡品和他一起到大唐朝贡,可意外总是来的措不及防,就在王玄策前往印度后不久,戎日王突然暴毙,他的皇位也被野心勃勃的大臣阿罗那顺夺走了,这个大臣虽然野心很大,但鼠目寸光之人,为了贪图王玄策使团中各国进贡给大唐的贡品,他竟然想要对王玄策等人动兵。
王玄策和他的使团加起来也就三十多人,根本抵抗不过,只能被打得落荒而逃,最终活下来的只有王玄策和使团副使蒋师仁,虽然顺利活下来了,但是王玄策心里是异常的气愤,作为唐朝使者,他不容许自己就这样灰溜溜的逃会国内,他决定反击。
为了对付阿罗那顺,王玄策先是来到了大唐的属国泥婆罗国,借到了七千骑兵,然后又找到唐太宗女婿吐蕃国王松赞干布要了一千两百精兵,然后带着这八千多士兵向戎日王朝发起了战争。
兵不在多在于精,王玄策的兵马虽然并不多,但却都是士兵中的佼佼者,所以在首战,王玄策就歼灭了敌军两万多人,这让阿罗那顺开始慌了,连忙派“象军”迎战,如果是其他人,也许可能真的慌了,但是王玄策虽然是文官,但也看过不少兵书,很快就开始指挥部下摆出了“火牛阵”,动物哪有不害怕火的,在火牛的横冲直撞下,数万“象军”纷纷自乱阵脚,有不少敌军都死在了自家大象脚下。
这下,阿罗那顺是彻底被吓怕了,直接躲在城池里不出来,于是王玄策便又指挥大军用云梯、弩车攻城,这样的攻城方法让那些士兵们都看傻了眼,心里对大唐畏惧不已,在大战三日之后,戎日王朝顺利被攻下,阿罗那顺带着少量的残兵逃到了戎日王朝的东方邻国境内,企图搬救兵准备反攻,但很快还是被王玄策击败并抓获了。
达成目标后,王玄策便带着阿罗那顺等大量的俘虏和缴获的牛马回国述职,此后,戎日王国再也没有重建,这也是王玄策“一人灭一国”说法的来源,不过虽然王玄策做出了如此大的事情,但是李世明也只是把他连升两级而已,并没有得到真正的重用。
对于这个问题,有人说这是因为王玄策在回国的时候带回了一个印度方士,此人自称会长生之术,还做了一些“长生药”给李世明服用,但是在一年之后李世明就去世了,所以王玄策可能是受到了方士的牵连,但也有人表示王玄策虽然做出了如此大的成就,但终究还是一个外交人才,在其他方面并不突出,所以自然也就没有提升的机会,那么,你们觉得是什么原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