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毛主席问:我去世后中国会是什么样子?邓小平是如何回答的

红烧小面面 2025-04-19 14:42:45

1973年,党的十大刚落下帷幕没几天,毛主席和邓小平找了个时间闲聊。没聊几句,毛主席冷不丁地问邓小平:“要是我哪天不在了,咱们中国会变成啥样呢?”

邓小平啥也没说,只是把茶几上自己的茶杯和毛主席的茶杯换了个位置。毛主席一眼就瞅出了邓小平的小动作,他笑着点了点头,说:“咱俩想到一块去了!”

那么,邓小平为啥要把茶杯换一下位置呢?这里面有啥讲究?还有,毛主席为啥说“咱俩想到一块去了”?这事儿得从一件特别重要的大事聊起,就是毛主席主导的那次八大军区司令员的大调防。

1973年底,12月份那会儿,咱们国家碰上个挺特别的事儿。中共“十大”结束四个月左右,中央军委突然下了道命令:让北京和沈阳、南京和广州、济南和武汉、还有福州和兰州这八大军区的头头们,来个司令员大换班,互相调岗。

这事儿一传开,大家伙儿都炸了锅,不光咱国内反响强烈,国际上也是议论纷纷。不过,毛主席下这个决心可不是脑袋一热,那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造成的影响到现在都还在呢。

1971年夏天8月份,毛主席亲自跑了一趟华中和华南,看了看咱们解放军部队的情况。他发现部队里头有不少问题需要他上手解决。就好比说,好多军区的司令员都在自个儿的地盘上干了好些年,人员调动这块儿挺费劲,弄得中央发下来的文件精神,底下有时候都执行不到位。

毛主席跟武汉军政治委员刘丰见面聊天时,讲了一段挺有深意的话:“我就不信咱的军队会闹腾起来。军队里不是还有师啊团啊,还有各种司政后部门嘛,他们可没法随便调动军队去干坏事儿。说起来,我自己也犯了个小失误,仗打赢了以后,军队的事儿我就没怎么多管。但现在我要开始管军队了,难道说我只能建军队,不能指挥军队了吗?”

大家都知道,毛主席一直很看重军队的事情,他的建军想法是在革命打仗的过程中慢慢想出来、定下来并发展完善的。毛主席关于怎么建人民军队,最重要的就是党得完全管着军队。1927年9月,毛主席带着秋收起义剩下的人进行了“三湾改编”。

一、咱们部队现在从一个师精简成了一个团,这个团就是工农革命军第1军第1师第1团。二、各级部队都要建党的组织,班里排里设党小组,连里设党支部,营和团里设党的委员会。部队里的大事小情,都得党组织一起商量着来,不能一个人说了算。三、在部队里头,咱们得讲民主。连以上的单位,都建个士兵委员会。官兵之间都是平等的,军官不能对士兵动手动脚,更不能骂人。

党的组织结构,现在有连队党支部、营级委员会、团委和军委这四个层级。连队里头设党支部,班里则设党小组。红军之所以能顶着困难顽强战斗,队伍不散,其中一个很关键的原因就是“把党支部建在连队上”。

演讲一开始,毛主席就强调了人民军队的重要性,说了它为啥那么关键:

咱们的共产党,还有共产党带着的八路军、新四军,那可都是干革命的队伍。咱们这支队伍,一心一意就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实实在在为人民谋福利。张思德同志,他就是咱们队伍里的一员大将。

邓小平和毛主席一样,都特别关心军队的事儿。因此,毛主席发现人民军队有了问题,得改革时,他脑海中就浮现出了邓小平的身影,这才有了咱们之前提到的那段故事。从1969年到1973年,邓小平被安排到江西省新建县的拖拉机修造厂去干活了。

1972年8月14号,毛主席对邓小平在8月3号写的信给出了关键指示。按照毛主席的指示要点,中央在1973年3月10号做出了决定,要恢复邓小平同志的党组织生活,还有他国务院副总理的职位。

基于这个新安排,邓小平重回了党组织的怀抱,并且也官复原职,当上了国务院副总理。那时候,周总理的身体状况挺让人担心的,毛主席就想着让邓小平多挑点担子。到了那年4月12号,邓小平出席了周总理为欢迎柬埔寨的西哈努克亲王从解放区回北京而办的宴会,这算是他正式又回到了大家的视线里。

1973年12月12号那天,毛主席叫大家开了个中央政治局会议。会议刚开始,毛主席就开口了:“政治局得聊聊政事,军委呢,得聊聊军事,不光聊军事,政事也得管管。”这话一出,会场里的气氛立马就绷紧了。毛主席又瞅瞅周围,接着说:“我琢磨了老一阵子了,觉得大军区司令员还是换一换比较好。”

毛主席也谈到了各大军区的司令员,他觉得,一个人要是在一个地方待久了,比如一待就是二十年,那可能会产生不好的影响。看到在场的人心里都有疑惑,毛主席接着说:“关于司令员对调这事儿,我其实已经琢磨好多年了。”

毛主席谈完关于全国各大军区司令员将要进行互换岗位的事情后,又宣布了一个大消息:

现在咱们请了个智囊,邓小平,给他下个通知,让他进政治局当委员,还有军委里也给个委员的位置。政治局啊,那就是管着国家里里外外,党政军民学,啥都得管。我呢,琢磨着政治局里是不是再加个秘书长,但你如果不想要这个头衔,那就干参谋长吧。

邓小平刚回到政坛不久,也出席了这次政治局会议。为了能让邓小平毫无顾虑地投入工作,毛主席这样劝慰他:“人嘛,干活的时候总会出错,不干活自然就不会出错。但你要是不干活,这本身也是个问题。”

会议结束后,全部参会的人都去了人民大会堂接着开会,这次会议是周总理来主持的。在会上,大家都点头赞同邓小平可以参加政治局会议和进行政治局的工作。大家说,他以后就是政治局的一员了,等到十届二中全会时,会再正式认可这个事,并且还会补选他为军委委员。这样,他就能加入军委和军委办公会议的工作里头了。

关键是,会上所有人都赞成大军区司令员进行互换。这些司令员的调动十分关键,所有的准备工作都在毛主席的亲自下,进行得既有序又高效。

1973年12月15号,中央和中央军委一块儿发了个特别保密的通知,叫各大军区的头头们赶紧到北京来,参加18号的军委大会。通知最后还特地交代了一句:“这事儿别往外说,到时候北京会派飞机去接你们。”

12月18号那天,周总理和叶剑英在军委的会上,给大伙儿讲了讲毛主席关于各大军区司令员调整的想法,让大家心里先有个底。毛主席对这些大区司令可上心了,他们都是打江山时候立大功的开国将帅。

因此,毛主席打算在正式的调动命令公布之前,亲自探望那些与自己并肩作战了几十年的老伙伴。想想过去,这些老兄弟们个个精神抖擞,而现在不少人已是满头白发。1973年12月21日那天,中南海丰泽园的菊香书屋显得格外喧嚣。

这天,四十多位重量级人物聚到了一块儿,包括政治局委员、各大军区的司令员和政委。好些年没碰面的老朋友,见面就抱一块儿,热情地聊着天。毛主席呢,一个个地跟他们握手。据说啊,当时在场的人都特别激动,尤其是能跟毛主席握上手,大家都抢着问毛主席身体咋样,那份战友间的关心和情谊,真是表现得明明白白。

毛主席一开口,大伙儿心里就热乎乎的,他说:“我整晚都没合眼,就想来看看大家。”简单聊了几句后,毛主席就讲起了军区司令员对调的重要性,他说道:

八大军区司令换个位置挺不错,老待在一个地儿,人容易变懒,对新东西不感兴趣。换个位置有好处,到处都能干革命事业。调动得热烈欢迎,别搞得冷冷清清,那样可不好。得跟军长、军政委,师长、师政委见见面,还有司、政、后这些机关的,一两百人聚一块儿,不认识可不行。比如说东北的陈锡联,可以带着李德生去沈阳军区转转,互相当场认识认识。

毛主席心里明白,那些大军区司令员们换岗时都有些担心。他就拿双手来打比方:“世上的事儿就这么些,咱们得心胸开阔点,胆子壮点。革命嘛,要是出了点岔子,最多就是挨顿批评。你们琢磨琢磨,谁还没点毛病呢,这就像是一个手指头和九个手指头的关系。”

毛主席告诉大家,到了新地方,工作上碰到难题别慌张,慢慢来,一切都会迎刃而解。他还以风趣的口吻说起这次和各大军区司令员的会面:“你们知道吗,古代有个老头在朝歌杀猪,后来辞了工作到棘津钓鱼,八十岁了还跑到渭水边垂钓。我呢,也是八十岁了,这不,把你们都给‘请’到中南海来啦!”

1973年12月22号,中央军委下了道正式命令,让北京、沈阳,南京、广州,济南、武汉,还有福州、兰州这八个大军区的司令员换个位置。换岗之后的司令员们是这样安排的:

李德生担任了沈阳军区的头儿,也就是司令员;陈锡联则在北京军区当司令员;许世友去了广州军区,也是司令员;南京军区那边,丁盛挑起了大梁;杨得志在武汉军区做司令员;济南军区由曾思玉同志负责;韩先楚被派到了兰州军区当司令员;皮定均呢,他在福州军区当司令员。

说实在的,新疆军区的头儿杨勇、昆明军区的老大王必成,还有成都军区的司令员秦基伟,他们仨在这个位置上干的时间都不长,所以这次调整名单里就没他们。党中央和毛主席一发话,八大军区的司令员们二话不说,都严格按照“随从不超过10个人,行程不超过10天”的规定,麻溜地到新岗位报到了。

肯定地说,党中央和毛主席为了让党牢牢掌握军队,搞了个大动作,那就是八大军区司令员互换位置,这对咱们国家长久稳定来说,真的是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邓小平对这事儿看得透透的,他解释道:“这是因为毛主席太懂怎么管军队了,他决不允许军队里有小圈子,谁也不能搞自己的地盘。”

1975年1月5号那天,中共中央下了个重要通知,说邓小平成了中共中央军委的副主席,还兼着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总参谋长。一上任,邓小平就碰到了好多难搞的事儿,但他可不含糊,立马动手整改,慢慢地,所有工作就都变得有条理了。

邓小平特别重视军队建设,他选择军队作为工作的重要切入点。就在那一年的1月25日,他出席了总参谋部团级以上干部的会议。会上,他既表扬了军队已有的成就,又直接指出了要进行整改和革新的必要性。这次会议,就像是吹响了“军队整改行动起来”的集结号。

1975年6月24号,中央军委的扩大会议在北京开了起来,邓小平动手开始给军队进行大刀阔斧的整顿和改革。由于邓小平的方法对头,又正好符合全军上下官兵们的迫切心愿,所以整顿工作进行得相当顺畅,周总理也对此表示了赞扬。

1975年10月底那会儿,周总理身体已经特别不好了,得再次动手术。进手术室前,他紧紧抓着邓小平的手,说:“你这一年来做得真棒,比我好多了……”事实后来也表明,邓小平特别有远见,这也难怪毛主席和邓小平两人想法都那么一致。

0 阅读:31
红烧小面面

红烧小面面

感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