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制度重大变化:结婚变易离婚变难,可以理解但我不认可

趣闻有槽点 2024-08-19 17:43:00

8月12日,民政部起草的《婚姻登记条例》开始公开征集社会意见。

【结婚变易,离婚变难】

新的改变主要有以下四个:

1.结婚和离婚都不再需要户口本,取消过去对登记地域管辖的规定。

2.结婚需要身份证及无配偶、非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的签字声明。

3.离婚冷静期内,任何一方不愿离婚,都可以终止离婚程序。

4.增加“隐瞒重大疾病”等条例。

其中影响最大的其实就是第一条和第三条。

第一条是说,就算没有户口本,你也能结婚啦。表面上看是简易了程序,而且也尊重了成年人的个人意愿,暗地里其实是躲避了父母的祝福(说管辖也对)。

也就是说,两个人偷摸结婚,双方父母还啥也不知道呢,有关这样的报道以后将越来越多。

第三条是说,只要一方不同意,这个婚就离不了,只能走离婚诉讼。但是大家应该知道,离婚诉讼的第一次默认是失败的,毕竟是出于挽救双方婚姻的考虑嘛。

简言之,既然年轻人都不结婚,还拼命离婚。那我就放开路子,扎紧口子,这样总能增加结婚率、降低离婚率了吧?

【网友的几个反应】

一是认为证明比户口本还麻烦。这个属于误导,原文并未要求开证明,而是声明,即你签字声明你俩不是血亲、未婚即可,说句不好听的,这是你俩的事,只要你俩声明了,跟人家登记处无关,没毛病。

二是认为结婚容易离得越快,应该推行结婚冷静期。其实大家都知道,从个人角度,吐槽一下,痛快痛快嘴,这无可厚非对吧?但是从国家角度、社会层面,还是希望结婚率、生育率高,不然会出现一系列无法解决的难题。因此,理论上,结婚冷静期是不可能有的。相反,离婚冷静期可能会延长。

三是认为真有好事怎么会轮到自己。这个嘛,不评价。

【这样的政策有效果吗?】

实话说,有效果。

看下隔壁的日本,我比较喜欢比较日本和韩国,因为在婚姻、工作、宅家躺平这类社会问题上,东亚三国的反应是出奇地一致。

日本的已婚女性分为四类:一是高收入女性,如部分演员、歌手、企业高管等;二是自然派女性,如画家、作曲人、花店咖啡店猫咖店奶茶店老板等,收入有高有低,但有自己的独立事业且深爱其中;三是普通职业女性,这个好理解;四是太妹,听名字就知道,有点精神上头的超年轻女性。

第一、二类毕竟都是少数,她们都有自己的事业,收入相对偏高,因此幸福指数偏高。普通职业女性属于最大群体,年龄和心智成熟,基于感情和经济条件,选择自己的婚姻,未必幸福,但也不至于太不幸,就跟屏幕前的大家一样。

最大的问题出现在第四类,太妹型。她们在结婚女性中的比例低于普通职业女性,但远高于一、二类,是第二中坚力量。这类人群的特点是,结婚普遍很早,可能20-22就结婚了,思想完全不成熟,找配偶更多基于一时的好奇、好感、敬佩等诸多原因,而他们的配偶则更多是收入较低人群。因此,太妹是日本最不幸福的女性群体,比不结婚还不幸福。

注意,以上我说的是日本,勿喷。

在日本,最不幸福的是太妹,其次是不结婚,其次是普通职业女性。有独立收入,幸福指数相应增加,如果啃老,幸福指数相应降低。

如果真的推行这一政策,我相信,中国也会出现太妹群体。因此,希望大家无论年龄大小,都要谨慎对待婚姻,切不可儿戏。

可能会被封,但是我忍不住想吐槽一句,不加年龄限制就出台这个政策,真的不在乎这些不懂世事、容易被忽悠的年轻女性群体的幸福吗?

一个个上了大学,眼神澄澈的年轻人,年龄确实上去了,可能大学毕业都22/23了,但就心智而言,算哪门子成年人?

【结婚率会升高吗?】

这个我们说了不算,看数据说话。

2023年法国结婚率千分之3.5,日本是4.5,德国是4.9,澳大利亚是4.3,美国是6.1,印度是7.2,巴西是6.8,沙特是5.2,南非是4.0,中国是5.5。

大家可以看到,比较的样本覆盖面很广,普遍的规律是发达国家结婚率低,发展中国家结婚率高,美国和南非属于特殊情况。

坏消息是,中国的结婚率大概率还要往下走走,应该会跟德国差不多。好消息是,向下的空间不多了,几年后说不定还能迎来结婚率回升个位数的好消息。

最后,无论选择结婚,还是选择不结婚,希望大家都能找到自己的舒适!

0 阅读:0
趣闻有槽点

趣闻有槽点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