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撼!两个博士不会看病,问诊病人一脸茫然,主任摇头怒批!

凌青谈健康 2025-04-08 03:00:37
震撼!两个博士不会看病,问诊病人一脸茫然,主任摇头怒批!多位大三甲主任:科里虽一堆博士,但医术不精,很害怕我们退休了,后继无人

文章源于梅斯医学 ,作者阿拉斯加宝

两个博士不会看病,问诊病人时一脸茫然,

主任摇头怒批!

近期,网友担忧“博士医术水平、科室后继无人”的话题再次被热议。

3月末,一则主任带医学博士看病的视频爆火,引发无数网友的讨论。在相关视频中,某三甲医院原副院长、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带着两位博士问诊病人,本以为这是很轻松的事,没想到博士却犯了难。

只见一位78岁的患者躺在诊室里,嘴里喊疼,在进行体格检查时,两名博士一脸满然,不知从哪查起,一会说查腰,一会又说查腿,逻辑混乱,令人头大。

陈主任面对医学博士的表现,瞬间生了气,他立刻动怒道:“你们坐那干嘛?他刚才说的病史你们听了吗?患者说了那么多话,你们觉得哪些是重点?”

没想到两位博士磨蹭半天,不知道什么是重点。

陈主任毫不客气地表示:“哪有你看一半病人,病人躺在这,你还要想想怎么看……这个病准备怎么看,你要知道!”

视频爆火后,网友们各抒观点,纷纷表达担忧。

四川一名网友表示:“我可不敢找这样的博士看病,说好听点是博士,说难听点就是绣花枕头。现在的博士一心扎进科研,看病的能力还不如八十年代的中专呢。我认为,医学博士培养的路线偏了,没上过临床的博士居然也能当医生,笑掉大牙!应该分临床博士和科研博士,临床博士毕业了只能当医生,科研博士毕业后只能从事基础研究,这样分工合作才能学的精、学的深。”

浙江一名胸外科副主任医师则认为:“真的很心痛,我也认为现在的博士哪怕规培工作后,也不是一个合格的医生。他们不会用止血钳,你能相信这是我们医院新招的博士研究生吗?拜托,你不是已经规培了吗,我看你规培成绩也合格呀,不会用止血钳就太让人笑话了。还是说你博士毕业后的规培都是在敷衍?是假规培?如果没有规培制度,像以前那样实习后就来医院工作,边学习边实践,我是不会笑话的,但你既然是博士,又经过了规培,还迷迷糊糊、晕头转向的,就不像一个正式的医生!”

笔者每每看到这样的新闻和视频就感到担忧,甚至有点愤怒。作为医学博士,连基本的问诊都不会,查体、问病史逻辑混乱,外科打结、缝合更别说了,也是一塌糊涂,那么,读研读博期间到底在干什么?

别再说他们都在一门心思搞科研,没时间上临床了,外行人不懂,咱业内人士还不知道吗?博士发的那些论文,算什么科研呀,清一色的水货,都只是为了毕业而生搬硬凑出来的文章。上了那么多年的学,哪怕是休闲时间背背诊断书、看着视频练习个几天,也不至于不会问诊和打结!好,就算没时间准备临床的内容,可这都要跟着主任问诊了,第一次不会,第二次还不会?

名校博士三甲实习,

技艺不精被硕士取代、还被导师留级!

博士不会看病,网友多方反映

除了上文中的博士引发热议,近期,另一位出身于四代医学世家的湘雅博士不会看病,也引起了热议。

在一场综艺节目中,一位湘雅博士去大三甲实习,他家可谓是医学世家,他的外公是普外科医生,他的外婆是护士长,他的伯伯是泌尿外科医生,他的小姨是眼科医生,到他这一辈已经是第四代湘雅传人了。而且,博士期间他的成绩非常好,连续两年都是湘雅医学院专业第一,金光闪闪的履历加上优异的成绩,这让医院的主任们对他的期待都非常高。

可是,等到进入临床后,这名博士的表现却令人大跌眼镜。主任第一次带着博士们去查房,提问到这名博士时,他半天憋不出一句话,好不容易说了一句也是令人感到不可思议。

例如,他说道:“这个房间里的病人好像都是比较乐观的……”

主任立刻驳斥:“什么叫比较乐观?病人是不分轻重的,我们都不敢说这个病人是很轻松的疾病或者严重的,更何况你说一个房间的病人,病人都是一个单独的个体,每个人情况都不同,怎么能这么笼统,怎么能以一个房间的群体来说……”

最终,在各种临床操作中,因为这不会那不行,这名出身医学世家的博士竟然被一名硕士取代了,还被导师留级了,导师们对他的评价也是“我们需要临床医生”“门外汉”“不像学医的”。

博士学历,却对临床一无所知,这事其实一点都不稀奇。

去年,北京某医院一名内科医生在网络上发布了一篇文章,引起了广大医务人员的热议。

文中内容表示:今年科里新引入了一个科博,人很优秀,SCI文章好几篇,在交班学习时讲科研,很让人敬佩!今天大查房,主任随口对他说,xx床加个氨溴索吧!后来他问我:氨溴索是啥?怎么用?我惊讶了一下,默默地把说明书给他!唉,话说,现在医院也是,干临床的就专门干临床,搞科研的就专门搞科研呗!干嘛非要难为呢!

3月份,有多名网友反映,看病住院时,很多博士在临床中表现不佳,无法给出精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询问患者病情后不能第一时间作出反应,也不能给出相对应的诊疗意见,问他们该怎么办,支支吾吾说不上来,一开口就是我帮你问问主任该怎么办,让人很没有安全感。因此,网友多方反馈:别看博士学了十几年,虽然一肚子墨水,但真去治病时,就成了手足无措的哑巴。

反映如此强烈,看来医疗界真得反思一下“博士不会看病”这个问题了。

大三甲主任:

科里虽一堆博士,但医术不精

很害怕我们退休了,后继无人

笔者想到了医学泰斗李今庸教授,他作为我国当代著名中医学家、中国高等中医教育的奠基人之一,他曾公开质问:“为何现在的教材越编越厚,医学生的学历也越来越高,但很多硕士生、博士生进了临床后却不会看病?看着博士生不会看病,我着急啊。”

李今庸教授的质问,如今还振聋发聩。

苦思冥想,为什么博士都30好几了,还不会看病呢?

湖北一名麻醉科医生在看到这个话题后,扎心地给出了最真实的看法,他说:“就算不懂临床、不会看病又怎样?既然医院引进了学博,就没打算让他们去看病。现在的风气是医院招的博士越多越好,既能充当门面,又能给医院发文章提高综合排名。其实呀,在院领导眼里,一线临床医生干的那些苦力活是最没有技术含量的活,和科研大佬帮医院发SCI来说,最不值得一提。风气如此,人家博士承担的更多是科研任务,就不要光盯着人家不会看病的问题了,这很正常。”

真的悲哀,会看病从来没有成为过医生晋升的标准,大医院招聘的时候也不会说要会看病的医生,他们只会招聘发了文章的高学历人才,也不管他们懂不懂临床了。当用科学家的标准去衡量医生的医术时,当把文章、课题、基金变成医生晋升的绝对台阶时,不会看病的博士将越来越多,而真正扎根临床、埋头钻研临床、手术做得漂亮的医生将越来越少。

必须要指出,在医院工作,不重视临床,却只看重文章,整个氛围都是如此,你怎敢奢求刚入职的博士们精进医术呢?指挥棒在哪,他们自然就会往哪个方向趋之若鹜!

对此,安徽省立医院一名博导,同是也是笔者的老师,他就时常在晨会时担忧地说道:“咱们科室里哪个不是博士?有些博士不去钻研医术,总想升官发财,总想投机取巧、走捷径,那哪行呀,我是真害怕等我们这批副高、正高退休后,科室里后继无人……”

笔者想说,作为没读过博的医生,为什么我们一天看上百个病人,手术做得一流,患者纷纷好评,还是比不上博士的一篇文章呢?这是医院呀,不是科研院所,在医院评判医生的标准难道不是临床技能的好坏吗?

以上这些都是振聋发聩的问题,倘若不解决,不但博士不会看病难以解决,就连我们这些勤勤恳恳认真做手术的“刀匠”恐怕也会不断流失!

0 阅读:4
凌青谈健康

凌青谈健康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