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实施一个危险举动,一边拉闸一边泄洪,能击垮巴基斯坦吗?

极速超车PLUS 2025-04-29 13:52:08
克什米尔矛盾已深

根据幸存者证词,袭击者带有鲜明的宗教甄别意图,他们将男性游客单独拖出,要求他们背诵《古兰经》经文并检查是否进行了割礼,以此区分宗教身份。一名逃生的印度教游客回忆:“他们发现我是印度教徒后,直接朝我胸口开枪,我装死才躲过一劫。 ”

这种针对宗教身份的精准屠杀,显然是对近年来莫迪政府在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实施的印度教民族主义政策的直接挑衅。

克什米尔地区是印巴争执的热点,双方的矛盾早已成为历史沉疴。从1947年的印巴分治起,矛盾的根源就已深深扎根在这片土地上。

二战一结束,印度对独立的渴望就愈演愈烈。因战争影响,英国的国力大幅减弱,根本挡不住印度独立的潮流。而美苏两国也对这事儿持欢迎态度。为了在印度独立的同时还能保护英国的利益,英属印度的最后一任总督蒙巴顿将军在1947年推出了《蒙巴顿方案》。

将整个英属印度“分而治之”,原本的英属印度一分为二,变成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中间是印度,巴基斯坦由东巴基斯坦和西巴基斯坦构成,同时将印度的母亲河恒河的出海口划分给巴基斯坦。

蒙巴顿在划分土地的时候留了个心眼儿,他故意把穆斯林居多的克什米尔归属问题摆了一边,让这个地区成了争议地。这招就是想削弱印度的实力。如今克什米尔这块儿的归属问题还是没能解决,这里的战火也依然不断。

虽说蒙巴顿解决了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独立问题,结果却让这俩国家在接下来二十多年里打了三场大仗。不少本该留在印度的穆斯林拼命往巴基斯坦逃,而被划到巴基斯坦的印度教徒也得赶紧回到印度。在这过程中,冲突不断,血流成河,英国在这事儿上逃不开责任。

后来,东巴基斯坦因为长年受尽印巴战争的折磨,终于决定独立,变成了现在的孟加拉国。

近年,莫迪政府积极推动“振兴印度计划”,在2019年还取消了宪法第370条,这条条款曾保证克什米尔享有“高度自治”的特殊权利,现如今印控克什米尔的自治权被终止。这一变动也让非当地居民可以购地和担任公职。自那之后的三年里,超过8.5万名印度教徒迁入此地,导致穆斯林人口比重从68%降至62%。

在当地穆斯林看来,这无疑是莫迪政府在搞“人口清洗”,因此这里的武装抵抗越来越严重。印度官方的数据显示,从2020到2024年,印控克什米尔发生了427起恐怖袭击事件,造成了超过1800人的安全部队和平民伤亡。而巴基斯坦方面的统计则指出,这段时间里,印度军警的“镇压”行动导致超过500名平民死亡。

不仅如此,莫迪政府在这里搞的“铁腕治理”可谓严厉,采取了断网措施,还在克什米尔实际控制线附近驻扎了4万名军队。同时,巴基斯坦也不甘示弱,在边境地区保持着军事力量。这样一来,双方就形成了重兵对峙的局面。长期的僵持使得小规模冲突成了常态,时不时零星交火和越境袭击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这样下去随时可能演变成局部热战,真是令人担忧。

这次袭击发生在被称为“小瑞士”的帕哈尔加姆镇,这个地方曾是宝莱坞电影的热门取景地。而且受害者多是响应印度政府号召前来的印度教游客,这无疑被看作是对莫迪政府的一种公开羞辱。

4月23日,莫迪政府紧急取消了前往沙特的行程,指责巴基斯坦“支持跨境恐怖主义”,并宣布了包括关闭口岸、水资源管理、赶走外交官在内的一系列针对巴基斯坦的强硬措施。

水资源博弈与战争定义

如今,巴基斯坦和印度的关系再度紧张,这次的原因居然是水源问题。

具体来说,印度现在暂停了1960年双方签订的《印度河用水条约》,停止了流经巴基斯坦的印度河上游水源。印度的说法是,这是一种对“巴基斯坦支持恐怖主义”的回击,表示要等到巴基斯坦“可信且不可撤销地”放弃对跨境恐怖主义的支持。

巴基斯坦国防部长在23日回应印度的指控,坚决否认与这起袭击有关,称这可是“本土事件”。他指出,印度暂停《印度河用水条约》的举动违背了国际共识,简直就是对巴基斯坦的一场精心策划的“水资源战争”。同时,他还表示,巴基斯坦会以“以牙还牙”的方式回应印度的行为。

巴基斯坦政府的强烈反应,主要是因为《印度河用水条约》里明确规定了印度河六条支流的水资源分配,而印度控制了其中三条上游河流。要是印度截断水流,那就意味着巴基斯坦的农业命脉受到威胁——该国80%的农业用水和三分之一的水电供应都是靠印度河来的。尤其现在正值水稻种植季,水源一断,肯定会导致粮食减产,这可真是会引发民生危机啊。

4月24日,巴基斯坦外长扎尔达里表示,已经向世界银行提起仲裁,指责印度违反了《印度河条约》。

就在印度猛然宣布关闭水闸三天后,4月26日,印度并未提前通知巴基斯坦,突然从印控克什米尔的乌里大坝开闸泄洪。这一举动让大坝下游的巴控克什米尔地区水位骤然上涨,低洼地带出现了中度洪水。

居民们都说:“啥预警都没看到,洪水就这么不请自来,我们现在可真是拼命护命和财产啊。”紧接着,巴控克什米尔政府指责印度没有提前通知放水,这简直是故意在搞“水资源恐怖主义”。

部分印度媒体对此表示,这轮泄洪是大坝正常运作的一部分,因强降雨而不得不进行的。不过,卫星监测数据显示,这次泄洪量竟然是正常水平的17倍,而闸门开启的时间比历史纪录整整提前了三个月。

水比核弹更危险

不得不提的是,印度用水资源来对付巴基斯坦,这样的做法真是开了个相当危险的头。

这场危机的源头,其实得追溯到1960年的《印度河水条约》。这份由世界银行斡旋的协议,把6条流经印度和巴基斯坦的河流中,3条划给了巴基斯坦。乍一看,这个划分好像挺公平,实际上却埋下了“上游霸权”的隐患。

印度近几年在北水南调工程上花了不少心思,居然在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疯狂新建了37座水电站,计划把那里的冰川融水引到自己干旱的拉贾斯坦邦。仅在2023年,就新增了800兆瓦的装机容量。这些“水坝长城”不仅阻断了巴基斯坦的水源,还形成了一个“三重威胁”:雨季蓄水、旱季断水、冲突时泄洪。更致命的是,喜马拉雅冰川的融化速度竟加快了30%,导致印度河的水量波动更加剧烈,两国在水资源上的争夺已经从“份额分配”升级为“生存之战”。

巴基斯坦的气候部长可不是随便说说,他警告过:“到2040年,我们可能会面临30%的水资源缺口,印度的水坝就像悬在我们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这话可不夸张,印度一旦断水,巴基斯坦70%的粮食产区就会受到威胁,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农业生存。对此,巴基斯坦决定在印控克什米尔下游建个“巴沙大坝”,想要应对这个危机,结果却被印度视为“战略挑衅”。

其实,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关于印度河的水资源争端早就不只是两国之间的事了。可令人费解的是,面对这场可能导致数百万人的“水战争”,联合国和世界银行却像打了哑巴一样,毫无反应。到了2024年的南盟峰会上,尼泊尔的总理提出了建立“喜马拉雅水资源安全共同体”的想法,但因为印巴关系紧张,这个提议也就不了了之了。

当全球都在为气候危机而烦恼的时候,南亚这两国,都是拥核的,还因为争夺冰川融水而日益紧张,真是对人类发展最大的讽刺。或许就像巴基斯坦的诗人伊克巴尔所说的:“河流应该教会我们的是包容和联结。”可是,在当今的政治现实里,这种理念却被水电站的钢筋水泥撕得稀巴烂。

0 阅读:0
极速超车PLUS

极速超车PLUS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