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读作zhǔ)文化距今5300-4300年,是中国新石器时代的一个重要的考古学文化。
迄今发现的长江下游环太湖地区的文化遗址,最早的是在浙江嘉兴马家浜(读作bāng)发现的马家浜文化,距今7000—6000年;其次是在上海市青浦区崧泽村发现的崧泽文化,距今6000—5300年;接下来,便是良渚文化了。
1936年,当时的浙江省立西湖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前身)25岁的职员施昕更在今浙江省余杭市首先发现这一文化遗存。
1959年,“新中国考古学奠基人”夏鼐(读作nài)将其命名为良渚文化。
良渚文化分布广泛,主要分布于环太湖约3.65万平方千米的广袤地区。
良渚文化村
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起,考古挖掘共发现600余处良渚文化遗址。
2007年发现的良渚古城,位于杭州余杭区良渚、瓶窑两个镇的地域内,总面积约42平方公里。
古城北靠天目山余脉,南临大雄山、大观山丘陵,略呈簸箕状向东敞开,形成相对独立的地理空间。
良渚文化村
古城有三重:中心是莫角山宫殿区,面积约30万平方米;第二层是内城,由约6千米长的城墙围绕而成,面积约300万平方米;最外层是外城,以卞家山等台地围成,面积约630万平方米。
在古城内,分布着以莫角山遗址为核心的约135处良渚文化遗址点,包括古城、墓葬、祭坛、村落、防御工程、礼制性建筑基址、水利设施、制玉作坊……
良渚古城遗址公园
在古城的西北部,分布着规模庞大的水利系统;东北部分布着的是瑶山祭坛,这个祭坛或许与天文观象有关。
在古城的外围,是极辽阔的郊区。
良渚古城最引人注目的是从那里出土的玉器,琮、璧、钺[yuè]、冠形器、玉镯、柱形玉器……其形状可谓是林林总总,琳琅满目!
此外,还出土了陶器、石器和木制漆器。
良渚博物馆
良渚人军政与宗教权力合一,建设有大型墓地兼祭坛,有着复杂的等级区别,稻作农业发达,以沟通天地为重要内容的宗教在社会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地位……
这些都足以说明,良渚文化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源头之一,中华五千年的文明是实实在在的!
附注:个别图片来自网络,侵删,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