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常说,老房子里住着祖先的魂灵。可如今的年轻人,谁还愿意住在乡下的老房子里?我在农村当了三十多年的村支书,见过太多老房子变成了废墟,也看过太多年轻人背井离乡。但去年夏天发生的这件事,让我重新思考了”家”的意义。
我叫王德贵,今年58岁,是清水镇关帝村的村支书。说起我们关帝村,那可是个有名的古村落。村里的老房子大都是清朝留下来的,青砖黛瓦,雕梁画栋。可惜现在年轻人都往城里跑,这些老房子渐渐就破败了。
去年六月,一个城里来的姑娘来到村里。那天正值麦收,我坐在村委会的老槐树下纳凉,远远看见一个提着行李箱的年轻姑娘往这边走。她穿着浅蓝色连衣裙,长发披肩,皮肤白净,像是从电视里走出来的明星。
“请问,这是关帝村吗?我找村支书。”姑娘走到跟前,礼貌地问道。
“我就是村支书,你找我什么事?”我放下手中的蒲扇,打量着这个陌生的城里姑娘。
“我叫张小兰,是张寿山老爷爷的孙女。”姑娘从包里拿出一份文件,“这是爷爷的遗嘱公证书。”
一听这话,我愣住了。张寿山是咱们村的老先生,年轻时在县城中学教了一辈子书,为人正直,学问深厚。他在村里有一座老宅院,是清朝末年他爷爷盖的,可惜前年过世了。
我接过公证书仔细看了看,这一看不要紧,差点把我牙都惊掉了。张老先生在遗嘱里写道:老宅继承人必须在房子里住满一年,才能获得房产证。如果继承人不愿意住,或者住不满一年,这座老宅就归村集体所有。
“小兰啊,你是说,你要来住这老宅子?”我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姑娘一看就是在城里养尊处优惯了的,怎么可能来乡下住一年?
“是的,王支书。我想继承爷爷的老宅。”小兰的声音很坚定。
这事传开后,整个村子都沸腾了。村里的老少爷们都来看这个从城里来的”假千金”,议论纷纷。有说她是为了房子来的,住不了几天就会跑;有说她是来找什么宝贝的;还有人说她根本不是张老先生的亲孙女。
我把小兰带到张老先生的宅子前。这座老宅虽然破旧,但还保持着清代民居的典雅风貌。门楣上的砖雕栩栩如生,两扇红漆大门虽然褪色,却依然挺拔。
推开吱呀作响的大门,院子里杂草丛生,墙角的老梧桐树上爬满了青藤。屋檐下还挂着几个燕子窝,看来这些小家伙倒是把这里当成了安乐窝。
“这房子两年没人住了,可能需要收拾一下。”我有些歉意地说。
小兰却笑了:“没关系,我喜欢这里的感觉。”
就这样,小兰住进了这座老宅。让村里人意外的是,这个看起来娇生惯养的城里姑娘,竟然真的开始收拾房子。她请村里的木匠修补门窗,自己擦洗地板,清理院子。渐渐地,这座破旧的老宅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可是,事情并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我发现小兰经常深夜独自哭泣,有时还会对着老宅的某个角落发呆。更奇怪的是,总有些陌生人来找她,而且来人的身份都很神秘。
直到那个深夜,一切谜团才开始慢慢揭开…
[待续,故事未完] 那天夜里刮着大风,老槐树的枝叶在风中摇晃,发出沙沙的响声。我值完夜班回家,路过张老先生的宅子时,看见院子里亮着灯。透过窗户的缝隙,我看见小兰抱着一个旧皮箱在哭。
这一幕勾起了我的回忆。三十年前那场特大洪水,整个关帝村被淹了大半。张老先生一家住在县城,但他冒着大雨回来救助乡亲们。那时我刚当上村支书,和他一起用门板救出了好几户人家。
第二天,我特意去看望小兰。她的眼睛红肿,显然一夜没睡。见我来了,她犹豫了一下,终于开口:“王叔,我想请你帮我找一个人。”
她从皮箱里拿出一张泛黄的照片。照片上是一对年轻夫妻抱着个婴儿,背景就是这座老宅。
“这是我的亲生父母。”小兰声音有些哽咽,“他们在那场洪水中失踪了。”
这话如同一道闪电劈在我头上。那场洪水中,确实有一对年轻夫妻失踪了,他们是张老先生的邻居…
六个月后,一个意外的访客打破了村子的平静。那是个穿着考究的中年男人,自称是苏州来的富商,是小兰的养父。
“小兰是我们在福利院领养的。”富商坐在村委会的办公室里说,“现在我们做了DNA鉴定,发现她可能是我们的亲生女儿。”
原来,三十年前那场洪水中,不仅有人失踪,还有婴儿被冲走。这个富商夫妇的女儿就在那场洪水中丢失了。他们找了几十年,终于在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了小兰的照片,觉得她和妻子年轻时很像。
这个消息在村里炸开了锅。如果小兰是富商的女儿,那张老先生为什么要让她住在这里一年?她又是从哪里来的?
就在这时,村里的老赵婆子找到我,说她知道一些当年的事。原来,那场洪水过后,张老先生收养了一个被冲来的女婴,但没过多久,那个女婴就被人领养了。老先生一直在暗中打听那个女婴的下落。
真相就像是剥洋葱一样,一层一层地揭开。富商带来的DNA报告显示,小兰确实是他们的亲生女儿。这下可把村里人都搞糊涂了。
这时,张老先生的老伙计、退休教师李明山找到了我。他颤抖着从怀里掏出一个布包,里面是一沓发黄的信件。“这是老张临终前托付给我的,说时候到了就要拿出来。”
信件揭示了一个惊人的真相:当年那场洪水中,不是一个,而是两个女婴被冲散了。一个是富商夫妇的女儿,另一个是张老先生邻居家的孩子。在混乱中,这两个女婴被不同的人救起,又阴差阳错地被不同的人收养。
张老先生发现这个真相后,暗中寻找了几十年。他找到了两个女孩,但始终没有说破。他留下遗嘱,就是要让真相在这座老宅子里自己浮出水面。
就在这时,村里来了另一个城里人。她自称是来探亲的,住在隔壁李家。这位中年妇女经常往张家老宅张望,眼神充满渴望。
一个雨夜,我巡村时看见她站在张家老宅外痛哭。原来,她就是另一个被冲散的女婴,从小被一个县城的教师收养。她也在寻找自己的根,寻找了几十年。
事情到这里,谜底快要揭晓了。我去了县档案馆,调出了三十年前那场洪水的档案。当我打开那份泛黄的档案时,一张照片飘了出来。那是张老先生抱着两个女婴的照片,照片背面写着:“善良的人啊,请替我照顾好这两个孩子。”
一年期限将至,小兰和那位中年妇女一起来找我,要查看房产证。当我打开那个装着房产证的信封时,所有人都惊呆了。
房产证上写着:“关帝村敬老院”。
张老先生在遗嘱的最后写道:“这座老宅见证了太多悲欢离合,它不应该属于某个人,而应该属于所有需要温暖的人。”
小兰和那位中年妇女相视而泣,紧紧拥抱在一起。原来,她们是同一天被洪水冲散的姐妹。老房子里不仅住着祖先的魂灵,还保存着人世间最珍贵的亲情。
现在,这座老宅已经改造成了敬老院,成了全村老人的安乐窝。每到傍晚,都能看见小兰和她姐姐陪着老人们在院子里乘凉,聊天。老宅的故事还在继续,只是多了更多欢声笑语。
那么,你说这老宅的价值,真的只是那张房产证上的数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