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壁老王卖掉三套房救助山区儿童,我去探望他床头放着妻子的遗书

一颗柠檬绿吧 2025-02-02 10:14:43

城里人笑我们乡下人还在搞邻里互助,但这人情味才是人生最难能可贵的东西。

我是王老三,今年56岁,在石头镇开了30年的小卖部。一大早,推开店门,看见隔壁的老王又骑着他那辆掉漆的二八大杠出门了。车后座绑着个旧书包,布满补丁,被山风刮得发白。

这样的场景,我已经看了五年。记得他刚搬来那会儿,镇上人都说他疯了。谁不知道老王是县医院的外科主任,住着江景房,开着小轿车。这好端端的日子不过,非要卖了三套房子,搬到我们这穷乡僻壤来住。

说起老王,我得从十年前说起。那时候他还在县医院当主任,我去医院看病,排了老半天队才轮到。老王头发花白,戴着老花镜,一看就是那种认真较真的老干部。给我看完病,还特意叮嘱我要戒烟。

没承想,三年前他突然退了休,把县城的房子全卖了。一天早上,就开着面包车搬到了我们镇上这处老房子。房子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红砖房,院子里长满了杂草,墙皮都掉了大半。

他老伴是个温柔的人,总爱笑。每天早上买菜路过我店里,都要跟我打招呼。后来她走得突然,胃癌晚期。老王守着她走完最后一程,整个人像是老了十岁。

那段日子,我们都劝他去深圳儿子那住。可他执拗得很,每天天不亮就骑着自行车出门,说是要去山区看孩子。起初我们都不明白,一个退休老医生,跑山区干啥?

直到去年那场大雪,才让我知道了真相。那天雪下得特别大,山路都封了。我叫住要出门的老王:“这天气太危险,别去了。”

老王却说:“三娃今天要打针,再不去烧就退不下来。”

我这才知道,他说的三娃是山里一个患先天性心脏病的孩子。家里穷,看不起病,是老王自掏腰包给孩子治疗。这五年来,他把卖房的钱都用在了山区的孩子身上。

有人说他傻,卖掉三套房子去帮助素不相识的山里娃。可我知道,在他的书包里,除了药品和听诊器,还有一摞作业本。那是他给山里孩子们改的作业,字迹工整,批注细致。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直到去年夏天,老王突然住院了。医生说是长期奔波,身体透支。可他躺在病床上还惦记着山里的孩子,非要我帮他寄一箱作业本和药过去。

那些日子,医院的走廊总是挤满了人。有背着孩子从山里赶来的父母,有放学后来看望的学生,还有县电视台的记者。原来这些年,老王默默无闻帮助了二十多个贫困山区的孩子重返校园。

一个月后的傍晚,我去医院送饭。在整理床头柜的时候,发现了一封信。是老王老伴留下的遗书。信纸已经泛黄,字迹却依然清晰。

“老王,我走后,你一定要替我完成心愿。记得我们年轻时支教遇到的那个小女孩吗?她就是因为没钱看病夭折的。这些年我总是梦见她,梦见她问我们为什么不能早点去山区,为什么不能救她。”

读到这里,我总算明白了老王为什么要卖掉所有房产。原来三十年前,他和老伴曾在山区支教一年。

继续阅读: 他们遇到一个叫小芳的女孩,聪明伶俐,却患有先天性心脏病。那时候他们还年轻,刚参加工作,没有能力资助小芳看病。等他们再回山里时,小芳已经走了。这件事成了老伴一辈子的心结。

老王说,他要替老伴完成心愿。卖房的钱,除了资助孩子们,他还在山区建了个小诊所。破旧的二层楼房,一楼是诊室,二楼是教室。他说这样山里的娃娃们既能看病,又能读书写字。

这些年,从这个小诊所走出去不少孩子。有考上大学的,有当上老师的,还有学医的。每到过年过节,总有人来看望老王。他们喊他”王爷爷”,给他带土特产,给他写信。

我常去老王家串门。他家墙上贴满了孩子们的照片,书架上摆满了他们的来信。有一个叫小红的女孩写道:“王爷爷,我考上医学院了!等我毕业了,一定回山里给您帮忙。”

山里的日子虽然清苦,但老王却过得充实。每天早上他都要给孩子们量体温、打针、开药。下午就教他们读书认字,有时还要走访贫困家庭。晚上回来,就在煤油灯下改作业,写病历。

去年冬天最冷那阵子,老王感冒了。他怕传染给孩子们,就站在教室外面,隔着窗户给孩子们上课。山风呼呼地刮,可他的声音依然洪亮:“今天我们学习’仁爱’这个词。’仁’就是善良,’爱’就是关心别人……”

前几天,我又看见老王收拾书包准备出门。这次他的旧书包里,除了常备的药品,还多了一摞信纸。那是山里孩子们写给他的信。他说要把这些信带到老伴坟前,让她知道,她的心愿正在一点点实现。

看着老王远去的背影,我突然想起一句古话:“如果你富裕,那就分享。如果你贫穷,那就分担。”这大概就是山里人的处世哲学。在这个世界上,像老王这样的人或许是”傻子”,但正是这些”傻子”,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温暖。

0 阅读:0
一颗柠檬绿吧

一颗柠檬绿吧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