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上海“马字三号”悬案,为何让周总理耿耿于怀近20年?

江舸 2024-12-13 15:42:15

1930 年,白色恐怖笼罩着上海。在这个动荡不安的时期,中国共产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危险。然而,为了推动革命事业的发展,中共中央毅然决定在上海秘密召开 “两会”。

当时的上海,国民党反动派的势力猖獗,他们对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进行着残酷的镇压。在这样的背景下,选择一个安全的会议地点成为了至关重要的任务。经过周总理的亲自踏勘筹划,最终将会场选在了公共租界的 “德康医院”。

代表们以病患的身份进入医院,这样既可以掩人耳目,又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他们的安全。会议期间,代表们不能外出,也不能与外界通话,以最大程度地保护自己和其他同志。

然而,尽管采取了如此严密的措施,危险还是在会议结束后的撤离阶段悄然降临。

一、紧急营救

就在撤离最后一名代表时,三名国民党特务闯入了医院。

这三名特务对医院内部的构造相当熟悉,径直冲向后院病区。他们声称自己是替老板来选 “休养病房” 的,这个理由让医院无法阻拦,只能放人进行搜查。

这三名突如其来的“访客”均系当局侦缉大队的成员。为首者名为钱祖谊,他们的目标直指病房中最后一位“患者”——邵式平。

与邵式平一同行动的还有陈潭秋,他作为中共党内资深的革命家,当时正协助周恩来总理在上海开展中央的各项工作。

这两人是当局统计名单上的知名人物,为首的少校督察官钱祖谊早就将他们的相貌记了下来。钱祖谊内心激动,当即下令:

抓起来,赶紧打电话给队部,让他们弄辆“大牌照救护车”,给这两位转个院!

德康医院位于繁华的上海公共租界之内,彼时各租界自立规矩,颁发各式牌照,各自为政。若欲跨越区域,车辆则必须悬挂显眼的“大牌照”。若特务们未持“大牌照”而擅自将人带离,则构成了严重的“越界私查”行为。

在那一触即发的紧张时刻,三位特务中,那位身材瘦高的突然拔枪,瞄准钱祖谊及另一位同伴扣下了扳机。

两声枪响后,两人应声倒下当场气绝。紧接着,他转向陈潭秋和邵式平同志,语气坚定地说:

两位请带着枪快走,他们已经死了,剩下的我来处理!

他刚说完,就朝自己左肩头开了一枪,丢下手枪倒在地上。

这个在紧急关头开枪出手相救的 “特务”,正是中共安插在淞沪警备司侦缉大队的线人赵宝昊。他直接隶属于中共的机密机关,是一位非常忠诚的同志。

1926 年秋,在中共第一次工人武装起义前夕,赵宝昊协助地下组织的同志们维修损旧枪支。

在这一过程中,他的觉悟提高,并要求留在地下党内。那时中共正需要他这样的人才,他便如愿加入了组织。

在党的支持下,赵宝昊加入了白崇禧组建的护送戍卫司令部,经训练分配到了侦缉大队,成为一名特务。

三年来,赵宝昊严格遵循党的要求,低调潜伏,单线联系。“两会” 解围一事他没有收到党的消息,只是碰巧参与了这次抓捕行动。

他虽不认得陈潭秋和邵式平同志,但也有所耳闻,他知道自己必须做点什么。情急之下,他才出此下策,解救了两位领导。

二、被迫自尽

赵宝昊受伤后被送入广仁医院治疗,这一事件引起了各方的关注。在后续审查过程中,军法处的人员对赵宝昊进行了细致的询问和调查。

赵宝昊深知自己的处境,面对军法处的询问,他声称是窗外的人开枪导致自己受伤,导致钱祖谊丧生。他的回答有理有据,加上组织已经派人勘察过现场,弹道轨迹也确实符合他的说法。

此外,赵宝昊的背景也相对简单。

他是孤儿,单身汉,在上海没有住所,就住在集体宿舍里面。敌特调查了半天,也确实没查出任何疑点。

十几天后,军法处审查结论认为赵宝昊没有问题。

但就在一个月后,赵宝昊向党申请执行 “四号方案” 接头,不料消息发出仅两小时就被侦缉队包围。

数名特务奉命前往宿舍逮捕 “共党潜伏分子” 赵宝昊。当时,赵宝昊正在宿舍附近,被突然出现的特务们拦住。

特务们声称赵宝昊是中共潜伏人员,赵宝昊见身份暴露,果断开枪射击敌特。他在打死一人打伤两人后,深知自己已无法逃脱。为保守秘密,他毅然选择了开枪自尽,壮烈牺牲。

周恩来在第一时间得到这个消息后也十分震惊,同时认为一定是组织内部出现了“内鬼”,才让这么好的同志牺牲了。

但之后由于历史原因,关于追查真相的事情也就随之耽误了。直到 1949 年,新中国成立以后,党中央才考虑调追查此事的真相。

三、悬案重启

1949 年 11 月,新中国成立后,周总理一直惦记着 “马字三号” 悬案。1950 年,上海公安成立专门的 “悬办”,第四专案组负责 “马字三号” 一案。

第四专案组的成立,为案件的侦破带来了新的希望。专案组组长洪思愚是上海本地人,抗战时期就曾是中共的地下情报人员,政治可靠,了解情报工作,是负责此案的合适人选。

“马字三号” 一案没有书面材料,这给专案组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1950年5月28日,第四专案组召集了一次关键性的会议,对案件展开了细致入微的分析。

在会议过程中,大家针对案件的每一个细微之处进行了深入而热烈的讨论,期望能够从中挖掘出突破性的线索。

会议最后,洪思愚对专案组的工作进行了部署。他要求大家分工合作,从各个方面入手,寻找线索。

一方面,要对赵宝昊的背景和人际关系进行深入调查,了解他在潜伏期间的活动情况;

另一方面,要对 “两会” 期间的相关人员进行排查,寻找可能的泄密者。同时,要与其他部门密切配合,利用各种资源,共同推进案件的侦破工作。

第四专案组的成员们深知任务艰巨,但他们充满信心,决心不辜负周总理的期望,早日侦破 “马字三号” 悬案,为牺牲的同志讨回公道。

四、真相大白

专案组首先走访了当年医院的门房老吴,老吴回忆起 1930 年那个惊心动魄的日子,三名特务闯入医院时,他曾试图阻拦,但对方气势汹汹,他也无能为力。

后来听到枪声,他吓得躲了起来,等巡捕赶到后,才敢出来查看情况。

接着,专案组又找到了医生方仲知。方仲知当时负责救治受伤的赵宝昊,他对那个瘦高个儿的“特务”印象深刻。

他回忆说,赵宝昊被送来时,伤势严重,但他始终一言不发。方仲知虽然不知道赵宝昊的真实身份,但从他的伤口和行为举止中,能感觉到他不是一般的人。

通过对老吴和方仲知等人的走访,专案组逐渐梳理出案件的线索。他们发现,赵宝昊在关键时刻的出手相救,绝非偶然。他对医院的内部结构似乎并不陌生,而且在开枪后还能冷静地自伤并让陈潭秋和邵式平离开,这一系列行为表明他是有备而来,很有可能证明他还有其他“帮手”。

经过仔细研究,专案组发现了一个重要线索。

赵宝昊被捕自杀前曾高喊 “无锡十三点” 发音很像 “沪西二十六”。这个线索引起了专案组的高度重视,他们开始深入调查 “沪西二十六” 这个代号。

经过多方查证,最终确定代号 “沪西二十六” 的交通员为叛徒。

原来,这个交通员在负责接送代表们的过程中,被国民党特务收买,泄露了 “两会” 在德康医院召开的重要情报。正是因为他的背叛,才导致钱祖谊等特务能够准确地找到邵式平和陈潭秋。

赵宝昊在与上级 “曾先生” 接头后,就开始调查泄密的叛徒。他可能已经发现了这个交通员的可疑之处,但还没来得及向组织报告,就被侦缉队包围了。为了保守秘密,他毅然选择了开枪自尽,壮烈牺牲。

随着叛徒的浮现,“马字三号” 悬案的真相也逐渐浮出水面。周总理耿耿于怀近 20 年的谜团终于被解开,赵宝昊这位忠诚的地下党员也得到了应有的敬重和缅怀。

五、总理执念的原因

周总理对牺牲同志的敬重是他耿耿于怀的重要原因。

赵宝昊出身贫苦,14 岁就来到上海讨生活,在机器厂做学徒和机修工人。他在中共第一次工人武装起义前夕参与旧枪维修工作,受到新思想熏陶后加入中国共产党。他虽未能实现上前线战斗的愿望,但在起义后发挥了重要作用,甚至得到周总理的高度评价。

在 “两会” 解围事件中,他不顾自身安危,果断击毙两名特务并自伤,成功解救了两位领导。之后,他又积极调查泄密叛徒,为了保守秘密最终选择开枪自尽。这样一位忠诚勇敢的同志,他的牺牲让周总理深感痛惜,也让周总理更加坚定要找出真相,为他讨回公道。

他深知只有找到真相,才能给牺牲的同志一个交代,才能让历史的谜团得以解开。这种对真相的执着追求,让他在近 20 年的时间里始终无法放下这起悬案。

0 阅读:7

江舸

简介:读奇闻历史,品天下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