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地下“末日地堡”曝光,引发油价恐慌,谁在收割你的钱包?

拾阅谈 2025-02-11 23:36:47

伊朗秀肌肉

“末日地堡”改写中东游戏规则

油价破百警报拉响

前言

伊朗接连公布500米地下秘密军事基地,以及一座庞大的地下“导弹城”,2000枚各型号反舰巡航导弹和弹道导弹应有尽有,目标直指霍尔木兹海峡。

过去的一年,中东局势连番遭遇重大变故,伊朗倾力打造的抵抗之弧被“瓦解”,加沙暂时达成停火协议。

此次伊朗公开秀肌肉,再掀高潮,中东的每一声爆炸,都是在给全球油价添柴加火,布伦特原油价格,直接以突破80美元予以回敬,拉响油价破百的警报。

对于普通人来说,国际局势我们管不了,但是我们的油箱,正沦为大国博弈的隐秘战场。

伊朗的“地下长城”

1月18日,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一处位于地下500米深的军事基地,正式建成揭幕,这个基地主要维护和存放海军相关小型攻击舰、布雷舰艇等武器装备,伊朗海军近程和远程作战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2月1日,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公布一处位于伊朗南部海岸的地下“导弹城”,内部储备了2000多枚导弹,以及至少40辆导弹发射车,导弹数量之多惊呆了美国和以色列。地下军事基地采用分布式指挥系统,即便遭遇空袭仍可持续反击。

其实,不止这一处,伊朗在南部海岸线附近,至少拥有6个同等规模的地下“导弹城”,总计储备了约上万枚各式导弹。原因也不言自明,就是为了坚守霍尔木兹海峡,威慑美国为首的北约各国在此处的军事存在。

此次接连公布地下军事基地,明显是感受到了美国的威胁,再次通过展示武力给美军以威慑,不要认为伊朗是好欺负的,希望继续拥有一定的战略主导权。

并且放出狠话,只要美国和以色列做出对伊朗的挑衅行为,且突破了伊朗的承受底线,伊朗的导弹将迅速启动进入发射状态,随时给予敌方毁灭性打击。

一场针对钱包的精准打击

美西方的强硬派,一直叫嚣要摧毁伊朗的军事设施,但是伊朗的军事设施深藏地下几百米,库洞出口的隐蔽性极强,直接出动B-2轰炸机携带大型钻地弹的打击成功率也并不高,反而会刺激伊朗做出更激烈的反击,那绝对不是美西方想要看到的结果。

当伊朗的工程建设者,在地下500米的深处浇筑导弹发射井时,他们或许没想到,这些深埋地下的大杀器,最终会在上海陆家嘴的期货交易所掀起风暴,恐慌情绪足以让油价单日暴涨5%,一场隔空厮杀,钱包又跟着遭罪了。

远的不说,2024年10月1日伊朗400枚导弹突袭以色列,让以色列领教了伊朗导弹的威力,"铁穹"系统从未见过如此强大的火力,一座座军事设施在爆炸中冒起了浓烟,防不胜防啊!

在伊朗的导弹来袭前,金融市场早就预测到伊朗的这波军事打击,迟早会到来,中海油股价一周暴涨18%,降了好几年的猪肉价格,也因未知运输成本的关系,被迫跟涨。

“导弹经济学”的终极讽刺在于:导弹命中的不仅仅是敌国目标,更是全世界普通家庭的钱包,军事威慑进一步加剧市场的不确定性。

油价的死亡螺旋

给上下飘忽不定油价破局的钥匙,不在战场,而在于“恐慌预期管理”。

美国对伊朗的石油禁运已持续多年,但伊朗通过黑市船队和数字货币,已将出口量恢复至制裁前80%。

更荒诞的是,美军航母每一次逼近波斯湾,都会转化为期货市场的投机狂欢,制裁非但没有削弱伊朗,反而成了原油炒家的提款机。

伊朗S-300防空系统,与以色列“铁穹”系统的直接对抗,本质上是双方在“可控冲突”中维持地缘威慑平衡。

如果美国公开承诺“不首先打击伊朗核设施”,而伊朗允许国际原子能机构入境,清查其地下核设施,我相信恐慌性的囤油需求,将瞬间土崩瓦解。

当然,这一切只是如果,美国早就退出了伊核协议,伊朗倒是想正常回归国际社会,可惜美国不给这个机会,显然美国更享受“战争边缘游戏”带来的地缘红利,中东和平了美国存在的价值就没有了。

况且,特朗普要让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能源出口大国的雄心壮志,也不允许其为伊朗松绑,高油价反倒成为了收割欧洲盟友的镰刀。

红海危机、俄乌冲突的背景下,沙特阿拉伯将日均100万桶原油的减产政策,延长至2026年6月底,俄罗斯甚至计划在一季度削减47.1万桶/日的原油供应,以回击西方国家的制裁,各方冲突眼看着也没有要结束的意思。

原油能源价格的上涨,推高了全球通胀,各国央行不得不使出浑身解数压缩通胀,然而地缘局势对全球能源供应链造成的震荡,预计仍将持续下去。

“恐惧经济学”带来的持续性焦虑

伊朗地下军事基地的真正威力,不在于导弹的射程有多远,导弹数量有多少,而在于给全球制造了“持续性焦虑”。

当全球资本,为每一条中东和波斯湾的热点新闻支付溢价时,伊朗已悄然成为“恐慌定价权”的操盘手。

对于普通人来说,中东不仅仅是导弹与反导系统的对抗,更是家庭生活支出与战争预期的赛跑。

0 阅读:73
拾阅谈

拾阅谈

关于幸福,关于美好🚀 我想跟你谈一谈身边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