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长捷在南怀化之战达到人生巅峰,他打败板垣,却毁了自己的前程

野史记录 2023-12-24 12:31:01

在阎锡山统领的晋军中,有一个奇特的现象,在这个几乎全部由山西人组建的军队中,居然有一个福建人在军中担任要职,这个人便是陈长捷。

一般这种地方性质很强的部队,排外的特点是很明显的,阎锡山这种军阀也不希望看到兵权落到“外人”手中。既然如此,陈长捷身为一个福建人,如何在晋军中站稳脚跟,还能做到官居高位呢?

陈长捷能够做到这一点,主要还是因为两个人的支持,一个是他在保定军校的学长傅作义,另一个便是军阀阎锡山。

率部大捷

陈长捷从保定军校毕业以后,在傅作义的举荐下加入晋军。从此以后,陈长捷在晋军发展的速度很快,仅用了八年多的时间,就从最初参军时的少尉见习官,一路升任为少将师长。这样的升迁速度,即便放眼陈长捷在保定军校的同学,也绝对算是快的。

1936年,陈长捷被阎锡山升任为晋军第72师中将师长。但此次升任的背后,事情却并不简单,这件事对陈长捷而言,也成为他在晋军发展的一个分水岭。陈长捷之所以能够升任晋军第72师师长,是因为晋军第72师前师长李生达被卫士熊希月刺杀身亡,而这次行刺背后的主谋便是阎锡山。

李生达生前与蒋介石走得很近,一度被蒋介石提拔为陕甘宁青四省“剿匪”副总指挥,这让阎锡山对李生达动了杀心,遂谋划了一场暗杀计划,在李生达死后还猫哭耗子假慈悲,表面上下令追凶安抚众怒。不久后李生达的妻子和儿子就被一场大火烧死,许多人都猜测,这件事与阎锡山脱不开干系。

在这样的背景下,阎锡山将陈长捷派到72师当师长,可谓是居心叵测。阎锡山很清楚,他下毒手除掉李生达,李生达的亲信部将们肯定对他心生怨怼,但只要他们群龙无首就形成不了威胁,派陈长捷这个福建人过去最稳妥。

但这只是阎锡山防止72师哗变的第一步,他怎么可能将这么大一个雷放在身边呢?所以,阎锡山在局势稳定以后,便开始将72师边缘化,不让72师承担作战任务。陈长捷的军事生涯也因此受到了影响,但陈长捷没有选择抱怨,而是选择折服,在率部修路架桥之余,对军队的训练一刻也没放松,让72师始终保持着战斗力。

南口会战爆发,前方战事吃紧,傅作义获得率兵出战的机会。这倒不是阎锡山对傅作义信任,而是其他将领都不愿意去,他们的思想都是典型的旧军阀思想,只要手里有人有枪就有地位,所以能不打仗消耗才是确保地位的关键,这种讨不到便宜的硬仗自然没人愿意去。

阎锡山也是一个精打细算的人,但他也清楚,真正要打硬仗时不能只靠算计,还得是那些敢于打仗,不考虑得失的军人顶上去。所以,阎锡山才重用了傅作义、陈长捷这样的人,还让陈长捷担任了要职。

傅作义带兵作战,自然需要得力干将帮忙,也算是拉一把自己的小学弟,亲自点将陈长捷,命他率领72师跟他一起奔赴前线。陈长捷韬光养晦已久,72师的官兵们也憋了一肚子气,终于有机会上战场,自然不会退缩。

只是陈长捷部最终没能在傅作义的指挥下作战,因为战局突变,傅作义便将72师和独7旅留给了汤恩伯,而自己则回师救援张家口去了。

但这样的安排没有影响陈长捷的发挥,再加上72师本来就是晋军的主力师,陈长捷在南口会战中大放光彩,帮助惨败的汤恩伯挽回一些颜面,因此受到汤恩伯提拔,升任第1预备军中将军长。

此后,陈长捷又率部在平型关与日军血战,并取得大胜。连战连捷之下,陈长捷一时间成了阎锡山的救命稻草,很久就将第1预备军改称第61军(辖第72师),陈长捷随之成为61军军长,不久后兼任前敌总指挥。

走向巅峰

陈长捷拿到这个职务以后,证明他真正掌握了一方兵权,成为这片战场上的指挥者。经过多年的蛰伏,陈长捷总算是得到了施展才华的机会,与日军坂垣师团三易联队展开对决,在惨烈的拉锯战中令日寇恼羞成怒。

忻口战役打响以后,南怀化成为战场上争夺的焦点。日军想要在云中河南岸立足,就必须攻下南怀化。而国民党军想要守住云中河南岸,就不能丢了南怀化。当时已经被陈长捷逼急的三易联队,几乎采取了孤注一掷的进攻方式,对南怀化展开了猛攻。

国民党军共部署了三路大军阻击敌人,分为左路军、中路军和右路军,其中第九军负责防守中路,第14军和第15军分别防守左右两翼。这段短短数十公里的道路,两侧高山林立,只有中间一条道路方便行军,面对日军的兵锋,第九军首当其冲。

日军的火力很猛,第九军拼死抵抗,最终的结果是第九军损失惨重,军长都在激战中阵亡了。群龙无首之下,第九军迅速溃败,卫立煌急需找人顶上去,希望傅作义能够临危受命,力挽狂澜。

傅作义并未答应,但向卫立煌推荐了陈长捷,得到卫立煌的同意。陈长捷此去南怀化,接管的是战况最惨烈的中路军,这其实就是一个烂摊子。第九军不仅军长阵亡,旅长师长也阵亡了几位,几乎就要被打散了。

其余官兵没有了主心骨,开始纷纷溃逃,甚至有团级干部以轻伤冒充重伤,想要借机逃离战场,已经没有了战意。正所谓兵败如山倒,想要稳住阵脚并不容易,陈长捷见状决定使用雷霆手腕,率领督战队击毙了一个旅长,极大的震慑了那些想逃跑的人。

稳住阵脚以后,陈长捷给各部分配了作战任务,一个旅长想趁机讨价还价,没想到陈长捷二话不说就命人以不服从军令为由,要拉出去毙了,吓得这个旅长跪地求饶,其他将领也纷纷求情,这才给了他一次戴罪立功的机会。

经过这两件事,陈长捷的命令再也没人敢违背,每一个官兵都在前线拼死和日寇搏杀。但这种迎面对战也让陈长捷压力倍增,几乎每天都要损失一个师的兵力,甚至传出了“陈长捷一将功成万骨枯”的说法。

另一边,日寇方面的日子其实也不好过,他们虽然局势上占优势,但压力其实很大。正面战场有陈长捷死战不退,后方又有八路军一直摧毁补给,已经是强弩之末了。

日寇现在最盼望的是陈长捷能够心生退意,这样日军才可能直逼太原,但这位抗日的常胜将军却顶住压力越战越勇,不仅没有半点退意,反而调集炮兵实施了一波反击,打了日军一个措手不及。

尽管忻口战役最后失败了,但责任不在陈长捷,反而陈长捷在南怀化反攻日军中占据上风,算是击败了日酋板垣征四郎,破坏了他在南怀化的战略部署。陈长捷在南怀化之战的表现谁都看得见,不仅收拾了烂摊子,还打出了气势,任谁看都认为陈长捷会凭此战得到重用。

悲凉结局

但事实上,陈长捷在南怀化击败日军的举动,属于立下战功的表现,也展现出他具备独当一面的指挥作战能力。但在国民党军队里,是否能够得到重用并不看战绩,陈长捷打了胜仗,却毁了自己的前程,此战之后长期担任副职,沦为边缘化人物。

陈长捷在抗日战争期间表现十分抢眼,战绩更是辉煌,被誉为“抗战常胜将军”。如此战绩的将军,为何在南怀化之战后陷入如此的境地呢?这件事说起来还挺令人意难平的,但这就是现实,谁都没办法。

陈长捷是晋军中少有的战将之一,我所说的“战将”,指的是那种能够不考虑个人得失,或者少考虑个人得失,将全部心思扑在如何打胜仗上的将领。从南怀化之战就能看出,陈长捷具备独当一面指挥作战的能力,且在战斗中展现出顽强的作战态度,但也因此打光了自己的老底子第72师。

军阀们最看重的是什么?人和枪,谁手里有兵有枪,谁就有价值、有话语权,一旦失去了部队,打光了老底子,话语权自然就会降低。

那些抗日战争时期为了保存实力而选择避战的人,就是担心这样的事情发生才会怯战,他们满脑子想的都是保存实力,但不是为了日后更好的战斗,而是为了保障个人利益。陈长捷在这样的圈子里,却打光了自己的老底子,自然就不会再受重视。

同时,陈长捷与日军激战的过程中,为了能够迅速掌控军队,采取的是铁腕政策,旅长级别说毙就毙。这样的做法虽然行之有效的起到了震慑作用,但也因此得罪了很多人,导致事后许多人排挤他,让他在阎锡山部难以立足。

难道陈长捷这样的战场表现,当真就没有一个人看好他吗?有,这个人就是卫立煌。正因为有陈长捷临危受命顶上去,才让溃败边缘的中路军得以反击,使南怀化之敌无法寸进,真可谓是力挽狂澜,否则卫立煌会败得很难看。

但卫立煌看好陈长捷,对陈长捷没什么好处,他们不是一个阵营的人,阎锡山与蒋介石又对立,陈长捷越被卫立煌看好,就越会遭到阎锡山的冷落。

毕竟陈长捷接任的是72师,而72师前师长就是与蒋介石走得近才被阎锡山弄死。有这样的例子在前,陈长捷被卫立煌看好,他躲都怕来不及,自然不会接受卫立煌的恩惠。幸好陈长捷还有一条后路,那就是他的学长傅作义,可惜这条后路太难走,也就注定了陈长捷的悲凉结局。

0 阅读:36

野史记录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