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水东街,千年商埠的没落

诗意评旅游 2025-03-16 07:54:40

水东街,位于惠州市惠城区桥东街道,东西走向,东连惠新西街,西接东新桥,全长730米,始建于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明清时期成为东江流域水陆货运的集散地。

1928年水东街进行改建,打造整齐划一的骑楼,骑楼上住人,下为人行道长廊,遮日避雨。民国时期商业发展达到鼎盛,当时水东街有上百家商号。

抗战初期日军侵袭惠州,战火烧掉大半条街及200余间骑楼店铺;1941年水东街又一次波及战火,从此开始走向没落。随着水路运输逐渐萎缩,老街已不再繁华,只有那条青石板路,折射出沧桑岁月。

当地政府致力于将水东街打造成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2023年获得成功。我们看到了学生走向街头捡垃圾,维护街面的整洁,令人动容。

水东街是省级历史文化街区,按照水东街导览图,我们寻访几座名人故居。第一个要找的名人故居是“林振雄将军府”,林振雄,民国中将,后任广东省政协委员。在一条深深的巷子里,我们找到了林振雄将军府,大门紧闭。私人住宅,闲人免进。我们只好放弃了寻访名人故居的想法。

合江楼,始建于北宋初年,北宋时期仅有三层。最下面一层为门洞,供车、马、行人通过,是惠州府城的东城门,也称小东门、合江门。二楼为驿馆,接待官员住宿之用,苏东坡谪居惠州最初居住在这儿。三楼为观景台。因为建在东江和西枝江的合流处,所以称之为“合江楼”。

合江楼历史上几经兴废,最终彻底毁于上个世纪的拆城运动。由于原址被占用,本世纪初异址重建,位于水东街西端,东新桥东端。

合江楼主体建筑8层加基座共9层,基座墙面为青灰色花岗岩,二层以上每层均有挑台环绕。

红柱青台,彩画斗拱梁枋,整体建筑逐步向上收窄。

合江楼仅对游客开放一楼,二楼以上不开放。

苏轼《寓居合江楼》:

海山葱昽气佳哉,二江合处朱楼开。

蓬莱方丈应不远,肯为苏子浮江来。

江风初凉睡正美,楼上啼鸦呼我起。

我今身世两相违,西流白日东流水。

楼中老人日清新,天上岂有痴仙人。

三山咫尺不归去,一杯付与罗浮春。

古代名胜亭台楼阁的保护,以修缮为最好,原址重建为次之,异址重建则是最次,基本上失去原有的历史文化底蕴了。因此,设有国家级、省级、市级和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原址上的建筑。东坡祠就属于原址重建,而东坡井属于修缮,则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题小诗一首《合江楼》:

千年兴废几时休,又筑青台造旧楼。

本是谪居一过客,繁华落尽已白头。

0 阅读:0
诗意评旅游

诗意评旅游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