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书法要走进日常生活

八公山人看文化 2024-09-12 21:24:41

“字由字在——书写中的潮州”

王世国/文

近日,“字由字在——书写中的潮州”,一个展现汉字书写在日常生活中与价值的特别展览在广东潮州开幕,

展览精心设计了“书史之外”“日常书写”“非常书写”三个单元,它集中展现了潮州碑刻拓片、牌匾、广告、手抄本、信札、灯笼、谜䇝、菜单、标语、公告、包装等书写实用文字;

此外,还有用当地小学生练习书法的字迹装置而成的“字的天地”,以及由书法家集合“衣食”“平安”“生命”六字写成的“福禄寿”三字作品,并且结合AI、新媒体等现代科技手段,为观众营造出一个充满体验感的展览空间。

总之,这是一个既传统又现代,别具一格,很“接地气”的书法展,参观者络绎不绝。

人类原本有两大本能,即图像能力和语言能力。图像能力最早表现为旧石器时代的岩画,后来逐渐演变为只有少数有天赋之人掌握的技艺——绘画,而绝大多人的图像能力基本丧失。图像进一步演化为刻划的抽象符号,承载和记录语言。

史前岩画

四千年前,这种符号又演变为文字。从此,文字书写就成为人类重要的基本生存技能之一,日常书写的文字无处不在,如影随行。与人类普遍丧失的图像能力不同,人类语言和书写文字的能力却未曾断绝。

甲骨文

我国在东汉末年,大众审美意识的开始觉醒,讲究美感的艺术书写——书法,从日常生活的实用书写中脱颖而出,成为许多人自觉追求的艺术形式。从此,大众的日常书写与书家的艺术书写并存相伴,难解难分:

古代刑徒刻划的砖铭

日常书写可以成为书法艺术,例如古代的刑徒砖铭、居延汉简、楼兰残纸、敦煌写经、龙门石刻等,这些原本是当时人们的日常书写,却成为后世书家顶礼膜拜的艺术珍品;而艺术书写也可以是日常生活中的实用文字,诸如钟繇《宣示表》、王羲之《奉橘帖》、张旭《肚痛帖》、黄庭坚《廉颇蔺相如传》、郭沫若《故宫博物院》匾额、毛泽东《人民日报》报头题签等,这些为日常生活书写的文字,亦是大众心目中的书法经典。

郭沫若题写的匾额

不难看出,以实用为目的日常书写,其实正是书法的土壤和源泉,它带来广泛的群众基础,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离不开它,需要它,甚至喜欢它和崇尚它,书法这才得以进步和发展、创新和提高。

王羲之《奉橘帖》

东汉时期,人们学习和追求草书蔚然成风,如痴如醉,“忘其疲劳,夕惕不息,仄不暇食,十日一笔,月数丸墨,领袖如皂,唇齿常黑。”(赵壹《非草书》)这才促进草书最终成为一种独立的书体,产生了书史上第一位“草圣”——张芝。

东汉张芝的草书

清代中期的书家从古碑断碣上的石刻文字,发现了古人日常书写的篆隶和魏楷的审美价值,从而大兴碑学,开启了一场书法艺术的变革。

当代王镛、石开、沃兴华、曾翔等书家,也是从秦诏版、汉瓦当、刑徒砖铭、简帛遗墨、摩崖石刻等“民间书法”,甚至古代穷乡僻壤的“素人”日常书写中,获得创作的灵感和取法的资源,开创了新的书风。

楼兰残纸

从二十世纪以来,一方面,生活中的日常书写逐渐被钢笔和电脑打字所取代,招牌、楹联、信札、便条、广告、文抄、标签、标语等,这些原本是日常书写应用最广的形式,很多也变成了印刷字和电脑美术字,日常书写作为书法的基础正在崩塌,领域缩小,数量减少,仿佛要淡出人们的视野。

潮州“字由字在——书写中的潮州”展厅一角

另一方面,书法越来越脱离生活、脱离实用,趋向于纯艺术化,书家将大大小小的展厅作为争夺的高地和战场,追求呈现于美术馆里的“高大上”的书法;一些书家志在“创新”,其书法成为极少数人才看得懂、玩得好的展厅游戏,不接地气,脱离生活。

陈海良书法展

可是,我们必须看到,如今已是“图像”成为社会主流文化形态的时代,人类的“图像”本能正在恢复,艺术将变得大众化,生活将变得艺术化。这个时代将“终结”精英艺术,艺术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利,只要拿起手机拍照和AI制作,人人都是艺术家。

A l图像生成

因此,书家不能再固守艺术的象牙塔,不能再轻视日常生活中的实用书写,而应该积极介入生活,把书法写进招牌、楹联、便条、广告、信札、菜单、灯笼、谜签、包装、标语、标签,以及一切可能的地方,让墨香渗入烟火气,把平庸的日常生活转变成诗意和梦想。

潮州“字由字在——书写潮州”展厅一角

总之,当代书家要走进社区、学校和百姓生活,不再迷恋殿堂和展厅,应将书法比赛、展览、工作室搬到社区,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和体验书法创作,使人人都成为书法家;

社区书法大赛

将书法与工业设计、文化创意等领域相结合,与电脑字体设计、商品设计、书法主题的服装和饰品设计,以及艺术装置相结合,创造出既有传统文化元素又有现代气息的书法作品,让书法更加贴近大众特别是年轻人的生活;

书法文创产品

让书法利用数字化技术,建立书法网站、社交媒体账号、在线教学平台等,更广泛地进入大众视野,使更多人能便捷地学习和欣赏书法。这样,书法才会有旺盛的生命力。

本文原载2024年9月11日《书法报》

0 阅读:7

八公山人看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