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有愚公移山,现有老美移岛。
这是位于美国威斯康星州的奇佩瓦湖,在湖中漂浮着多个大小不一的小岛。没错,这些小岛不是固定的,而是漂浮在湖面上的。这种现象是由于自然因素,和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所导致的,因此这些浮岛也被称为“浮动湿地”或者“苔藓岛”。
说到这些浮岛的形成,就要提到1923年发生的那场大洪水了这地方原本是一块泥炭沼泽地,1923年当地发生了一次大洪水改变了地势,使这里变成了湖。而湖底的泥炭比重较轻,所以慢慢的就浮出了水面,久而久之就在湖面上形成了一个个漂浮的小岛。据悉,最大的小岛就有40英亩。
而随着小岛的形成,岛上也开始长出了植物,这些树木在后续的漂浮中起到了风帆的作用,使这些浮岛在遇到大风天气时,随着风就漂流了起来。其实要说这也是一个十分奇特的景观,但它漂到别处也就算了,最麻烦的是它有时候会漂到连接湖两岸的桥梁处,这就威胁到了桥梁的交通安全。
所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当地居民每年都会集合起来,对这些浮岛进行一次“搬迁”活动。怎么搬呢?借东风吧。为了更大程度的节省体力,他们会先根据天气变化,选择一个适当的风向和较大的风速,当风向有利于推开小岛时,他们就会开着一艘艘小船汇集到一起,共同推动这些原本就摇摇欲晃的小岛。
由于这座被浮岛包围的桥梁,是连接东西两岸的唯一通道,一旦桥梁被浮岛堵塞,就会对当地交通带来极大的不便。因此,这样的小岛“搬迁”活动,几乎每年都会进行一次。久而久之,船推小岛的画面就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其实,奇佩瓦湖推岛原理的应用十分广泛。我们来看啊,小岛被推动时,会带动周围的湖水一起旋转,使其形成一个旋转的水流。这个现象是因为岛屿的转动惯量,和周围湖水的动量不均衡所导致的。当小岛被推动时,它的转动惯量相较于湖水来说更大,因此就需要更多的力矩来改变它的转动状态。这个力矩会通过湖水传递到周围区域,形成一个旋转水流。
在水利工程中可以利用这个原理,来设计和优化水利发电厂涡轮机的工作性能;在自然环境中,这个原理也可以解释一些自然现象,例如湖泊河流中的漩涡等。
说到这些漂浮的小岛,我突然想到之前看过的一个未解之谜。在我国江苏省海门市东灶港海域,有一座沉浮岛。神奇的是这座小岛时隐时现,有时候能看到它,有时候就又看不到了。
我大胆猜测一下啊,有没有一种可能,它是伴随着潮起潮落而消失出现的。例如,涨潮时它被覆盖在海水之下,退潮后它又露出海面,这也不是没有可能啊。大家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