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中俄需要保持适当距离?这么说吧,现在已经是后普京时代了,除非你认为它能够长命百岁,变成俄罗斯版的帝皇,否则早晚俄罗斯都得面临一段时间的权力真空。你能说清楚下一个继任者是像戈尔巴乔夫,还是叶利钦甚至泽连斯基呢? 上世纪五十年代,新中国刚成立,国际上孤立得很,苏联伸出了手,两国签了军事同盟,经济上也合作得热乎,技术、设备一股脑儿往中国送,乍一看,真是亲如一家。 可没过几年,苏联就想在中国的港口驻军,还提出建监控电台,名义上是防西方,实际上是想把中国当后院。 主权这东西,新中国看得比啥都重,哪能让步?从这儿开始,两国关系就像坐上了滑梯,哗啦啦往下走。 到了六十年代,苏联甚至打着“社会主义阵营”的旗号干涉中国内政,试图把中国拴在它的战车上。 1969年,珍宝岛一声枪响,昔日的盟友差点刀兵相见,苏联那边还有人嚷嚷着要用核武器“一劳永逸”。 中国只能勒紧裤腰带,搞三线建设,全国上下挖防空洞,经济发展被拖了后腿。 这段从亲密到翻脸的经历,让中国看透了结盟的代价:把主动权交给别人,等于把命脉交出去,从那以后,不结盟成了中国外交的铁律,不是清高,而是主权和独立,咱看得太重。 到了今天,中俄关系早已不是当年的模样,两国在国际舞台上频频联手,联合国里一块儿挡西方的提案,能源贸易热热闹闹。 西方制裁俄罗斯,中国成了它能源出口的大买家,这条管道既稳了中国的能源,也给俄罗斯输了血。 可别以为这就意味着两国“一条心”。现实里,博弈从来没停过,比如中欧班列,这是中国和欧洲贸易的命脉。 可俄罗斯时不时就使点绊子,货运列车被扣、铁路受限,表面上是安全问题,实际上谁看不出这里面的小算盘? 中亚那块地儿,俄罗斯的影响力根深蒂固,中国想绕开它,成本高得让人头疼,现在俄罗斯因为俄乌冲突顾不上中亚,才让咱们把影响力扩大到中亚。 那为啥中国还跟俄罗斯走得近?地缘和利益摆在那儿,俄罗斯是邻居,搬不了家,两国注定得打交道,面对西方的压力,联手能分担火力。 可这合作,从来不是没底线的,尤其一想到俄罗斯的“后普京时代”,这点分寸就更重要了,普京现在是俄罗斯的顶梁柱,可他总有退场的一天,下一个接班人能稳住大局,还是让国家陷入乱局?没人敢打包票。 中国早就在未雨绸缪,不结盟的原则让咱在任何时候都能留一手,合作乐意,抽身也行。 中国需要做的,是继续保持定力,不被对方的需求牵着走,也不因外部压力牺牲自己的底线。
为什么说中俄需要保持适当距离?
电力技术
2025-04-19 22:07:23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