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绍兴,古称越州,绍兴之名始于南宋。这里钟灵毓秀、历史悠久,她有着2500多年的建城史,历史文化底蕴十分深厚。如今,绍兴更是著名的“鱼米之乡”和“文物之邦”。
一座城市因为有历史而厚重。绍兴的过去是什么样的呢?
30年代绍兴古城面貌
笔者搜集到了一些绍兴老照片,均拍摄上世纪三十年代。反映了当时绍兴的城市和人文风貌,可以说每一张照片背后都有故事。原片是黑白的,后期上色并修复了清晰度。通过这些照片,能深切感受到90多年前绍兴的独特气质。照片搜集不易,值得珍藏。
1930年,绍兴迎恩门前的景象。绍兴城墙始建于嘉定十三年(1220年),史称宋城。过去的绍兴城,有水、陆城门共九座。如今,只剩下了两座复建城门:迎恩门和都泗门。
旧时九座城门为:东面的都泗门、五云门,东南的东郭门、稽山门,南面的植利门(俗称南门),西南的西偏门(俗称水偏门)、常禧门(俗称旱偏门),西北的迎恩门(俗称西郭门),北面的三江门(俗称昌安门)。
这是绍兴的水路城门东郭门,河道之上修建有一座城门,船只可通过拱形门洞进出绍兴城。城门上方有垛口,墙壁上贴着一些商号的名称牌子。
1938年,由于历史原因,拆除了东郭门。鲁迅曾说:诸城门中,最系怀念者为东郭。不但与祖居相近,时常出入,其地亦特僻静。
1930年,在飞机上航拍绍兴城区景象。绍兴为江南水乡,一栋栋房屋鳞次栉比。河道上镶嵌着一座座造型优美的石拱桥。古城绍兴,人杰地灵、名人荟萃。在经历了2500年的历史长河,风光依然,传承着她特有的魅力和风韵。
这是30年代古柯亭景象。柯亭,位于江南古镇柯桥,又名千秋亭、高迁亭。东汉年间,柯亭还是一座驿亭,而蔡邕“椽竹为笛”的故事,使得柯亭增添了浓烈的人文底蕴。
在这张照片中,亭子前的牌坊上写着“古柯亭”三个字。柯亭三面临水,飞檐高挑,古朴典雅。现在的古柯亭,在轻纺城后面,古运河上。晚上灯光漂亮,有江南水乡的韵味。
1930,年位于绍兴的柯岩。平地而起的巨石,犹如云朵。柯岩在三国时期,是一个采石场。经过长年累月的挖凿,形成了如此奇特的石壁风光。
左侧巨石,是弥勒石佛的背面;右侧的巨石,是著名的云骨,高30多米。下部细上部宽,真像是是正在向上升腾的云朵。
这座造型优美的古亭,就是著名的绍兴兰亭。兰亭之名始于晋代,因书法家王羲之在此留下一篇著名的《兰亭序》而出名。兰亭附近景色静雅,王羲之谢安等文人雅士人常会于此亭。
风雅兰亭,书法圣地。鹅池碑、兰亭碑、曲水流觞、御碑亭是主要景观,让人无限遐想。在我国建筑史上,兰亭也是中国山水园林的发源地。自兰亭后,中国兴起造园之风潮。
在这座古亭上,题额为“流觞亭”,位于兰亭附近。在古代,“曲水流觞”是文人墨客诗酒唱酬的一种雅事。如果没有七步成诗的才华,是不敢参加的。
每逢夏历三月,众人坐在小溪旁,酒杯顺水流漂到谁的跟前,谁就必须出口成章,吟诗作对。如果答不上来,就罚喝酒。这是古代文人的雅致游戏,感觉十分有意思。
1930年,绍兴郊外的一户人家。几名女子坐在房门口,正在纳鞋底。三人边干活边聊天。虽然房看上去很简陋,生活条件也没有现在好,但她们的脸上满是开心的笑容。这样的画面,充满了生活气息。
30年代,绍兴的三江闸景象。三江闸,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是一座桥闸,位于绍兴以北的三江口(钱塘江、钱清江与曹娥江汇合处)。
绍兴三江闸,共有闸门28孔,闸桥全长108米,宽9.米。在我国水利建设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建国后,三江闸进行了升级改造。今闸东南的八小墩、二大墩等处,仍为明代遗迹。
1930年,位于绍兴大禹陵附近的碑亭。这座四角亭子飞檐高挑,造型古朴。亭下立有一通石碑,上刻“大禹陵”三个大字。据说是明代大儒南大吉所写。
大禹陵,位于绍兴东南的会稽山脚下。相传,八年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就葬在这里。如今的大禹陵碑亭,为1979年重建。
30年代,大禹庙景象。看上去有些破旧,一段围墙已经倒塌。高大的石牌坊和庙内的大殿,十分壮观。
大禹庙位于绍兴市东南郊会稽山景区内。该景区由禹陵、禹祠、禹庙三大建筑组成。大禹庙始建于南朝梁初,距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庙中祀夏禹,正殿为1932年重建。
绍兴是江南水乡。在这个小码头边上,停靠着一些乌篷船。作为江南水乡的独特交通工具,因船上的篾篷被漆成了黑色而得名。
这些乌篷船既可以载人,也可以当货船。照片中这些乌篷船主要是运送酒缸的。绍兴黄酒、花雕酒等非常有名,制作好的优质酒,会通过这些乌篷船运送到各地。
这张照片,拍摄于30年代的绍兴柯桥古镇。柯桥古镇,是绍兴市柯桥区的第一大镇,也是浙江屈指可数的著名水乡集镇之一。这里物产丰富、经济繁荣,素有“金柯桥”之美称。
照片中,一座石拱桥连接了古镇和外界。小镇建筑古色古香,江南水乡古镇韵味十足。
1930年,绍兴东湖秦桥附近景象。这座单孔石桥始建于清光绪年间(1875-1908)。小桥附近山清水秀,景色宜人。相传,当年秦始皇南巡时,曾在箬篑山下停车喂马而得名。
东湖,在绍兴古城东约6公里处,以崖壁、岩洞、石桥、湖面巧妙结合。景色不错,是浙江三大名湖之一,也是绍兴的著名胜迹,号称“天下第一盆景”。
30年代,站在河边远眺会稽山景象。这座山在历史上名头不小,曾出现在众多古本典籍中。因此,会稽山文化积淀深厚。
会稽山是古代九大名山之首、中国历代帝王加封祭祀的著名镇山之一。历代文人雅士,对其心驰向往,留下了众多名篇佳句。
自古以来,绍兴盛产黄酒,城内大街小巷酿酒铺随处可见。照片中,位于街边的一间店铺,墙壁旁的桌子上,堆满了绍兴黄酒。年轻的女店主正坐在门口的椅子上织毛衣,她的孩子坐在旁边的儿童椅上玩耍。
这是绍兴城内运河旁的景象。河水清澈,水平如镜。几条小船停靠在岸边。河岸上一棵巨大的樟树,至少也有上百年历史了。岸边的建筑古色古香,尽显江南水乡的风韵。此情此景,犹如一幅酣畅淋漓的水彩画。
在绍兴的一条河道上,一名渔夫驾驶着小船,正在河里捕鱼。他捕鱼没有使用渔网,而是一群鸬鹚。鸬鹚的脖子上系着绳子,当鸬鹚跳进水里捉到鱼后,渔夫将鸬鹚嘴里的鱼取出。这是一种传承了千年的古老捕鱼技艺。如今,已经很少能见到鸬鹚捕鱼的景象了。
这张照片,拍摄于绍兴的柯山村附近。这处位于山崖之下的建筑,为柯山村保卫团所在地。从选择的这处地形看,的确是易守难攻。
山体上开凿出一个小门,里面好像是个院子。生长在岩石上的小树上,悬挂着“柯山村保卫团”的旗子。柯山村,拥有古香古色的传统木质结构房屋的柯山村称为“小布达拉宫”。
1930年,绍兴城内运河畔景象。河岸边是两层商铺,古色古香,每一间店铺都在开门营业。门口悬挂着各式各样的招牌和旗帜。一艘小船停靠在岸边,准备往船上装酒坛。这种江南水乡景象,在我国北方是不常见的。
30年代,绍兴府山远眺。在耸立的府山主峰山头上,矗立着一座六角亭子,这就是著名的望海亭。相传,这里是越国大夫范蠡所建“飞翼楼”的遗址,唐代曾改称越王亭。
望海亭,始建于唐代。随着岁月的流逝,此亭屡废屡建。1981年,重建望海亭,仍沿用旧名。到了1997年,望海亭被拆除,后在原址建起飞翼楼。
这张照片,也是拍摄于东湖,水面上那座拱桥,就是著名的秦桥。此桥依地势而建,南北两端各有三孔的平桥,中间则是拱形桥。桥面两侧各有14级石阶。拱桥倒映在水中,形似满月,美轮美奂。
30年代的绍兴柯桥镇,在河边上矗立着一个奇怪的建筑。水面上由几根木棍支撑起一座房屋。这就是柯桥镇的水上民居。旁边,有几只捉鱼的竹篓固定在水里。
这张照片,反映的是30年代绍兴城内的制酒手工作坊。几名工人正在清洗酒坛。绍兴黄酒。又称绍兴老酒,越陈越香。绍兴黄酒很有名气,在清朝时就被评为全国十大名产之一。
结束语:时光如梭,回看90多年前的浙江绍兴,城市和人文风貌令人惊叹。江南水乡,景色旖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如今的绍兴,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三角城市群重要城市。经济繁荣,百姓安居乐业。我们有理由相信,绍兴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这里从大越罗平国开始就一直在做纺织,城门口都是布店名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