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16号载人飞船发射已经进入了倒计时,此次出征的航天员乘组也引起了网友们的关注,也怪不得网友们好奇,一名合格且优秀的航天员必然要历经多种常人难以承受地训练,至于训练有多残酷,大家跟随小编的文字一起感受一下。
一般来说,航天员如果要顺利地执行太空任务,首先要在地球上接受日以继夜的航天员训练,这些训练有:超重耐力适应性训练、前庭功能训练、失重训练、血液重新分布适应性训练以及其它航天员环境适应性训练等。
超重耐力适应性训练航天员在火箭升空过程中要承受大约5克的重力,也就是超重,我们一般将由于地球的的吸引所产生的力叫作标准重力,重力为1克,如果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大于物体所承受重力的话,这种现象就被叫做超重,超重过大,直接影响人体健康。
为了减少超重对人体造成的伤害,航天员们在火箭的发射阶段都是仰卧在飞船的座椅上的,不像平常人一样挺直腰板坐在上面,而是用了仰卧的姿势。
航天员们不但要承受数倍高于自身承受范围的重量,而且他们的内脏器官的重量也会增加好几倍。
承受力不行的人可能会出现晕厥和呼吸困难等症状。
为了克服和规避所有可能会出现的情况,于是航天员得接受超重耐力适应性训练。
航天员超重耐力适应性训练一般在载人离心机里面进行,载人离心机在高速旋转状态下我们普通人最大只能承受3倍左右的重力加速度,而航天员要承受8倍的重力加速度,相当于8个自己的重量压在身上。
进行训练时,航天员的面部肌肉会因为强大的牵扯力而变形,同时还会有窒息感,呼吸困难,此外还伴随有脑部缺血,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还是要完成各种技术动作。
航天员前庭功能训练我们平时晕车晕船时会感到头晕目眩、恶心呕吐,其实这些症状都是前庭功能紊乱导致的,这种症状被称为运动病,其实这种现象并不能称之为病,它是一种特殊的生理反应而已,此前医学条件不够发达,于是医生们将晕车看作一种病。
晕车晕船的症状对于航天员来说都是毛毛雨,航天员们在执行太空任务过程中如果出现“晕飞船”或者“晕火箭”的情况才是最痛苦的。
在航空航天活动中,航天员们晕飞船一般没有恶心呕吐的先兆,直接就会出现突发的呕吐,打人一个措手不及。
为了克服这种情况,航天员们必须要在电动转椅上蒙着眼睛,固定好头和四肢,航天员们在转椅上经过一番折腾后,解下眼罩的瞬间还得分得清东南西北。
在训练过程中,有一部分航天员一坐上去就开始恶心呕吐,甚至训练一次好几天都没有食欲,有时候看到别人训练也会有想吐的冲动。
失重训练航天员失重训练是在地球上创造或模拟失重环境、或者模拟失重状态下人的某些生理反应。因为航天员需要在轨道生活6个月之久,在这6个月里,他们一直都是处于失重状态的。
失重的感觉有点像我们乘坐过山车时,突然下落的感觉,航天员在空间站里会一直有这种感觉,即使睡觉时也是在失重状态下。
有一位航天员曾经这样描述太空失重状态:“胃里的食物在向口腔涌,脑袋也因为充血而晕乎乎的,四肢无力地散在躯干周围”。
航天员失重训练一般采用失重飞机和模拟失重训练水槽,训练时,航天员需要身穿水槽训练服全部浸没在水中4--6个小时,拖着沉重的训练服潜在水中,这种训练强度让人咂舌。
血液重新分布适应性训练航天员进入太空后,体内的血液会逐渐向头部转移,这会让航天员们感到及其不适,各位试想一下,被倒吊起来的时候,全身血液都涌向头部,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航天员在进行这种训练的时候,旋转床会不断地变化高度和角度来“折腾”航天员。
航天员们的付出无疑是巨大的,为了顺利执行太空任务,他们不断接受各种魔鬼式训练,才有了我们眼中备受瞩目的他们。
当然,航天员们冲在第一线,后勤保障可不能落下。
大家对于航天员食品的第一印象就是硬邦邦的压缩饼干,其实不然,压缩饼干和航天员能量餐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航天员能量餐经过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航天营养与食品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研究,是一种专门针对载人航天飞船的特点、应对太空失重环境下的特殊食品。
再者,假如航天员们返回地面时出现一些特殊情况,返回舱极有可能降落在荒无人烟的地方,如茫茫大海、原始森林、或者沙漠深处。
此种情况下航天员可能无法及时和救援人员取得联系,那么,在等待搜救人员到来的这段时间里,航天员需要一种饱腹感强、吸收快、能量持久、方便携带的食品,航天员能量餐无疑是首选。
压缩饼干虽然饱腹感强,但是其密度、功能性远远不能满足航天员的食用需求。
航天员能量餐恰好弥补了压缩饼干的不足,它的能量密度非常高。而且能够快速且持续地补充能量,增强人体耐力,一份120克的航天员能量餐,可持续为人体供能6小时以上。
航天员能量餐虽然是一种特殊食品,但是可用人群并没有什么限制,熬夜加班族、户外探险人群、特战训练队员、长途驾车等人群均可使用。
在此预祝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圆满完成此次载人飞行任务。中国载人航天,再创辉煌!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联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