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母”养鱼!13万吨排水量,人均养100多吨鱼

金投网财经 2024-03-13 17:30:23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渔业养殖国家,在过去30年里,我国的水产养殖量增长了十倍,产量占全球水产品养殖总量的60%以上。

我们的饮食结构中,鱼类水产也占了很大的比例,据统计,中国人均水产消费为16.7公斤。

而养过鱼的都知道,人工养殖鱼并非易事。比如,鱼需要人工投放饵料,时间久了水就很容易发生污染。又比如,在近海养殖海鱼,水质污染问题会比较严重,同时由于深度不够,所以能养的鱼的种类也会比较单一。

所以,扩大海鱼养殖的规模显得尤为重要。但这就需要解决那个难题,如何去到远离大陆的深海里养鱼?

用13万吨的航母养鱼!

通常远洋的渔船都是用来捕鱼的,可这艘和别的“渔船”有些不同,是全球第一艘十万吨级的“养鱼船”。

这艘长249.9米,排水量达到了13万吨的“养鱼航母”,是全球第一艘深海封闭式养殖工船——国信1号。

在这艘体型比航母还要大的船上,一共有15个养殖舱,差不多9万立方米的体积,相当于36个标准游泳池的大小,一年能养出3700吨鱼。

3700吨是个什么概念?年年丰收的查干湖冬捕的年捕捞量大概是1500吨,这一艘船的年产量,是查干湖冬捕的2倍还多。

不仅产量大,因为这艘船停泊在大海深处,全天24小时不停循环新鲜的海水,加上标准化的养殖流程,所以养出的大黄鱼,和传统近海网箱饲养的相比,品质更好,口感味道也更接近野生。

而且,由于黄花鱼胆小,全舰就采用电推动力,最大化降低噪音,大船也可以细腻温柔。饭点一到一键投喂,待到黄鱼初长成,吸鱼泵开传送带启,低温池速冻抽真空保鲜,主打一个转瞬即逝。从入苗到入库,实现完全自动化。鱼箱配有双目探测系统,能进行鱼脸识别,追踪鱼儿生长进度,外加海浪迫使鱼儿不停游动。

更多自动化设备的应用,让这艘“航母”上的工作人员,只有35个人,平均一个人养100多吨鱼。

也正是因此,这艘船一年的产值能在3亿元左右,刨除所有的成本,每年能盈利6000万元。按照首艘养殖工船20年的设计寿命,能产生的经济价值非常可观。

‘国信1号’自2022年5月交付运营以来,实现了持续稳定的全年工业化产出。出产的深海野游大黄鱼深受市场欢迎和消费者认可,国内畅销23个省市。线上电商平台可在天猫、京东、抖音等平台搜索“国信水产旗舰店”即可一键下单,方便到家。“此外,消费者也可到北京、西安、广州、深圳多地SKP、OLE等线下精品商超选购。

随着初期项目的试验成功,“国信2-1号”“国信2-2号”预计于2024年下半年交付运营。另外,“国信2-3”号也即将启动。同时,具备深层取水功能、可养殖大西洋鲑等冷水鱼的“国信2-4号”“国信2-5号”15万吨级养殖工船设计方案也已顺利通过专家评审,新船型的相关准备工作也在紧锣密鼓推进之中。

未来5年,更将陆续投资建造50艘养殖工船,形成12支总吨位突破1000万吨、年产海水鱼40万吨、年产值500亿元的深远海养殖船队。此外,还将增加养殖品种,如银鲳鱼、三文鱼等也会列入养殖名单。

中国遥遥领先!

其实,这样通过船来养鱼的想法,国信一号并不是第一个。

早在20世纪80—90年代,欧美发达国家就进行了养殖工船的概念设计,提出了包括浮体平台、船载养殖车间、船舱养殖以及半潜式网箱工船等多种形式。例如,法国在布雷斯特北部的布列塔尼海岸与挪威合作建成了一艘长270 m、总排水量10万吨的养鱼工船;挪威NSK船舶设计公司2015年发布了其设计的3艘大型深海养殖工船,总长430 m、型宽54 m,单船可以养殖1万吨三文鱼成鱼或超过200万条幼鱼。

我国虽最早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便提出了发展深远海养殖装备的设想,但直到近十年才真正付诸实践。

据悉,我们国信一号这艘船的相关研制单位拥有核心创新成果,已经形成30多项自主知识产权,突破了技术。项目累计形成系列技术成果60余项,申请专利保护40余项,其中国际专利1项,获船载舱养、水体交换、减摇制荡、减振降噪、清污防腐、智能集控等六大关键得授权10余项。

在古代的时候“屯垦戍边”是一种重要的治理边疆的方式,不过当时开垦的是田地。

21世纪以后,现在的海洋资源和海洋利益已经成为一个国家重要的组成部分,疆土的概念已经不再拘泥于地面,更加地延伸到了海洋中去。

通过我们的造船“黑科技”,这一次,中国的远洋养殖技术走到了世界的最前端。

1 阅读:286
评论列表
  • 2024-03-14 16:16

    咳,都核污水了,还养小黄鱼?谁敢吃海鲜了?

金投网财经

简介:金投网旨在为读者提供及时的财经资讯和专业的行情讲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