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年高层会议,主席16字指示令科学家吞声,周总理一席话巧妙化解

红色先驱 2023-10-13 09:39:44

1966年的一天,中南海召开一场高层会议。

周恩来总理是这场会议的主持召开者,而钱学森等从事“两弹一星”研制方面的中国著名核科学家们都出现在了这次会议上。

在当时,出现在这次会上的人以及会上所谈论的一切内容,可以说都属于国家特级机密,

会上,周恩来总理首先简单介绍了一下这次会议召开的背景。

彼时,我国在科学技术领域受到层层封锁,一批爱国科学家义无反顾归国,其中包括大量的核能与火箭专家,这些科学家们的价值早已超越黄金,尤其钱学森的顺利归国,更为新中国突破封锁,走出一条自力更生之路注入了强劲动力。

而周恩来总理在安置这些顶尖科学家,进而筹划新中国的“两弹一星”等高新科研项目上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只是由于这些都属于国家特级机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诸多呕心沥血的秘事都被尘封了。

钱学森归国后不久,周恩来便向当时主管科学技术工作的国务院副总理聂荣臻这样交代:

“钱学森是爱国的,在政治上要关心他,在工作上要支持他,在生活上要照顾他。”

另外除了对钱学森,向来心细如丝的周恩来更对众多从事“两弹一星”研制的顶尖科学家们的思想、生活和科研工作予以无微不至的关怀。

最常挂在周恩来嘴边的一句话便是:“我们如果为科学家服务好了,他们就会为祖国服务得更好。”

1960年苏联专家被召回,我国核工业系统工作面临重创,国内同时面临严重经济困难之际,周恩来更揽过重任,激励我国的核科学家们:“他不给,我们自己动手,从头摸起,准备用8年的时间搞出原子弹。”

1962年11月,为直面核威胁,进一步增强国防力量,中央宣布成立专门领导国防尖端事业的最高决策机构———中央专委会,由周恩来总理担任中央专委会主任。

中央专委会成立后,全国先后900多家工厂、科研机构以及解放军各军各兵种全部参加了攻关会战。

1964年10月16日,新疆罗布泊核试验基地,传来一声爆炸,一朵巨大的蘑菇云当即升起。

而远在北京中南海的周恩来总理就守在电话机旁,直到来自罗布泊试验场的电话响起,周恩来当即接起。

电话另一端在现场总指挥的赵爱萍将军用近乎颤抖的声音报告说:“我们的原子弹爆炸成功了!”

“能不能肯定是核爆炸?”周恩来总理冷静询问。

“能!”张爱萍将军给出肯定答复。

直到这时,周恩来总理才若释重负,难掩喜色,并拨通了毛主席办公室的电话。

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了,这宛如一剂强心剂注入我国军民心中。

中国自力更生研制原子弹的路子走通了,甚至于比周恩来总理激励科学家们时的预想早了4年,缩短了整整一半的时间。

而这一路走来,周恩来总理领导中央专委会前后召开了9次会议,讨论解决了近百个重大问题,另外一些细节性的问题,譬如一个关键零部件的生产,周恩来都要组织中央专委会当场拍板。

钱学森后来谈及这时期的工作曾说:“周总理把组织人民军队指挥革命战争的一套经验拿来用上了,当然很灵,为我们创造了一套领导研制‘两弹’的工作方法。”

由此更足见周恩来总理当年在原子弹研制工作中发挥的作用。

1965年3月,中央再次指示,中央专委会的工作再增一项,之后除了管原子弹,还要管导弹。

也就是在此背景下,相应的,新的问题接踵而至。

原来自从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后,一些国家开始不断攻击嘲讽我们“有弹无枪”,意思是我国虽然有了核弹,却没有与之相配套的运载工具。

为此,身为中央专委会主任的周恩来总理又一次召开了高层会议,致力于解决这个“有弹无枪”的问题。

会上,一众科学家们博采众议,纷纷发表看法,并与周恩来总理进行讨论。

最后,周恩来总理充分听取了大家的建议,出了一套方案,并亲自给毛主席打了一通电话,征求主席意见。

“主席同意了。”放下电话,周恩来总理当即向大家转达道。

而值得注意的是,随后,周恩来总理又向大家道出了主席赠送的16字指示:严肃认真,周到细致,稳妥可靠,万无一失。

这16字,听起来不复杂,做起来却不简单,尤其是最后的“万无一失”4字,更是让科学家们顿感肩上担子的沉重。

有些科学家甚至倒吸了一口凉气。

钱学森后来忆及此,曾表示,这条16字指示,在后来的每次试验中,他们都会讲,也正是在这条16字指示的指导下,每次试验“很少出事故”,“很少伤亡”,不过人的认知终究是有限的,总有没有认识到的事物,所以也无法说“绝对不出事故”。

也正是考虑到这一点,当时在会上,科学家们初听到毛主席的16字指示时,才会顿感沉重,连带着面部表情也变得十分凝重起来。

而周恩来总理是谁,很快就敏锐捕捉到在场科学家们的反应,他清楚地知道,有压力是好事,有压力才有动力,但是另一种情况下,压力也会转变为负担,阻碍前进的脚步。

为了避免后一种情况发生,周恩来总理在会上当即说了这样一席话:

“什么叫万无一失?把想到的、发现的,都认真解决了,就叫万无一失。没发现的、解决不了的,是吃一堑长一智的问题。打枪还有卡壳的时候呢,别说导弹了。放心吧,只要认真做了,出了问题,领导来负责,我周恩来负责。”

这一席话,辩证睿智,重点抓的恰到好处,可以说和主席的16字指示相辅相成,堪称完美。

果然此话一出,会上科学家们的思想负担顿时一扫而空了,眉宇之间更多了笃定的意味。

由此,周恩来总理以超乎常人的敏锐观察力,巧妙释义“万无一失”,成功化解了科学家们的压力,并为新中国之后的导弹工作扫清了心理障碍。

这次会议之后几个月的时间,1966年10月27日,我国首枚导弹核武器在飞行到距离地面几百米的预定高度成功爆炸。

这意味着我国首次发射导弹核武器试验机大获成功,成功解决了“有弹无枪”的问题。

而后,我国科学技术和国防力量快速向前发展,氢弹爆炸,再到人造卫星入轨,这其间,蕴含了毛主席、周恩来总理以及无数科学家的心血。

1974年,周恩来总理抱病主持最后一次中央专委会会议,会上,周恩来总理审核批准了核电站的建设方案,这为我国原子能工业发展重点转向建设核电站起到了重要的导向作用。

在会议尾声,饱受病痛折磨的周恩来总理,又振作精神,满怀深情地说道:“中国的尖端事业,现在还处在初级阶段,一定要争取时间,尽快搞上去。”

这句话,后来也成为了周恩来总理对中国尖端事业留下的最后的声音。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总理永远地闭上了双眼,自此结束了50多年的革命生涯以及26年的总理任期,离开了他深爱着的人民。

30 阅读:4601
评论列表

红色先驱

简介:欢迎大家关注红色先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