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南明史,有人说这是一段痛苦的历史。今天我们就讲其中的一小段,讲一讲南明和满清的和谈,从中去了解那一段憋屈且痛苦的历史。
01
清廷占领北京之后,南明弘光政权在南京成立,当时的局势是:李自成从北京退走陕西,清廷的主要力量在对付大顺政权上面。南明政权占据着最为富庶的半壁江山,其各路兵力相加,有百万之众,又有江淮之天险,如果齐心协力,打出一个局面来,并非天方夜谭。
北京的多尔衮为了让南明臣服,给史可法写了一封信,劝史可法赶紧识时务,尽快投降。其中多尔衮说了一句:近士大夫好高树名义,而不顾国家之急,每有大事,辄同筑舍。昔宋人议论未定,兵已渡河,可为殷鉴。
多尔衮这句话的意思是:你们那些士大夫们的尿性我是知道的,都是一些沽名钓誉之徒,从来不会顾及国家安危,国家一旦有事,最先想到的就是赶紧想办法自保。
多尔衮这句话真的是一针刺中了南明朝的痛处。
史可法收到了多尔衮的信,不敢怠慢,赶紧回信,其在给多尔衮的信中说:今逆成未伏天诛,谍知卷土西秦,方图报复。此不独本朝不共戴天之恨,抑亦贵国除恶未尽之忧。伏乞坚同仇之谊,全始终之德,合师进讨,问罪秦中,共枭逆成之头,以泄敷天之愤。则贵国义闻,照耀千秋,本朝图报,惟力是视。从此两国世通盟好,传之无穷,不亦休乎!
史可法这段话的意思是:李自成这个逆贼还没有死,是我朝不共戴天的仇人,也是你们大清国的敌人。我乞求你和我一起共同出师讨伐李自成,事成之后,我一定竭尽全力报答你,然后我们两国世通盟好,世世代代如此。
这一大段话就是南明“联虏平寇”的策略。
02
南明朝廷说干就干,派遣兵部侍郎左懋第、兵部职方郎中马绍愉、都督同知陈洪范率领使团前去北京和满清谈判。
与满清和谈,总要有一个方案,对于这个方案,南明内部也是模棱两可。
有人就说:和满清以两淮为界。
高洪图立即反对:那不行,山东绝不可以丢。
马士英说:满清的皇帝还小,可以跟陛下叔侄相称。看来马首辅对南宋历史还是很熟悉的。
南明的重臣们东扯西拉,最终也没商量出个什么结果。
使团前去肯定要带皇帝御书,这里就会涉及到如何称呼的问题,称对方为大清国,那肯定不行;称呼对方为酋奴,那也不敢啊!最后的给了一个不伦不类的称呼:北国可汗 。于是左懋第带着“大明皇帝致书北国可汗”的御书出使。
出使当然不能空着手去啊,于是又准备白银10万两、黄金1千两,绸缎1万匹,算是给满清的礼品。南明果然是有钱啊,出手十分阔绰。不仅如此,南明还耍了一个小心眼,给吴三桂白银1万两,绸缎2千匹,粮食10万石。并给吴三桂一封敕书,封其为“蓟国公”。很显然,南明还幻想着策反吴三桂。
使团就这样浩浩荡荡的向着北京出发,人员和金银绸缎都好办,最麻烦的是那10万石粮食,只能用船队运输着往北进发。船队到了刘泽清的防区,刘泽清一看,好家伙,这么多粮食啊,下令全部扣下,左懋第等人无可奈何,只得留下船只继续北上。这件事也可以看出当时武将的飞扬跋扈,连皇帝下令出使的物资,都可以直接下令扣留。
03
到了北京,清朝的礼部的官员就向使团要弘光帝的书信。左懋第等人当然不能给啊,这是皇帝的御书,应当交给满清皇帝,如果交给清朝礼部官员,那就成了进贡了,所以双方僵持不下。
多尔衮没把南明放在眼里,让人把南明带来的礼物白银10万两、黄金1千两,绸缎1万匹全部收了,当然,南明给吴三桂,白银1万两,绸缎2千匹也一起收走了,然后就打发南明使团回去。
左懋第等人傻眼了,啥都没干,连满清皇帝都没有见到,就被往回赶。
左懋第等人就提了最后一个请求,说想去祭奠一下明十二陵,并商议一下如何安葬崇祯帝。这一建议遭到了满清大臣的直接拒绝,还回了一句话说:先帝活时,贼来不发兵;先帝死后,拥兵不讨贼。先帝不受你们江南不忠之臣的祭!这句话,把南明诸人的脸打得不轻,一时间,竟然无言反驳。
不仅如此,满清大臣还拿出檄文一道,当场放声宣读:“不救先帝为罪一;擅立皇帝为罪二;各镇拥兵虐民为罪三。旦夕发兵讨罪”。
04
事情到了这里,待在北京也没什么意义,左懋第等人就决定带着使团南归。但在这个时候,出问题了。
使团内的陈洪范,是一名武将,之所以能够成为使团成员,是因为他是吴三桂的亲戚,南明让他进入使团是想让他联系一下吴三桂,看能不能策反吴三桂。但陈洪范是个投机分子,策反吴三桂没成,反倒把自己策反了,陈洪范悄悄地投降了清朝。
陈洪范暗中联系多尔衮,让多尔衮把使团截留,然后自己回到南明,带领部队前来投降,不仅如此,还要去招降南方各地将领一起来投降。多尔衮一听,好事啊,就把使团截留,让陈洪范回了南明。
这个陈洪范回到了南明之后,离间南明君臣,暗中勾连清军,成为南明的一大祸害。
至于被扣留的左懋第,其人颇有血性,拒不投降,后被满清下令处死。
南明联合清朝剿灭李自成的计划就此破产了。
南明史地图(图片来自于顾诚《南明史》)
南明都成了割据政权了,还痛啥
弘光朝君昏臣庸,灭亡是必然的。
多痛
大明享国200多年比清朝还长点 可以了 封建王朝哪有不亡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