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同时期对三国人物的“移情别恋”,主要取决于思想认识的发展变化。
小时候喜欢刘关张,因为刘关张最正气。东汉末年分三国,三国创始人的立国资本都不一样,宣扬的价值观也不一样,历史上的盖棺定论和人世间的评价不一样。
曹魏的创始人是曹操,重用人才,但曹家最终篡汉,让曹操在世人眼中留下的是“奸雄”的面孔。
蜀汉创始人是刘备,代表的是汉朝遗韵,在世人眼中是正统的代表。
东吴的主要创始人是孙权,代表的是地方势力,由于立国资本最少,不怎么被看好。
少年时期,不管是教育还是认知,都是规则的执行者,老师和父母的权威性高,是知识灌输时期,相对来说接触的思想比较正,想法也比较单纯,自己能力也有限,是规则遵守者,不喜欢打破规则,所以更加喜欢汉朝正统代表的刘关张。
长大喜欢曹操,是因为社交需要人情世故。长大后,随着独立思考意识越来越强,可以接触到学校外各种知识和思想的冲击,对新知识角度的灌输感到新奇和对固有知识的叛逆。
再加上对社会接触越来越深,遭受人情世故的洗礼,开始喜欢用技巧、捷径、“歪门邪道”等处事方法,以老实忠诚为愚笨,以偷奸耍滑为聪明,自认为明白了一切、宇宙最聪明的是自己。
这时候思想上不喜欢刘关张,什么仁义、什么爱百姓、什么皇室忠臣,要么认为刘备是个傻乎乎的形象,要么认为刘备是个腹黑伪君子。
曹操才是人生导师,什么仁义道德,能力为王,会投机取巧才是捷径,宁愿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
自认为是宇宙无敌的存在,如果自己在某个位置上,一定很厉害,自然不喜欢规则的束缚,认为打破传统规则自己能飞得更远,走得更快,要是自己去掌舵者,一定是各个行业的人才,穿越成古代不是唐宗宋祖、秦皇汉武,那也是张良、伊尹、萧何的存在,穿越成三国,当然是曹操、司马懿了。
后来又喜欢刘关张,是因为认识进一步提高。当自己在社会上遭遇进一步的社会毒打,原本以为宇宙无敌的聪明才智,实际上早就被比自己有阅历的人看得一清二楚,跳梁小丑原来是自己。
大多数人没有能力突破规则,只是大规则下的顺行者,对规则又有了新得认识,开始重新思考刘关张的智慧。
这时候发现,没人喜欢曹操当自己的下属,刘关张才是领导眼中听话的员工。
人情冷暖,谁愿意身边人是曹操?更羡慕的是有刘关张那样的人做兄弟、做朋友。
原来,规则不是束缚,而是保护,没有传统规则的保护,没有人心思汉的大趋势,没有百姓对刘姓皇家的依恋,织席贩履的刘备是很难崛起的,蜀汉也将失去最好的招牌。
世间固然有聪明才智和运气加持的曹操,能在四面皆敌的中原闯荡江湖,但更多的是,在顺势中脱颖而出的弄潮儿,因社会发展的红利成为命运收益者。
对此,大家认为呢?你是喜欢曹操,还是刘关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