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作为中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高等教育资源集中且发展迅速。
根据最新发布的校友会2025中国大学排名,浙江省共有十所高校进入全国前150名,其中杭州和宁波作为省内两大核心城市,分别拥有七所和一所上榜高校。
榜单显示,浙江十强高校依次为浙江大学 、宁波大学、 浙江工业大学、 浙江师范大学 、西湖大学、 浙江理工大学、 浙江工商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杭州师范大学 、温州医科大学。
浙江省的高校发展,毫无疑问,杭州一城独大。
浙江大学以全国第五的排名稳居省内榜首,其世界一流大学的定位不仅为杭州乃至整个浙江的高教体系奠定了高端科研与人才培养的基础,也带动了周边高校的协同发展。
相比之下,宁波大学作为宁波市唯一的代表,虽位列全国第64名,却以中国一流大学的身份成为浙东地区重要的高教支点。
两座城市的高校在办学层次、学科特色及区域影响力上呈现出差异化发展的态势。虽然差距明显,但也在共同构建浙江高等教育的多元生态。
杭州市作为浙江省会,高校集群效应明显,八所上榜高校覆盖了从世界一流到区域一流的多个层次。
浙江大学作为“领头羊”,凭借8★的星级评价和世界一流大学的定位,在科研创新、国际合作及顶尖学科建设上占据绝对优势,尤其在信息技术、生物医学等领域成果斐然。
紧随其后的浙江工业大学与浙江师范大学虽并列全国第77名,但发展路径截然不同。前者以工科见长,聚焦新材料、环境工程等应用型学科,服务于省内制造业升级;后者则深耕师范教育,为长三角地区输送大量基础教育人才。

宁波大学作为计划单列市宁波的唯一上榜高校,发展路径凸显了地方经济与高等教育的深度绑定。
作为一所综合性大学,宁波大学以5★评级位列中国一流大学阵营,其力学、水产养殖等学科具有一定优势,与宁波港口经济、海洋产业的发展需求紧密衔接。
近年来,宁波大学通过共建科研平台、校企联合实验室等方式,积极参与宁波智能制造、国际贸易等领域的创新实践,成为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智库。
然而,与杭州高校相比,宁波高等教育的短板亦十分明显。
宁波的高校数量单一,缺乏多层次的院校体系。此外,宁波高校的学科覆盖面较窄,难以满足城市多元化发展需求。未来如何突破单一结构,培育更多应用型高校,将成为宁波高等教育发展的关键命题。
杭州与宁波的高校发展模式,实质上反映了两种不同的区域高教战略。
杭州依托省会优势,通过“强中心+多节点”的布局,形成了覆盖全产业链的人才培养体系,其高校集群既能支撑前沿科技突破,又能服务地方产业需求,这种“顶天立地”的模式使其稳居浙江高教核心地位。
杭州作为数字经济高地,对高端人才的吸附能力远超宁波。而宁波作为制造业与外贸中心,需通过高等教育提升创新附加值。
未来,浙江若想实现全域均衡发展,需加强杭州与宁波高校的跨区域合作,推动科研资源共享、学科互补,同时引导宁波培育更多应用技术型院校,构建“双核驱动、多点联动”的高教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