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社会救济制度,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为社会保障开辟新的空间

向君谈历史 2023-02-16 20:58:08

全文共1715字,阅读时间约3分钟

中国的封建社会曾有几十个鼎盛时期,而在这些鼎盛时期,“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康乾盛世”才是最为人们所推崇的,宋代是“积贫积弱”的代表。

只不过两宋“弱”是由诸多客观条件的综合作用造成的,北方各少数民族的持续压迫,使得宋朝不得不承担庞大的军事压力,加上武器装备的松懈,使得宋朝在经济上处于一个恶性循环之中,虽然有着雄厚的经济支持,但却无法拯救日渐衰败的宋朝。

但宋代社会福利制度的开拓性发展,对后来的社会保障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宋代时有灾荒,五代十国大乱,国家重视赈灾救济,宋代社会救济与福利制度应运而生。

宋代建立了以朝廷为主体、民间为辅的救济体制,使鳏寡人和孤寡者各得其所,建立起了一个新的社会保障体系。宋代的救济与福利制度是怎样建立的?它的特征是什么?

一、百废待兴

1、五代十国

唐末藩镇合并加剧,朱温灭唐,五代十国动荡,战火连绵,民怨沸腾。赵匡胤偷了后周柴荣的基业,以此为根基,建立了北宋,但国家还没有完全统一,而北方的少数民族对中原虎视眈眈,这让他面临着诸多的难题。

2、民生凋零

唐末,土地兼并日趋严重,豪强与节度使串通,鱼肉百姓,巧取豪夺,严重破坏了国家的经济秩序,流民四起,百姓生活艰难。

为改变这种状况,先帝采用“文治”之法,以“节度使”、“武官”来管理地方,设立“枢密院”,将“兵”与“调兵”分开,“挤压”了“武将”。

面对外部的威胁,北宋在边疆实行了更替制度,不断的换帅,导致了军队的分裂,军队的战斗力大打折扣,而在北方,则是不断的入侵,让北宋的人民陷入了战火之中。

之后两国签署了《澶渊之约》,结束了长期的战乱,朝廷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国内的经济发展中,但每年的岁钱依旧给民众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二、救济制度

1、政府与人民的团结

宋代是我国商品经济发展的鼎盛时期,商人们络绎不绝,商品交易活跃,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然而,由于政府对商品经济的过度纵容,势必使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

而且,各地天灾人祸,民不聊生,对国家的救济制度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宋代的救济制度,以政府为主体,民间为辅。

朝廷:制订防灾减灾制度,注重农业生产,设立专门的粮仓,以稳定粮食价格,特别是对孤寡老人和无家可归的儿童,实行“全民医疗”。

设立常平仓,以稳定粮食价格,避免商人囤积,社仓、济民仓,以补充当地的粮食储备,应付灾荒;设立福利院、福田院等收容孤寡老人;设立一个儿童福利机构来接收这些孤儿。

医疗上,有安济坊、熟药局、合药局等多个部门,组成了一个公共卫生系统,太宗时代,《太平圣惠方》发布,通过对医疗手段的总结,并通过财政援助来保护弱势群体的健康。

民间的力量,大多都是辅助性的,它的应用范围很小,一般都是和官方合作,成立一个粥店,做点好事。这些人当中,也不乏有正义感的人,他们在社会上兴风作浪,建立各种民间团体,帮助朝廷进行赈济、救助,这些都与宋代的经济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2、妇女的角色

宋代妇女在社会福利方面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这与儒、释、道三教思想密不可分。女人比男人更有同情心,因为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她们可以走出自己的家庭,担负起自己的社会责任。

他们在行善、传播三教思想、救济他人等方面都有体现,这与宋代妇女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有关,有条件的家庭会把女儿送进私塾,从而产生了慈悲、渡人之心。

三、宋代社会福利体制对宋代社会的影响

宋代的社会保障制度可以说是承先启后、先秦后继、官民互为补充的制度,对后世的救助制度有着深刻的影响。最值得参考的是,宋代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改革。

因地制宜地发展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体制,善于创新,在近代社会保障体制中也能看出宋代社会福利体制的精髓。

从粮食保障、社会弱势群体的援助、全民健康保障等方面,从民生角度出发,充分发挥政府在社会救助体系中的领导地位,与民间组织的力量相结合,才能真正响应社会的需要,保障人民的生活。

宋代社会福利救济制度是一种以国家为主、以民间为辅的互助制度。从稳定粮食价格,稳定物价,到孤儿、残疾儿童,再到全民医保,宋代社会保障制度贴合群众需求,在结合实际中不断探索完善。五代十国时期至北宋商品经济鼎盛时期,国家社会保障制度也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参考文献:《宋史》

0 阅读:28
向君谈历史

向君谈历史

精彩历史,欢迎大家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