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一拾荒老人曾是985毕业生,故意不与家人联系,原因令人心酸

余生也为你歌唱 2022-10-25 16:30:01

自尊心指的是:尊重、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不允许受到质疑和碾压,凡事不能超越一定的范围,过于极端就会出现不好的情况。

大学生普遍有着极其强烈的自尊心,苦读十多年书,付出千百倍努力,如果不能出人头地,干一番傲人的事业,大学生的自尊心就会受伤。

解决的办法,无外乎两种,大学生从哪里跌倒从哪里爬起,无惧无畏,扬帆起航,另一种,一蹶不振,人生从此走向下坡路,这位老爷爷的经历就是后者。

广东一拾荒老人曾是985毕业生,故意不与家人联系,原因令人心酸

广东东莞一名84岁老人,他的经历成了热议的话题,耄耋之年,本应承欢膝下,安心度过晚年,他却蜗居一隅,独自一人,拾荒为生,混入茫茫人海中,非常不起眼。

拾荒人群,基本都是失去劳动力、身体有残疾、懒惰至极的人,但是,这位拾荒老人,却有着不寻常的经历。

直到亲生女儿找上门,过往种种,方为人所知,老人曾是上海交通大学毕业生,那个年代,能考上上海交大,足见老人的能力有多强。

考上名校,光宗耀祖,毕业被分配到安徽合肥一家大企业,事业高走,组建幸福家庭,退休之后,心中仍有创业的抱负,带着4万元存款来到广东。

下海经商,不料全赔了,巨大的打击,消磨了所有斗志,那份骄傲荡然无存,老人始终说服不了自己面对失败的局面,更觉得丢人,故意狠心不与家人联系。

至此之后,老人音讯全无,家人苦苦寻觅多年,后来也知晓年龄不小了,以为不在人世了,老人也未曾对任何一个人说过。

在警方帮助下,女儿终于见到了父亲,24年来,相思之苦,终于得以结束,然而,父亲仍旧不肯回去,还是被女儿感动才回家的。

再看老人居住之地,在八楼一间狭小的房间蜗居,靠拾荒为生,当初的人中龙凤,如今落魄不已,应了那句:“一子慢,满盘皆落索”。

高材生那份骄傲被击碎,迫于颜面问题,闹得家人不得团圆,二十多年,难过的又何止是老人,丝毫没有谴责之意,只愿老人余生幸福。

高材生的自尊心要更强,但也要敢于直视现实

此事提醒广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学习更多知识之余,不仅要让自己的才能提高,同时要提高思想境界,过于强烈的自尊心,有可能会被其蒙蔽双眼,误入歧途,老人那个年代,传统思想较重,肩上担子过于沉重,他的结局也受到了其他因素影响。

如今的大学生不一样,生于衣食无忧的年代,不必承担太多,可以专注自己的发展,不去在意他人的看法,衡量利弊,谨慎做好每一个选择,免得一步错,步步错。

人生没有重来一次的机会,注重个人的想法同时,也要顾及家人的感受,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自甘堕落,那样才会让自己多年努力付诸东流,得不偿失,看着亲人因自己的过错而痛苦不堪,岂不是罪过。

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断不可有此想法,积极面对人生的不如意,将此视为宝贵的锻炼机会,从中吸取教训,自己也能成长得更快。

刚走出校园,涉世未深,平日里家长保护得很好,大学生自尊心特别强烈,来到社会,残酷的现实,会让大学生遇到诸多难题,唯有解决,人生才能继续前进,且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如若停滞不前,一味地怨天尤人,终究是浪费了一身的才华。

写在最后

每个人都是平凡的,高材生固然有高学历,或者高能力,仍旧要过普通的生活,敢于接受不如意之处,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大学生们要有朝上的生活态度,时间宝贵,不要总是陷入自我谴责中,调整好情绪,大胆向前走。

素质教育融入进来,大学生可以施展自己的才华,尽情展现自我,这些都是令人羡慕的,不要不知足,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要大学生肯努力,愿意吃苦,勇于突破自我,相信会有不一样的收获,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最后,还是希望老人能回到家,和子女过好晚年生活,大学生们也不要为自尊心所累,做好自己,考虑问题多顾及家人的感受,大学生不要做出傻事,一份努力一份收获,唯有上下求索,方能登上顶峰。

讨论话题:你怎么看待84岁老人的经历?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图片来源于网络)

0 阅读:1
余生也为你歌唱

余生也为你歌唱

共你白发以期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