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买不到进口药了?仿制药崛起引争议:便宜但真的好用吗?

积远观看世界 2025-01-10 05:00:52

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患者在公立医院遇到了同一个问题:进口药买不到了。

那些原来常开的药品,比如阿奇霉素、瑞宁得,仿佛一夜之间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国产仿制药。

很多患者觉得奇怪,为什么曾经“随处可见”的进口药变得这么稀有?仿制药虽然便宜,但它的疗效和安全性真的能和原研药一样吗?

在公立医院,进口药的“隐退”并不是偶然,而是多种政策和市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目前,国家的药品集中采购政策其实已经改变了市场。这个政策的核心逻辑是“以量换价”。政府的本意是压低药品的价格,让老百姓都能用上便宜药,降低用药负担。

政策是好的,出发点也很正确,但有利就有弊,这也让进口药在价格战中处于劣势。

以阿奇霉素为例,进口药的价格每袋高达5.58元,而国产仿制药仅需1元。瑞宁得的价格更夸张,每粒进口药34元,而国产仿制药最低只要0.9元。

同样的药品,价格天差地别,更加亲民的价格自然会受到青睐,于是,进口药逐渐退出了公立医院的药柜。

除了集采政策,医保支付方式的改革也加速了进口药的退出。

现在,医保采用的是按病种付费的模式,也就是所谓的DRG(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和DIP(按病种分值付费)。

简单来说,医保只给固定的钱,如果治疗费用超出了这个额度,超出的部分由医院自己承担。

医院自然要算经济账,选择更便宜的仿制药,昂贵的进口药自然不被选择了。长此以往,进口药在医院里的使用量越来越少,失去大众市场的进口药也不得不偃旗息鼓,最终逐渐淡出了公众视野。

进口药的“退场”也带来了不少争议,很多患者对于国产仿制药的信任度并不高。

有人觉得“便宜没好货”,认为疗效和安全性可能不如进口药。特别是在一些关键领域,比如抗生素治疗或者慢性病管理,患者的疑虑尤为突出。

比如,一些人反映,自己用仿制药治疗糖尿病后效果不如以前吃的进口药,甚至出现耐药性。而用回进口药后,症状立刻缓解。

这样的个人经历让不少患者更加坚定了对进口药的偏好。

那么,仿制药真的不如进口原研药吗?

其实,国家对仿制药的监管并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松。按照相关规定,仿制药要进入市场,必须通过严格的“药品一致性评价”。

这个评价不仅要求仿制药的化学成分和原研药一致,还需要证明它在人体内的吸收效果、生物等效性等各方面与原研药相同。

这也就是说,国产仿制药在疗效和安全性上与原研药应该没有显著差别。

患者所说的药性上的差别其实是不存在的,国家在选药的时候就已经筛选了不合格的产品。

事实上,为了打消患者的顾虑,国家医保局和药监局组织了多次大规模的临床验证。

这些研究覆盖了全国数十万患者,涉及多种常见慢性病药物,如高血压和糖尿病药物。数据显示,仿制药在临床效果和安全性上与原研药无差别。

此外,我国一些大型制药企业如齐鲁制药、石药集团,已经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甚至部分国产药品已经出口到欧美主流市场,这也能够证明我们自主研发的药物是合格的、有效的,而并非是老百姓们自己想的那样有区别。

尽管如此,仿制药在患者中的接受度仍然存在挑战。

这一方面与“价格心理”有关。进口药价格高昂,很多人潜意识里就认为它“物有所值”。

另一方面,也与市场上一些假冒伪劣产品混淆视听有关。一些不良企业用劣质药冒充高质量仿制药,导致消费者对仿制药的整体印象受损。

这样的例子虽然是个别现象,但对整个市场的信任体系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那么,进口药的退出是否意味着患者真的“买不到好药”了?

其实并非如此。进口药虽然在公立医院难觅踪影,但并未完全退出中国市场。它们更多地转向了私立医院、院外药房等高端医疗渠道。

也就是说,一些经济条件较好的患者仍然可以通过这些途径获得进口药。

目前,国家也在推动创新药的医保谈判,让更多进口新药进入医保目录。

数据显示,仅2024年,已有数十款进口药品通过医保谈判进入目录,包括多种治疗癌症、罕见病等重大疾病的药物。

从另一个角度看,进口药的“退场”也为国产药企带来了更多机会。

过去,中国的药品市场一直由外资药企占据主导地位。以最新统计来看,中国医药市场的年收入依然无法与跨国药企相比,外资药企在中国市场上赚的盆满钵满。

随着集采政策的推行,国产药企获得了更大的市场份额。国家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倒逼国产药企提升技术水平和质量标准,使其在国际市场上也能站稳脚跟。

比如,我国的阿奇霉素、万古霉素等药品,在杂质控制等技术细节上已经达到甚至超过国际标准。

当然,进口药和国产仿制药之间仍然存在一些差异。

比如,生产工艺和辅料的不同可能会导致药物的溶解速度和吸收率略有差异。不过,这些差异并不足以显著影响药物的疗效。

对于大多数患者来说,仿制药完全可以满足治疗需求。而进口药的高昂价格更多是因为其研发成本和国际定价策略,并不一定意味着疗效的显著优势。

从以进口药为主到国产仿制药的崛起,这不仅仅是市场竞争的结果,更是医疗体系和政策调整的体现。

患者对国产仿制药的接受需要时间,但随着国家对药品监管的不断完善,以及国产药企的技术进步,相信未来更多人会对仿制药建立信任。

对于那些有特殊需求的患者,国家也在通过医保谈判等方式让高价进口药变得更加可负担。

这场变革的最终目标,是让每一位患者都能用上安全、有效且价格合理的药品,让健康真正成为人人可及的权利。

参考资料:

同样的药不同的价格,“仿制药”靠谱吗? 安安科普(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事务中心官方账号) 2024-12-25

0 阅读:32
积远观看世界

积远观看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