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自存在以来,已经有了五千多年的历史。在这五千多年时间里,我国有过四个时期的大融合,那么究竟是哪四个时期呢?小编向大家分析一下。
一. 我国第一次民族大融合发生的时期是在春秋、战国时期。
汉族的形成其实有一个非常长远的阶段,早在四、五千年时,当时候还是部落时代,各大部落还没有融合,各自散布在中华大地各处,后来,位于西北部地区的人类始祖黄帝率领部落打败了九黎和炎帝,正式进入中原地区,才有了氏族部落的融合,黄帝与炎帝、夷族组成联盟,在黄河中游两岸繁衍,后来才形成了华夏族。
而在先秦之前,分布在中原周边还有各大还没有被融合的少数民族,它们分别为“东夷”“西戎”“南蛮”“北狄”的“四夷”即四周的少数民族。
而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此阶段的融合特点是在我国中原地区进行的,开始形成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
二. 我国历史上第二次民族大融合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此阶段的融合特点是区域迁徒出现对流,也就是一部分汉族往周边少数民族区域去,周边少数民族往内地来。
在这个时期,诸如南匈奴、东突厥以及羯、氐、羌、柔然等少数民族的新鲜血液先后融入到“汉族”之中,这种民族的混合,使得“汉族”队伍变得愈发庞大,也使得北方汉族成为一个文化意义之下的“混血种族”。
三. 第三个阶段是在宋辽金元时期。此阶段民族的融合是在我国的边疆地区,当时的情况是,不仅是少数民族融合了汉族,大量的汉族也融合了少数民族。
除此之外,一些波斯人、阿拉伯人和汉族等在中原的民族融合,形成了新的民族----回族,而在回族中,对于来自不同地方的人又有一些比较有意思的称谓,例如,来自阿拉伯的回族被称为“白帽回回”,来自于波斯的被称为“黑帽回回”,从宋代开始定居开封的被同化的犹太人(世界历史上犹太人被同化的唯一例证)被称为“蓝帽回回”。
四. 我国历史上,其中最具意义的是发生在清朝的民族大融合。历史记载,在满族统治中国的时候,他们为了保持自己的特色,强迫汉族“剃发易服”,然而,令统治者想不到的是,在200多年过后,满族人大多数已经不会说满语、写满文。
尤其是后来发生了辛亥革命之后,满族大多数人已经加速汉化,有的甚至改为“汉族”。
而在这一时期的民族融合则是奠定了我国现在中国疆域以及以汉民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基础。
5319431
我国第一次民族融合是牧野之战,是东夷人(汉民族主要组成部分),和殷商人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