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中,赵括惨败秦军,赵军全军覆没,赵军统帅赵括也沦为了千古笑谈。
很多人都认为赵括是一个“砖家”。
“砖家”这个词可不是什么好词语,是专门用来嘲笑现在那些满嘴跑火车的学者的。
然而,赵括真的像那些“砖家”一样,有那么不堪么?
其实不是。
赵括出身于一个将门之家,从小熟读兵法。
早在之前,赵国和齐国曾经发生过一场战争。
赵王命令他爹赵奢在一个月内打下齐国的麦丘。
麦丘是一个易守难攻的地方,赵奢打算强攻的对策。
其实,赵军多次派兵攻打过这里,结果都是无功而返。
赵括知道这件事情后,认为不现实,便跑去阻止他老爹的计划。
赵奢作为一名身经百战的大将,而他儿子从未打过仗,对兵法的了解仅仅限于一些死板的书籍上,他怎么可能会听他的意见呢?
结果赵奢不仅没有攻打成功,还导致自己这边死了不少人。
赵奢把气撒在俘虏的身上,逼他们告诉自己城里的情况。
俘虏就是不肯告诉他。
赵括又跳了出来,跟他爹他说自己有办法对付俘虏。
赵奢还是没当回事,可他还是给了赵括一个机会。
最终,赵括搞定了俘虏。
此后,赵括名声大噪。
也正因为是这样,当廉颇与秦军对垒严防死守的时候,赵孝成王才会想到赵括。
赵孝成王看到赵军伤亡日益俱增,对廉颇只守不攻的计划很是不满。
正好,秦国利用反间计,离间了赵孝成王和廉颇的关系。
于是,赵孝成王便临阵换帅,派赵括取代廉颇,担任统帅一职。
当时候,赵括根本就没有带兵的经验。
蔺相如和赵括父亲知道他经验尚浅,一致提出反对。
然而,赵孝成王一意孤行,根本就不听任何人的劝告。
没办法,赵括只能硬着头皮出战,结果可想而知。
事实上,以当时赵国与秦国的兵力来看,赵国的兵力稀少,在人数上根本不占任何优势。
尽管他惨败于秦军,可是他也灭掉了秦军不少兵力。
据学者推测,赵括以消耗五万兵力为代价灭掉了秦军三十万人。
而最后失败的原因是因为粮草不足,赵军无法再支撑下去。
他们最后选择了投降。
当然,投降的结果很惨,那就是剩余的四十万大军全军覆没。
赵军的死亡成就了白起的杀神之名。
如果给赵括足够的时间去成长,胜负如何也很难说。
只是,历史无法回头。
人们只记得那一战的惨烈程度——历史上从未有过如此惨烈的败绩。
所以,哪怕赵括死后也被人戳脊梁骨,把一切的责任都归咎于他,而忽略了一意孤行的赵孝成王。
其实,这事情也不能全怪赵括。
毕竟,以秦军的勇猛程度来看,他们一路横扫,根本就没有一个国家能够抵挡得住他们的猛烈攻势。
而相对于其他国家来说,赵括已经算是比较能扛的了。
所以说,如果把他当成“砖家”还是有失偏颇的。
那么,聪明的你,如果让你在古代中请一员名将打这一场大仗,你认为请谁去打能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