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线建设,产业向西转移,兰州会否迎来新机遇?

金针 2024-10-10 17:53:11

新一轮“西游记”要上演了?

9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意见,提升区域协调发展就业承载力。

主要思路是:引导资金、技术、劳动密集型产业从东部向中西部、从中心城市向腹地有序转移,加大对革命老区、边境地区、资源枯竭地区等政策倾斜,促进区域间就业均衡发展。

此消息一出,很多西北人欢呼雀跃。

毕竟现在的情况在我们眼里就是:东边富的很,西边慌得很!现在工作不好找,大家的日子也不好过。

向西转移,趋势已定,很多人说这个思路对于未来兰州的发展也许意义重大。

国家在重新调控产业布局,推动中西部崛起,“新三线建设”这个词,最近也火了起来。

但也有人说此举就是为了分散风险,搞个“后备基地”。

再者,沿海的重大生产力项目,即便要迁移备份,首选目的地肯定是重庆、四川、贵州和陕西这些地方。

兰州能不能在这波新三线建设中有所收获,还不好说。

简单回溯一下,当下已经是我们所经历的第三次转移了,前两次,兰州是切实获得了发展机遇的。

40年代,沿海的工业、人才纷纷转移到西部大后方,兰州成为承接重镇。

建国初,兰州的战略位置再次提升,“一五期间”全国156个重点建设项目,甘肃占了16个,兰州有12项,单西固区就有6个。

兰炼、兰化、兰铝都是当时的产物,这也奠定了兰州今天的工业基础。

而60年代开始的三线建设,将东部的核心工业纷纷迁往三线地区,国家在属于三线地区的13个省和自治区的中西部投入了占同期全国基本建设总投资40%左右的2052.68亿元巨资。

其中,投入近百亿将13个大中城市的一批重要项目迁入甘肃,此举也为兰州带来了大量的资金、人才和政策。

毋庸置疑,三线建设曾让兰州获得重大发展机遇。

也正是在这场历史进程中,兰州一跃而起,城市基础建设跨越式发展,成为当时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被人们称之为“兰州现象”。

这个特殊时期,也是全兰州人如今忆往昔时的骄傲时刻,教育、科技、工业企业全面发展,巅峰时期经济总量排名进入二十强,排在郑州、长沙之前。

那时候,兰州从来没有羡慕过任何一个邻居城市,中东部地区的考生报考兰大,也不会有人觉得有什么不妥。

改革开放后,伴随着市场经济的改革,作为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兰棉厂、甘光厂、三毛厂、兰高阀、玻璃厂、洗衣粉厂、兰州制桶厂、西固食品厂、春风电视机厂等一个个往日辉煌的名号,渐渐破产或者名存实亡。

随着经济重心向沿海转移,兰州的优势地位也不在了,失去政策庇佑,城市高光也随那个时代远去。

此后,兰州年年盼投资、天天找出路,人才和资源依然还在持续流失,和其他城市的差距,也是越来越大。

如今,多个城市都在盯着这第三次产业备份潮,而兰州又能否从中获得一丝机会呢?

新三线建设的目标,除了是要缩小区域间的差距,让东部、中西部都能一起发力外,另一个重要原因,和前两次一样,显然是出于安全考虑。

六十年代,我们的工业过于集中,14个一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就集中了约60%的主要民用机械工业,50%的化学工业和52%的国防工业。

大城市人口过多且集中在沿海地区,易遭空袭;主要铁路枢纽、桥梁和港口码头,一般多在大中城市及其附近;所有水库,紧急泄水能力都很小,易遭破坏。

现在的情况也同理,产业、技术都集中在东南沿海,于是就有了“后备基地”这个概念。

但现在的时代,又不是过去那个一腔热忱的时代了,几百万人携家带口说走就走。

把产业从东部搬到西部,运输成本、人工成本、基础设施建设,这些都得花真金白银维系。

还有一点,不是所有行业都能搬家,比如高端制造业,这种产业对配套条件要求高得离谱,基础设施跟不上、技术人员匮乏,就没有生长的土壤。

所以,中高端工作机会大多都集中在北上广深以及部分新一线城市,全国的精英也基本集中在少数地域。

有句话说,凡事先问问自己配不配。

关键是三线城市确实缺少对人才的吸引力,目前不是某一个方面,而是各个方面与一线城市差距巨大。

就拿很多城市的过往来说,好不容易把一些企业和资源吸引过去了,但人跟不上。

光靠给房补和税收优惠,显然已经不能让大家抛弃北上广的高薪、放弃便利的都市生活和机会,来建设三线了。

工作机会,生活娱乐,教育医疗,这种转移背后,不是简单的企业搬迁,而是一场生活方式的彻底变革。

大家愿意来的前提是:我在那儿能过得更好,而不是“被分流”到一个预期并不怎么高的地方。

要是没有真正的生活吸引力,就难以真正改变人口流动的方向。

包括很多人也认为,把一批企业从东部搬到西部,即便国家给出政策红利,但企业最终能否扎根下来,这件事可能比想象中要难的多。

要说配套设施,东部发达地区啥都是现成的,产业链一条龙服务,到了中西部,物流、供应链都要重新搭,成本往上翻倍,企业老板们也会看着钱包算账。

一旦政策红利到期,企业可能就扭头就撤退了。

之前很多这种计划,企业为了眼前利益转移项目,结果新产业基地成了“烂尾楼”,发展没起来,反而成了地方负担。

所以,中西部城市,兰州能不能“消化”这些产业,才是重中之重。

当然,我们的目标也不是一下子就和东部沿海站在同一个水平线上,只要新三线建设的趋势能成,即便进程缓慢,那也要比现在强。

毕竟,到时候别的不说,基础设施肯定能跟着大改善。

以前西边留不住人才,新三线建设后,人才也愿意往这边来了,发展更有后劲,普通人找工作的机会也会更多,皆大欢喜。

包括教育、医疗也能借着东风发展起来,老百姓的生活品质能有所提高。

西边的旅游资源也能借着这股劲儿好好开发,游客多了,钱也就赚得多了。

这样一来,全国的发展更平衡,大家的日子都能越过越好,预期也就彻底改变了。

如今,新三线建设即将拉开序幕。

参考曾经的三线建设成果,无论大小,每一次都是新契机。

兰州能否将借此拉平与其它城市的差距,中西部、西部大开发实质性发展的春天能否真的来临,这次或许是个机会!

0 阅读:1

金针

简介:观点和故事,是永恒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