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不争,是一种智慧

婵道评文化 2024-04-23 02:30:35

导语: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夫唯不争,故无尤。

《道德经》里的不争,是清静无为的一种表现,是一种智慧。

一、不与天争时,要尊重客观规律。

天道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四时更迭,日月轮转,这是自然界无法更改的规律。

拔苗助长的故事,告诉我们,种植庄稼,必须遵循农时,春耕夏耘,秋收冬藏,若是与天争时,强行播种或收割,只会颗粒无收。

鲧用堵治水,九年寸功未建。禹用疏治水,终驯服滔滔水患。这也告诉我们,因势利导,治水堵不如疏,一定要尊重自然规律。

顺天时,事半功倍;逆天动,终将灭亡。

二、不与地争利,要珍惜自然环境。

地球是人类的母亲,它无私的给予了人类水、食物等生活物资,孕育了万物。

随着所谓的科技进步、社会发展,人类越来越肆无忌惮的破坏生活环境。

森林的过度砍伐,让曾经水草丰美的楼兰古国,绿洲变成沙漠,消失在历史的长河。

工业废水甚至核废水的随意排放,绿水变臭,鱼虾消失,曾经清澈的湖泊不再。

过度的工业化,一根根烟囱向空气不停的注入废气,雾都伦敦、雾霾等人造景观出现。

当空气、水、土地都被破坏了,人类还怎么生存?

如果我们继续与地争利,若干年后,当子孙看到:青山不改绿水长流,有缘再会。后代问我们:山为什么是青的,水为什么是绿的,天空为什么能看到星星。我们又该如何回答?

三、不与人争和,要求同存异谋发展。

人,具有社会性、文化性、历史性。观念的差异、利益的冲突,往往是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矛盾的来源。

《礼记·乐记》:“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乐胜则流,礼胜则离。”

在交往中,应当尊重差异,求同存异,争取和谐相处。

将相和的故事,告诉我们蔺相如代表的文官和廉颇代表的武将,可以求同存异,共同为赵国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我们国家在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时,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到人类命运共同体,都体现了求同存异、和谐发展的理念。

结语

不争,是一种境界、一种智慧、一种人生态度,并不是消极避世,而是要顺天时、重地利、尊人和。

夫不争,故无尤,故天下莫与之能争。

0 阅读:1

婵道评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