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不易,很多人容易内耗,就会刷到现在很流行的一句鸡汤:允许一切发生。
你去看心理学方面的,就会告诉你:要自洽。
看了一堆鸡汤,没有能用的。
怎么能不内耗?
一、小故事:空船方舟而济于河,有虚船来触舟,虽有惼心之人不怒。有一人在其上,则呼张歙之;一呼而不闻,再呼而不闻,于是三呼邪,则必以恶声随之。向也不怒而今也怒,向也虚而今也实。人能虚己以游世,其孰能害之!
这是《庄子·山木》中的一个小故事,讲的是一个船夫张三,在河里悠哉悠哉的摇着船过河,突然出现另一艘船,把张三的船给撞了。

张三这个气啊,第一次喊:船上有人没有啊?你把我船撞了。
没人搭理他。
张三忍着气,提高了音量:船上有人没有啊?你把我船撞了!
还是没人搭理他。
张三终于忍不了了,破口大骂:T,M, D.....!
好一通发火。
见到还是没人出来,张三登上对方的船,结果发现是个空船,张三的气没了。
就是这样一个小故事,庄子说:向也不怒而今也怒,向也虚而今也实。
生气与不生气,取决撞来的船上有没有人!
庄子最后感慨:虚己游世,孰能害之!
这是庄子最后的处事态度,他老人家境界高,咱老百姓能达到这种境界的不多。
二、心理学上的自洽自洽(self-consistency)在心理学中指在多样性中构建内在一致性,个体在认知、情感和行为上保持内在一致性的状态,同时能在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中保持心理和谐与适应性。强调个体通过整合自身逻辑与外界多样性,达到“内在不冲突,外在不强求”的平衡状态。
那怎么样才能自洽,不内耗?
首先,充分认识自我。这个自我应该包括两个方面:客观的自我和主观的自我。客观的比如出身、家庭等不可改变的,主观的比如兴趣爱好、思维方式、性格脾气等,主观的是可以变化的。这些客观和主观的方面,都是构成自我的一部分。

其次,接纳所有的自我,接纳自我的所有。把不同的自我认识好、组织好、协调好。在自己的心里构建一个温暖的小家,这个小家是无所不包容的。在这里无论你是懦弱、贫穷、愚蠢,这些因素都是自我的一个方面,是被允许住在这个心里的小家的,是被接纳、被谅解的,你可以撒欢,可以哭泣,可以高歌,可以做任何事情。这个在心里的小小的家,就是你最坚固、最温暖的堡垒。
最后,就是保持身心健康,不断地提升自己。锻炼身体,培养兴趣爱好,陶冶情操,让自己的心灵保持愉悦,不被生活和工作的琐碎束缚。提升自己职场中的技能,让自己在职场不那么吃力;提升自己在生活中的兴趣爱好,让自己更加热爱生活。
三、关于外界关系的处理认知要提升,世界是多样性的,人也是多样性的。
存在即合理,发生即合理。
一切都是缘分,都是各种因素构成的。
我们能接触到的世界是有限的,所能认识的世界更是有限的。用这种有限的认识,去看待无限的世界,无限的现象,肯定是有漏的。

简单说,对于我们看不过去、看不上眼的、不符合世俗的,都要有一种包容的心态。
世界都允许它发生了,允许它存在了,你有什么权利不允许呢?
比如世俗眼光中,同性恋是不被看好的,违背了人类生存繁衍的。但,这种现象的出现,代表着它的存在是有出现的条件的,上天安排的最大了。
比如大街上,你看到一个男人打女人,肯定会认为这是不对的。但是,如果这个女人是个人贩子,你说对还是不对?
结语:严谨地讲,在承认世界与人性复杂性的前提下,通过持续自我对话与外界互动,构建个体化的生命秩序。它既非静态的“完成态”,亦非对多样性的否定,而是动态平衡的艺术——如李小龙所言“Be Water”,在流动中保持内在的柔韧与力量。
简单说,就是道德经里的“上善若水”,迷人的老祖宗说话,总是那么发人深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