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家里,父母有这5种“穷习惯”,孩子长大后很难会有出息

杉杉评育儿 2023-11-26 07:38:03

家庭治疗大师萨提亚曾说:“一个人的性格特点、人生三观、精神品格、思维方式、生活习惯,都深受家庭和父母的影响,很多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做父母的心愿,但是孩子以后能走多远,要看父母的修行有多高,父母的言行藏着孩子的未来,有这5种“穷习惯”的父母,孩子长大后很难会有出息,家长不要不当回事。

“穷习惯”一:总喜欢自我感动

在电视剧《小欢喜》中陶虹饰演的宋倩就是典型的喜欢自我感动类型的父母,把自己最好的一切都给了女儿,有一幕让人印象深刻。宋倩给英子炖了燕窝,自己都不舍得吃一口,但是英子并不喜欢吃机缘巧合之下还给了爸爸当时的女朋友吃。结果被宋倩撞见,那一刻宋倩崩溃了,她辛苦炖的燕窝自己都没舍得吃一口,女儿不仅不感恩还给了前夫的女朋友,甚至对自己撒谎,没去学校。

像这样的事例很多,比如宋倩因为英子考试好了就带孩子去看电影,结果这个电影孩子已经看过了。很多时候宋倩都觉得自己为了孩子好,但是英子并不能理解,甚至讨厌妈妈,想远离妈妈。英子抑郁想跳海的时候宋倩还在说“妈妈做这一切不都是为了你好”?英子歇斯底里呐喊“妈妈,我不配你对我的好,我就是想要离你远远的”。

总喜欢自我感动式的父母喜欢强化自己的付出,过分寻求从外界获得精神补给和感情支持,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压力,更容易让孩子活在内疚当中。

心理学家Zick Rubin说过:真正的爱不是用我们想要被爱的方式,去爱对方,而是去理解对方想要的,以TA想要的方式去爱TA,让对方感受到自己是被关注的,被爱着的。放下你的自我感动,允许孩子做自己!

“穷习惯”二:喜欢斤斤计较

俞敏洪曾说过:一个斤斤计较的家庭里面很难用养出胸怀博大的孩子。

前段时间我们公司去厦门团建,大家在逛街买东西的时候,雯雯和小玲看中了同款手链价格120元,雯雯毫不犹豫就买了。但是小玲看到价格以后就开始纠结了,她说“感觉我应该也没带几回,还是算了”。我们都跟她说,难得出来一次,而且按照她的工资水平,这个手链的价格完全也能够接受。

最终小玲还是没有买那个手链,但是回来以后她又觉得很后悔。像这样的事情已经不止一次了,比如我们平时会一起团购水果或者是其他物品,她的第一时间就是看价格,然后就开始犹豫了,过后又会后悔。

小玲的家庭条件还不错,父母也都是有退休工资的,但是她妈妈从小就习惯斤斤计较,喜欢“哭穷”。小玲说她记得小时候有一次在校门口看到好多同学买气球,她也特别想要,气球一个3块。妈妈就跟那个人讲价少5毛,但是那个老板不愿意卖。最后妈妈没有给小玲买气球,并告诉她“这个气球玩两次就没用了,有这个钱还不如买个吃的”。小玲说这样的事情经常都会有,妈妈明明有能力给她买,但就总喜欢找各种理由不给她买。

埃德加布莱索曾说过“如果孩子从小把自己当作一个“穷人”,他一辈子都会是“穷人”。父母爱斤斤计较,总是对着孩子“哭穷”,时间久了孩子会有一种不配得感,这种感受会困扰他一辈子,孩子更容易自卑、不自信,做事瞻前顾后,容易失去很多机会。

“穷习惯”三:遇事总喜欢抱怨

记得暑假有一次带孩子去旅行,坐在我们旁边的也是一对趁着假期要去旅行的母子。男孩子大概10岁左右,刚上车的时候男孩子找妈妈要手机玩,妈妈就很生气“你是出来玩还是出来看手机?要看手机还不如回家,出来干嘛”?没过一会男孩子开始吃零食,男孩子妈妈又看不下去了“我们还要坐5个多小时的车,你现在就开始吃,你怎么那么贪吃”。男孩很无奈地说“我就吃一个就不吃了”。

到午餐的时候男孩泡泡面,妈妈又说他没有弄好;男孩子不想喝水,妈妈又说过不停……看得出那个男孩已经极度不耐烦了,可是那个妈妈却还一直抱怨不停。从他们上车后一直在说孩子的不是,说男孩子10岁了还不懂得分担帮忙拿行李,不懂得体谅妈妈的辛苦等等。确实妈妈为了孩子见世面又花钱又出力很累,但是这样的抱怨真的能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问题?

结果可能会适得其反,抱怨看起来是由外在因素引起的,实际上,抱怨是对自己现状的不接纳,通过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内心的需求。这样的人他内心各种不满,天天负能量,就像一只刺猬,通过抱怨来扎伤别人,以此来引起他人的关注。在抱怨中成长的孩子,很容易被这种负情绪传染,当他们自己遇到事情的时候,第一时间不会想着怎么解决,而是喋喋不休的抱怨。

“穷习惯”四:总喜欢比较

“你为什么不会做,人家×××同学怎么会做;你怎么才考这么点分数,你看×××人家考了100分;你真的很不听话,你看人家×××都懂事……”我们身边有太多这样爱比较的父母,孩子总是“别人家的好”,父母喜欢拿自己家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作比较,本意是希望自己孩子能够更加上进,像“别人家”的孩子一样优秀。

可是在孩子的眼里看到的是自己父母对别人家孩子总是欣赏、肯定,而对自己总是各种不满、否定。为了迎合父母的需求,孩子就会努力成为“别人家孩子”的样子,也形成了孩子会过度关注他人的评价和看法,不断忽视自己内心真实的需求。他们的内心会有一种巨大的无能感,他们容易否定自己的感受,内心更容易无助和自卑,就像是一个班级里面最容易被遗忘的那个孩子,找不到自己存在的价值。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第一时间考虑的是他人的评价,不敢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很容易就陷入迷茫。

“穷习惯”五:喜欢恐吓和威胁

“再不听话就不要你了;再不乖警察叔叔就来把你抓走;你再不好好做作业,我就把你最爱的玩具丢出去……”威胁和恐吓是很多父母在养育孩子的时候管用的“手段”,通过威胁和恐吓来强调自己当父母的权力和权威“我是你妈妈,你就得听我的”,而弱小的孩子只能敢怒不敢言。

在威胁和恐吓下长大的孩子会失去安全感,要么变得叛逆,要么变得懦弱、自卑、甚至是伪善;有的孩子甚至习惯了屈服,更容易成为被欺凌的对象。

写在最后:

从小被父母温柔以待过得孩子,长大后他才懂得爱护自己够善待他人。“父母行为上的缺失,态度上的敷衍,孩子都会全盘复刻到自己的身上”,正向的养育是孩子自信的底气,也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0 阅读:11

杉杉评育儿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