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现在的欧美领导人像他们一样了解中国

商学中人 2020-05-25 19:52:17

中美关系的恶化实在是令人遗憾、痛心。

王国委在5月24日下午的记者招待会上说:“中方始终愿本着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精神,与美方共同建设一个协调、合作、稳定的中美关系。……中国无意改变美国,更不想取代美国;美国也不可能一厢情愿改变中国……”

这其实是实话,但显然现在的美国政客不这么想,他们不相信中国无意改变美国、不想取代美国。

我有一个很明显的感觉,最近几年来,许多新上台的发达国家领导人对中国的认识远不如之前。

且举三个例子。

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是一位精明的中国通,他能讲一口流利的中文,曾这样形容中国的爆炸式发展:“英国工业革命和全球信息革命同时在中国如火如荼地进行,并将300年的时间压缩为30年”。

如果现在的澳大利亚领导人能有陆克文一半懂中国,相信中澳关系就不会像现在这样糟糕。

再如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当年他曾说过这样的话:“中国对世界平衡的改变是如此巨大,因此世界必须找到新的平衡。不可能假装只把中国当作一个世界舞台的较大参与者。中国是世界历史的最大参与者。”

如今看来,亚洲国家普遍有这种现实认识和心理承受能力,但欧美发达国家似乎还没准备好。

上一任美国总统奥巴马,在2015年举行的中美峰会上,两位最高领导人详细讨论了修昔底德陷阱。奥巴马强调,虽然中国崛起带来了结构性压力,但“两国都有能力解决分歧”。两位领导人都承认,“大国之间一再发生战略误判,就可能自己给自己造成‘修昔底德陷阱。’”

所谓“修昔底德陷阱”,是借用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对雅典与斯巴达争霸导致希腊文明毁灭的反思:当一个崛起国威胁到守成国的主导地位时,会引起严重的结构性压力。在这种情况下,不仅仅是非同寻常的、未曾预料到的事件,哪怕是外交事务上一丁点的寻常火苗,都能够引发大规模的冲突。

可是,当换了一位美国总统,短短几年时间,两国关系就恶化到了危险的地步。

当然,在政坛人物变幻的背后,也正反应了欧美社会内部的变化。当然,我们自己也应反思,是否哪些地方原本可以做得更好?在未来又该如何更好地应对?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希望人类的智慧能够找到化解冲突的明智道路。

0 阅读:71

商学中人

简介:商学中人,商中学人,书香可人,书可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