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时间血液最黏稠?医生提醒:两个时间多喝水,或有助疏通血管

迎梅看养护 2024-11-19 02:30:06

清晨,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感受?

刚刚起床,头有些晕,手脚微微发麻,整个人像没睡醒一样。

你可能会觉得这是睡眠不足的缘故,但其实,这很可能是你的血液正在向你发出“黏稠预警”。

那么,血液为什么会变黏稠?什么时候最容易出现这种情况?如何通过简单的方法疏通血管?

简单来说,血液黏稠就是“血流变慢了”。

科学上称为“血液高黏度综合征”,它是因为血液中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比例过高,或者脂类和蛋白质浓度过高,导致血液流动性变差。

黏稠的血液就像水里加了糖浆,不但流得慢,还容易“堵管子”。

这种状态会带来很多健康问题,比如血栓、动脉硬化,甚至引发心梗或脑梗。

特别是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来说,血液黏稠的时间和程度至关重要,稍不注意可能就会酿成大问题。

血液黏稠的症状早识别

血液黏稠并不会一开始就“敲锣打鼓”地告诉你,但身体有一些细微的变化值得警惕:

手脚发麻、冰冷:很多人早上醒来时会发现手脚麻木甚至冰凉,这可能是血液流动不畅,四肢供血不足所致。

疲劳感:即使睡了八小时,依然觉得累?这可能是因为血液运送氧气和养分的效率降低,身体细胞“吃不饱”。

头晕、头痛:由于血流变慢,大脑供氧不足,容易引发头晕和头痛,甚至会感到思维迟钝。

心悸、胸闷:心脏为了推动“浓稠”的血液工作量加大,可能导致心悸或胸闷。

皮肤问题:黏稠的血液会影响皮肤供氧,导致面色苍白、干燥,甚至出现色素沉着。

早发现这些信号,可以更好地预防严重问题的发生。

什么时间血液最黏稠?

早晨起床后

早晨是血液黏稠的“高峰时段”。

研究表明,清晨7点至9点血液黏稠度较全天高出25%-30%。

这是因为夜间水分流失,血液液体比例下降,加上睡眠时身体静止,血流减慢,红细胞和血小板“堆积”,让血液更难流动。

特别是对于老年人或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清晨的健康风险更高。

长时间不活动后

长时间坐着工作、刷手机,或保持同一姿势,血液循环速度会变慢。

这时,血液中的脂质和血小板容易“聚会”,增加黏稠度,诱发健康隐患。

剧烈运动后

运动会大量出汗,如果不及时补水,血液中的水分减少,黏稠度也会升高。

因此,运动后补充水分尤为重要。

血液黏稠的常见原因和诱发因素

水分流失

2021年,美国心脏协会在《循环研究》(Circulation Research)上发表的研究表明,人体内水分流失是血液黏稠的重要原因。

实验显示,脱水状态下,血液流速降低了15%-20%。

这意味着即使是普通人,在缺水状态下也可能面临血液黏稠的风险。

久坐不动

长时间的静止状态会让血液流动速度减慢,特别是腿部深静脉血液更容易滞留,从而增加血栓风险。

饮食不健康

高脂肪、高糖分、高盐的饮食会让血液中的脂质浓度升高,进一步加剧血液黏稠问题。

年龄增长

随着年龄的增加,血液的流动性下降。

老年人的红细胞黏附性更强,导致血液黏稠度更高。

两个时间多喝水,或有助疏通血管

早晨起床后的一杯温水:清晨补水是降低血液黏稠度的关键。

喝一杯200毫升左右的温水,既能稀释血液,也能激活肠胃,帮助身体代谢废物。

睡前一小时的一杯水:夜间是血液容易变黏的另一个高峰时段。

适量补水可以为身体储备夜间所需的水分,降低血液黏稠度。

不过,需要注意控制饮水量,以免频繁起夜影响睡眠。

王阿姨年过六十,最近总觉得早上起床时头晕、胸闷。

一次晨练时,她突然感到心跳加快,被送到医院后,医生发现她的血液黏稠度较高,存在血栓风险。

医生解释,王阿姨的症状很可能与清晨血液黏稠有关,并建议她每天早上起床后喝一杯温水。

按照医嘱,王阿姨还调整了饮食结构,增加了每日的活动量。

几个月后,她的身体状态有了显著改善。

如何有效预防血液黏稠?

分时段饮水:不仅在早晨和睡前,白天也需要定时补水,每小时喝几口水,保持身体水分平衡。

调整饮食:多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绿叶蔬菜、全谷物,少吃油腻和高糖食品。

适量运动:定期进行散步、瑜伽等低强度运动,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

避免久坐:每小时起身活动几分钟,促进下肢血液流动,预防深静脉血栓。

血液是我们身体的“运输工”,健康的血液流动能让我们的身体运转更高效。

清晨的一杯温水,或许就是改善血液健康、预防疾病的一小步。

不妨从今天开始,给自己的血管多一份关爱。

0 阅读:106

迎梅看养护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