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5年( 清顺治二年)阴历五月初,屡遭清军挫败而遁入九宫山深处的李自成亲率二十八骑登山斟查地形(一说外出打粮),被一群乡兵伏击,李自成于混战中被一个金姓勇丁用铁铲击中后脑而死。戎马半生、见惯惊涛骇浪的李闯王,最终竟然阴沟里翻船,死在一个山野农夫的手里。,
因为事发仓猝,随行护卫的李自成义子、参将张双喜力战不支,只得拍马飞逃,李自成的贴身亲随刘某奋力冲出重围,飞骑追呼道:“李万岁爷被乡兵杀死下马”!大顺军残部惊闻噩耗,满营皆哭。
这一过程,出自南明湖广总督何腾蛟写给唐王朱聿键的奏报,时在隆武元年(1645)五、六月间,彼时李自成的旧部大都被何腾蛟招抚,这些大顺军的残兵败将们众口一词告诉何腾蛟说李自成死于九宫山牛迹岭一座古庙内,应该具有一定的可信度。何况事件的亲历者或幸存当事人之一的“伪参将”张双喜,被何腾蛟招降后正率部驻扎湘阴,随时可以调查、采信。
另外在清军方面,英亲王、靖远大将军阿济格也获得了李自成已经死亡的情报,他未经实地查证就喜滋滋地向兄长、监国摄政王多尔衮汇报了这一天大喜事。对于阿济格来说,这也是他立下的最大功勋,足以光宗耀祖。
多尔衮闻讯后也是欢天喜地,立刻祭告天地,祭祀祖庙,并以顺治帝的名义昭告天下。但没高兴几天,多尔衮又得到李自成已经逃窜到江西,死于九宫山的是其替身的情报,虽然这个情报很难得到证实,但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审慎态度,多尔衮还是严厉谴责弟弟阿济格谎报军情。于是乎,灭闯大英雄阿济格由亲王降为郡王 ,还额外罚俸银五千两 ,其麾下将领也受牵连,其中有个悍将也遭处罚,被降级罚银,他就是日后大名鼎鼎的权臣鳌拜。
阿济格本人没有亲眼看到李自成的遗骸,只是听人这么一说就急不可耐地上奏邀功请赏,他吃亏在没有可靠的当事人能提供现场人证物证。
几个月后,九宫山民团头子程九伯,突然接到清廷任命的通山县令的嘉奖,褒奖他杀死了“闯逆”李自成,虽然死不见尸,但时值酷暑炎天,自然“尸朽莫辩”,腐烂衰败的臭尸难以辨认——这确实也解释得通。在县官的鼓励下 也可以说胁迫下,程九伯拎着一颗朽烂的人头,还携带了几件据说是缴获“闯贼” 的“御用”之物譬如珠盔、蟒袍、宝剑去见驻军武昌的汉军正蓝旗统帅佟养甲(铁马冰河wu) 。佟军门见之大喜,委任程九伯为德安府经历(负责公文来往、整理案牍的小官吏),后又擢为西安府守备。不知为何,程九伯一直不敢赴任,直到老死乡间也未出山做官.....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在九宫山区发现一本《程氏族谱》,其中很实在地记录了此事:
“(程)安思,字九百(子弟称“九伯”)......剿闯贼李延于牛迹岭下 ”。
史载,李自成有个别名叫“李炎”,但非“李延”。族谱中的李延和李自成到底是不是一个人,只有老天知道!
当然,抛开那些沸沸扬扬、神秘莫测的野史传闻不谈,历史事实告诉后人,李自成确实死了。因为残余的大顺军将士随后大多归顺了南明小朝廷,并与明军联手抗清,这一切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大顺残军已群龙无首,没了效忠对象,这才联明抗清,否则怎会投降曾经的死敌?
一年多以后,满清摄政王多尔衮又亲自签署文件,给阿济格、鳌拜、谭泰等人平反,并官复原职。
但此事仍有诡谲处,即未盖棺定论。到乾隆执政时,某日他闲来无事,就把曾祖父顺治朝的《实录》拿出来翻阅,看完后心绪难平,旋即发表评论:
“英亲王阿济格秉性不纯,往追流贼,诳报已死......黜爵实由自取.其子孙前俱降为庶人,削其宗籍”。《清实录》
皇帝金口玉牙,倒霉的阿济格又一次被追责,子孙后代也跟着一起遭殃。
这时,距李自成败死九宫山都过去了差不多半个世纪。
【配图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