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继愈:中国古代哲学与自然科学

文字有思想 2024-07-04 02:43:43

最近几年,中国哲学史这一学科呈现出一派兴旺的兆头。

前些年,同行们忙于编写中国哲学通史,出版了分量不同、深浅不同、大大小小的各种通史教科书,仅就我所见到的已不下十来种。为了教学的需要,这是必要的,现在编写通史似接近尾声。

通过编写通史,人们发现许多通史大同小异,没有较大的突破。学术要求不断前进,中国哲学史的研究范围也不断扩大,涌现了专著研究、专人研究、断代史研究、专题研究、范畴史研究等。著作质量也有显著提高。这是我认为中国哲学史呈现兴旺的根据。

在兴旺发达的总形势下,李申同志完成了他的《中国古代哲学和自然科学》的专著。李申同志要我为此书写一篇序。我很乐意,并负责向读者推荐这部书,因为学术界需要这样一部专著。

自然科学对唯物主义的作用,学术界人士已引起注意,而哲学对自然科学是什么关系,学术界研究得很不够。国内外有不少自然科学史的专著,如天文、数学、医学、化学等,都做出了可观的成绩。但各种自然科学之间又是什么关系,各科学与哲学有无共同的关系,则缺少研究。自然科学中使用的一些具体的方法,如测试、观察、运算、推导等,各学科根据自己学科的特点有所论述,而各学科的“学科观”(各学科的方法论)则很少涉及。哲学史和自然科学史各自为战,不相为谋。像这种梗阻现象已经妨碍了哲学史的前进。

我们认为哲学史是人类的认识史,中国哲学史是中华民族的认识史。人类认识世界、认识社会、认识思维发展的规律,必然要求把各个时代的哲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弄清楚。比如汉代的天人感应思潮,哲学史研究者已经给予注意和论述,而天人感应对当时自然科学起过什么作用,往往被忽略。天人感应既然是时代思潮,它必然弥漫于各个领域,在各个领域又是如何表现的,这种思潮又是如何以科学姿态出现,指导科学的,一向也缺乏研究。这些问题探索得不够,必然影响对汉代哲学史的认识。那么,中华民族的认识史关于汉代这一段,就讲不深、讲不透。这只是用汉人天人感应思潮作为一个例子,指出哲学与科学都离不开各自的时代思潮。

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要求学科之间加强横向联系。交叉学科、边缘学科越来越引起重视。哲学与自然科学关系的研究已提上日程。这种横向联系的研究既是一个新方面,又是一种新方法,难度较大。难是难,总得有人去干。

李申同志在大学学工科,后来参军,因救火负重伤,身体受到严重损害,离开部队。从1978年起,他专攻中国哲学史,先读硕士学位,又读博士学位。他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第一批毕业的博士生,这本书是他的博士论文。这篇论文在论文答辩时得到好评,认为它填补了我国学术界的一项空白。

实事求是,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这是对每一个科学家的要求,也是一个历史唯物主义者应有的态度。李申同志认真地钻研了古代的自然科学史、天文、历法、化学……对他来说,都是生荒地,学科门类又多,要钻进去、弄懂,所付出的劳动可以想见。

自然科学史中有些学科还在发展中,尚未得出一致的结论,只能在现有的成果中择善而从,等到有了更新的成果时,再来补正。

考察各种学科之间的关系,自然科学与哲学世界观又是如何交互影响的,这比前一种困难更大,也是本书耗费心力最大的所在。书中有不少创见,正因为是创见,值得进一步商量的地方还不少。我认为这部书的可贵,正是在这些不甚完备的创见上,开辟一个新领域,不能要求面面俱到,四平八稳。如果本书的出版能引起不同学术观点的争辩,这将是一件好事,我希望如此。

0 阅读:7

文字有思想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