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元末明初那个混乱不堪的年代,出了这么一个传奇高僧——宝金。
这位大和尚可不是一般人,他居然左右了两代帝王的心。
这人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呢?
且听我细细道来。
修行路上的那些奇葩事儿宝金,原名什么的已经无所谓了,咱们就叫他宝金。
打小就是个聪慧的孩子,家里人对他出家这事儿,那是举双手赞成。
六岁那年,他就被送去给一个叫云寂温公的大和尚做了徒弟,剃了度,领了戒,从此踏上了修行之路。
这小子脑瓜子灵光,修行路子也特别。
他不走寻常路,钻研了一阵子“性相之学”,然后就开始琢磨:这经啊书啊的,真的是大道吗?
于是,他撇下这些书本知识,开始追求内心的宁静。
在缙云山,他跟如海真公学本事。
那老和尚给他出了个学问:“万法归一,一归何处?”这问题一出,可把宝金给难住了。
他苦思冥想了三年,在菜园里干活的时候,突然顿悟入定。
可是如海真公对他的回答依然不满意,说他这只是把烦恼暂时压下去,离真正的佛法还远着呢。
峨眉山的不吃不喝和一场大顿悟光在缙云山折腾还不够,宝金后来又跑到峨眉山去修行。
这回他玩个更狠的,发誓不吃粮食,只啃松柏,三年没躺下过。
要说他定力,那真是没得说,居然能一动不动地坐好几个月。
有一天,他听到山上有人砍树,忽然全身出汗,像是被雷劈了似的,心中豁然开朗。
他这才明白,原来人生真正的快乐不是外在的,而是发自内心的觉醒。
在五台山建庵,他竟成了万人敬仰的活佛悟道后的宝金还不消停,又跑到了五台山。
在这里,他梦见自己前世曾在五台山的秘魔岩修行,心痒痒地就去了那儿。
途中,他还遇到一个奇女子,蓬头垢面,身后跟着只黑狗。
这女子一开口就说自己要进山去,宝金心里咯噔一下,觉得这不是一般人,多半是文殊菩萨的化身。
到了五台山,宝金一手建了个灵鹫庵。
此庵一开,信徒纷至沓来,供养者络绎不绝,宝金俨然成了香火最旺的活佛。
即便在饥荒年景,他也从不拒绝任何人,简直就是那个年代的“佛门慈善家”。
这和尚有点东西,连皇帝都对他刮目相看宝金的名声传到了元顺帝耳朵里,皇帝派使者把他请到燕都。
见了面后,皇帝对宝金佩服得五体投地,还赐给他“寂炤圆明”的称号。
这一称号,可不是谁都能拿的。
明太祖朱元璋也不甘落后。
有一次,他路过宣州,专程拜访了宝金。
正赶上宝金在山上修行,朱元璋一见面就被宝金的定力给震了个底朝天。
更令人惊奇的是,宝金不仅挺直着腰板不屈不挠,还用自己的智慧为朱元璋的军队指明了方向,助他获胜。
得了这等高人的指点,朱元璋心里那叫一个美滋滋,把宝金请到大天界寺,三天两头地请教佛法和治国之道。
大和尚的最后一课,那是一堂圆寂课时光如梭,宝金也有老去的一天。
洪武十五年,他开始示现微疾,为大家来了个最后的课堂教学,七天佛事之后,静静圆寂,享年六十五岁。
他的去世可是轰动了全城,那场茶毗仪式上,五色舍利被争抢一空,连地上的灰烬都不放过。
宝金的弟子们将舍利建塔,继续传承他的精神。
宝金这位高僧,从一个青涩的小和尚,一步步成长为一代宗师。
他用自己的智慧和坚定的信念感化了无数信徒,也影响了那些手握权柄的帝王。
通过他,我们看到了一种超脱世俗的生活方式,或许这正是他一生的修行所在。
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