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后期,曹魏四位悲情名将,不失忠臣之称

鹏程说过去 2023-10-06 09:24:03

三国末年,曹魏政权名存实亡,司马氏专制朝廷,废主弑君,跋扈不臣。值此禅代之际,存亡之秋,曹魏一班旧臣,如王经之义不卖主,王凌之谋立宗子,丘俭之起兵勤王、陈泰之临危致命,皆所谓忠于所事,义烈挺然,千载之下,犹有生气。

1.王经

王经

王经是河北清河人,与许允俱称冀州名士,为同乡崔林提拔,任郡守,官至雍州刺史。

姜维率数万之众至枹罕,进军狄道。王经向征西将军陈泰请缨石营迎敌,陈泰令其进屯狄道,坚守待援。王经违令,率军出洮河迎战,两军在洮河西岸交锋,魏军惨败,死者数万。王经率残部撤回狄道坚守。后来陈泰与邓艾、胡奋等援军会师,大败姜维。迫使蜀军仓皇撤军,战后王经召回京师另行任命。

王经回朝先后出任司隶校尉、尚书,颇受魏主曹髦宠幸。曹髦不满大权旁落,召见王经、王沈、王业,提出亲自讨伐司马昭之计划。王经进谏,曹髦不听,王沈、王业向司马昭告密,王经不从。

后来贾充指使成济弑君,王经因未向司马昭告急,王经及其家属被拘捕交付延尉,与其母一同被处死。

王经义不卖主,知死不挠,确为有魏之忠臣,可谓死得其所。贤母忠臣,流芳千古。

2.王凌

王凌

王凌是山西祁县人,兼资文武、历职内外,前后从张辽、曹休征讨吴国。于夹石溃围解救曹休,以功迁征东将军、假节。击破吴国大将全琮,迁车骑将军,封南乡侯,与外甥令狐愚并典戎马,专淮南之重。高平陵之变后,累迁司空、太尉,假节钺。

是时,王凌不满司马氏父子专制朝廷,欲谋立楚王曹彪为帝,定都许都,向司马懿求虎符以调扬州大军。司马懿识破其计,率数万大军突袭寿春,王凌自知不敌,束手请降。自知难免一死,服毒自尽,时年80岁。遭剖棺暴尸之酷,并夷三族。

王凌风节格尚,立功淮南。至于司马氏图危社稷。而烈士暮年,壮志不已,欲存魏室,以致颠陨,然终不失为有魏之忠臣。故有“宁为王凌死,不为贾充生”之说。

3.毌丘俭

毌丘俭

毌丘俭是山西闻喜人,才识拔干,累官度辽将军、护乌桓校尉,领幽州刺史。从平辽东,以功封安邑侯。前后二次出塞远征高句丽,束马悬车,追亡逐北,摧破高句丽。“刊丸都之山,铬不耐之城”。刻石纪功,收回汉四郡全境,拓地数千里,迁镇南将军、豫州刺史。

东兴之战后,毌丘俭转任镇东将军,都督扬州诸军事,与太尉司马孚大破吴国太傅诸葛恪倾国之师二十万于新城,凭此役之功,加镇东大将军之号。

司马师擅权废立,诛夷夏侯玄、李丰、张缉,废黜魏主曹芳,权倾中外。毌丘俭出身儒士,志在功名,常以“飞鸿”、“凤鸟”自比。一向心在魏室,又与夏侯玄、李丰交好,二人被害已令毌丘俭不安,加之司马师废黜魏主曹芳,又感魏明帝之顾遇,遂联合文钦起兵勤王,讨伐司马师。孤军转战中原,终因众寡悬殊,兵败众散,于慎县安丰津为都尉张属射杀,传首京师,并夷三族。

毌丘俭征辽东,平高句丽,破诸葛恪,览其战胜攻取,立功立事,有国士之风,方驾卫霍,不遑多让。而心存魏室,投䄃称兵,以一州之师,伐司马氏倾国之众,虽败犹荣。论者以魏之忠臣,惟毌丘俭一人而已。

4.陈泰

陈泰是河南许昌人,司空陈群之子。袭爵颍阴侯,出任并州刺史,加振威将军、持节、护匈奴中郎将。在镇怀柔夷狄,甚有威信。高平陵之变,陈泰劝说曹爽交权,成为司马氏有功之臣。为回避朝廷之争斗,请求外任,授雍州刺史,屡次成功抵御蜀汉姜维北伐,以功迁征西将军,假节,都督雍凉二州军事。后来调回朝廷、先后任尚书右仆射、左仆射。

贾充指使成济此君,陈泰抗言,杀贾充以谢天下,司马昭不从。陈泰过于悲怮,呕血而死(一说回家自杀身亡),时年61岁。追赠司空,谥号穆。

陈泰历职内外,有文武之干略,立功立事,超过其父陈群。又能以天下声教为己任,临危致命,大存名体。可谓“弘济简至,允克堂构矣。”

图片来自网络!

0 阅读:194
鹏程说过去

鹏程说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